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大众音乐与小众音乐的联系(音乐的商业化)

2023-01-12  本文已影响 18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商业模式”因为代表了满足大众需求的方式被着力渲染,备受重视。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原来的市场模式逐步朝着艺术专业的大众化结构建构,一步步规范,一步步升级。时过境迁,喧嚣趋于平静。但是音乐市场的一大贡献,就是教会人们要注意商业模式。当今的商业环境,快速变化仍然是主要的特征。音乐教育必须知道怎样作为,才不至于被变化所抛弃。哪怕是传统艺术,如果不注意商业模式,也难免遇到发展的困境。在我们还停留在演出市场的时候,其实,我们的音乐商业模式,已经到了资本运作和专业深化的阶段,因此,作为音乐教育、音乐文化,都要确认大众主体成为音乐文化的产业升级的新问题。
  一、大众与流行的商业模式与音乐专业建设的关系
  1.音乐商业模式是音乐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大众与流行,使得我们的专业教育从音乐艺术向音乐产业经营转化。为什么消费者不精心挑选歌曲,而是随大流点歌呢?因为音乐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从众和跟随流行,与数字音乐本身无关。音乐高额收益,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占领好的营销位置。例如用户拨打12530,系统菜单下排名越前的歌曲被用户选择的几率越大,下载次数越高。音乐互联网公司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成功上市,标志着资本市场已经向“sp+数字音乐”的商业模式敞开大门。
  我们音乐专业建设,要在精品课程开发上,体现大众艺术特性和扩大音乐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从而达到专业文化引导演出实体经营方向,开发适销对路的精品课程,提高学校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大众与流行,反映了现代教育面临的复杂多变的职业心理。精品课程就是把艺术性思想性强的作品,与学生流行的非主流身心进行教育改造,例如听贝多芬的音乐与现代一些流行曲目,都能使人找到一种向上的力量,感到世界之广大,自我之渺小,感到人生的航船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欣赏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更能起到一种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使人觉醒、催人奋进的作用,升华人的情感。
  2.音乐市场化运作是音乐专业化发展的新机制
  大众音乐市场,更多是硬件的竞争,就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引入演出市场,引入艺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一批艺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专业人才,改进自身技术装备,回应现代大众传播媒体和新兴文化形态的竞争。
  目前,我们在商业模式上将服装专业与音乐,互联网与音乐,现代化大众传播与音乐,影视拍摄与音像录制业务,建立自己的音乐专业体系。鼓励音乐产业、演出单位进行商业模式的对接,多种经营,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开展有偿服务和兴办文化经营实体,增强经济实力。提倡各种形式的联姻,巩固和发展其与企业、社会各种形式的广泛合作,文企互利,共同经营建设演出市场。建立数家大型跨国演出公司,加入国际演出经营组织,按照国际惯例引导我国演出市场走向世界,与国际演出市场接轨。
  商业模式的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职业、人生的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它对提高现代人鉴别真、善、美,形成高尚的情操,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与纪律等方面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激励、净化、升华其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的功能。所以,商业模式是音乐文化走向大众的最佳方式之一。
  3.大众化音乐是商业文化的新内涵
  商业除了市场模式,还有专业渠道,还有文化渠道。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商业模式本身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样,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就需要发展到文化的介入合作,最终目标是互动性的产业合作。这种形式是在前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性产学合作。音乐企业越来越需要完整的“商业文化”,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音乐企业的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市场、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音乐主体”的一部分;音乐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因此,我们的音乐专业要深入企业,探讨商业文化的融合,才能做到时尚、流行。这种形式在一些音乐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初见端倪,并赋予了合作双方更积极、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在西方流行领域中,越来越向青年延伸,无论是专科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艺术及社会科学类课程已经占到总学时数的20%。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该校为本科生开设的360学分的课程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选择72学分的音乐艺术及人文学科课程。我国的清华大学艺术团的同学,曾用“8-1>8”来说明在读书学习的时间内抽出1个小时进行音乐艺术活动,可以使7小时的学习效果大大超过8小时全部用来学习所产生的效果。


  二、市场对接下音乐商业模式的运作
  随着商业模式理念的更新,音乐表演专业建设当然也是处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就是音乐的市场化、规范化、行业化得到充分的发展:
  1.让音乐与市场沟通起来,拓展广阔的流行和大众空间
  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市场、企业、大众、流行、时尚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音乐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歌词,拓展思维,以达到优化音乐生产过程的目的。市场为音乐创造新的空间,让艺术家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商业效果。
  当前,音乐艺术出现了彻底摈弃音乐的纯学科观点,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新观念。增加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简化现有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知识,多选择贴近大众现实生活的内容,以流行音乐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培养大众和市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鉴赏音乐、体验音乐越来越普遍。
  2.音乐与产业联系起来,拓展流行艺术的大众视野
  当艺术与产业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它会同时刺激人的参与、消费,同时,流行拓展了大众的市场主体的感官愉悦,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互相影响,发挥着培养流行、时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的思维力、创造力的作用。例如:《动画城》中的音画组合,创造了新的流行,导入大众审美环节中来,这样相关艺术间的横向联系和相关学科的整合,拓展了市场的思维,拓展了市场对不同艺术的综合感受,使商业的理念得以体现,产业过程的结构更加合理,提高了大众化的新视野。
  3.企业生产是“音乐想象”的拓展
  自古以来,身体活动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如果音乐流行中,能做到根据大众生活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人们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人们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市场的“音乐想象”。
  音乐生产的实践还包括商业模式的艺术活动。比方说,组织大中型广场艺术,参与各种音乐企业文化演出,举办各类文艺比赛,群众征集活动等,这些都为市场提供和创造展示音乐得时尚空间。比如,近年来的原生态音乐,通过旅游业推出,让大众在民俗音乐表演中充分领悟到音乐的审美特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大众的参与精神和创造精神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这些市场活动也锻炼了企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他们通过排练、演出、比赛,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调动起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为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和,更好的投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并且把娱乐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洒满社会的每个角落。
  总之,21世纪面临文化的多元化和科技发展的巨大冲击,音乐工作者应具有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并坚持“以人为本”,在产业实践中不断探索音乐文化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戈丽芳戈丽珠:素质教育与实施音乐素质教育探微.教书育人,2003年9月
  [2]陈业秀:提升高职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创新策略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4期
  [3]马春莲: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第12期
  [4]程民治:音乐艺术与素质教育.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第5卷第4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心得体会(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演奏能力)上一篇: 肖邦叙事曲风格浅析图片(肖邦第一叙事曲评价)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