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由音乐创作者、音乐表演者及音乐欣赏者三者形成完整的音乐链条框架。对于音乐的展现与完成,这三者缺一不可。而在三者之中起到连接和沟通作用的桥梁就是音乐中的神经与血液,需要人们发动自身的“能动性”(审美与感知)来接收视觉和听觉的内容,凭借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与宽广的想象空间及接收的信息在某个音乐“点”上擦出火花,产生共鸣。
一、语言与声音的链接
音乐是流动的语言,其表现的主要方式是声音的传播。这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音乐语言,而接收到这种声音的人又将其转化为具象型或抽象型的信息。传统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历史甚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譬如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等提出很多关于音乐的观点。“有无相生……音声相和”(《老子·二章》),老子认为“和”是有声与无声的对立和统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天下万物的根本,也即“道”。理想的、合于道的音乐,即无声之乐。虽然无法听到,然而“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其在精神上高度符合美的辩证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道家较为重视作为艺术存在的音乐;更重视高于形式美的内在精神美,强调的正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规律,即审美规律。演奏者要尊重和重视客观声音的存在,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演奏出此时音乐所需要的内容、情绪,情感固然重要,演奏出音乐的深度更为重要。“音乐艺术的主要传播方式只能是让别人听,人们只有通过听音乐才能诠释音乐、理解音乐。音乐的声音是音乐艺术的生命,音乐的美主要存在于声音自身之中。”也就是说,表演者内心想表述的语言是在音乐声音产生前,虽说没有“形”,但在头脑中的“文字”是有“形”的,也就是隐形的文字语言。
“隐形”文字语言是“无形”音乐情感语言的来源。这种声音的来源与本质都源自于表演者所具备的整体(内在与外在总和)综合与审美能力,除了在理论方面的必要学习,还要重视内在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内涵的提高,一方面是阅历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文学修养。每个人都有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音乐表演者亦是如此。而音乐表演者拥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音乐艺术美感,运用何种方式去提高这种美感,丰富音乐内容的美感和听觉上的美感都是我们所追求和研究的,是在专业表演道路上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恰恰是这种种美感时时伴随音乐的流露,才丰富了演奏者与欣赏者在音乐美感当中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二、音乐表演者与欣赏者的链接
审美活动在音乐创作者、演奏者和欣赏者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其是辨别和评判音乐美的必要条件,也因不同的人而存在一定差异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再熟悉不过的诗每一句都有代表声音的字或词,用文字声音来描述此时文人的情感与思绪,是文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慨叹,修饰当中带有一定的审美色彩。在音乐艺术中,声音是通过客体音(主要是指乐音)和主体人(使音发出具体声响)的主动与被动的创造产生的,人的审美情感是被表演者注入一定的音乐符号组成的音流和旋律随着时间的动态而进行的。施莱尔马赫说:“艺术激发欣赏者,使其转化为艺术家。而且艺术并不比欣赏者高出一筹,它与他们只能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他们相互需要,谁也少不了谁。”音乐的创造完成过程离不开三者,更离不开三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音乐体会。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欣赏者是音乐作品完整演奏的最后环节,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若想领会和感悟音乐内涵,欣赏者的内在体验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在体验是音乐家心灵深处的,源于其多种经历与体验,当演奏者将其自身的内在音乐在一定范畴内呈现时,音乐又多了一重内在体验,到欣赏者这里时又一次同其内在体验相碰撞。如果内在体验在某一点上产生共鸣,就会唤起听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较好的音乐演奏效果。这种效果的产生并不是单纯感觉,更深刻的印象是需要“双向共赢”的。内在(文学修养与内涵)功底的深厚在影响表演者音乐表现的同时,还直接影响欣赏者的理解力和连动力(音乐)。因此,文学语言在音乐呈现的每个过程和环节中都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高质量的音乐效果终不可离开其有力的支持,是不容忽视的,学习者和表演者应予以一定的重视。黑格尔说:“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离(在其他艺术中还有这种对峙)也消失了,音乐作品于是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就是为个原因,音乐是最具感情的艺术”。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种生活在音乐艺术当中终究离不开创造艺术与展现艺术之主体(人)。音乐表演者是将这种生活通过一定的技术展现手段与途径,集演奏技巧、音乐内容、音乐情感和自身内涵(含多种综合因素,尤以文学为第一)包容于一体的丰富的个体,是表演者有必要去努力追求与创造的,这才是一个较为完整的音乐诠释的个体和主体,对于它而言是永无止境的。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2532368)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