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音乐公开课优缺点及建议(对音乐鉴赏选修课的建议)

2023-01-13  本文已影响 290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公选课,对于培养大学生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伴其终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已经被当今教育学界普遍认可,在此不再赘述。笔者将从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对高校音乐公选课教学的普遍现状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客观认识相关问题并合理加以改进,以期使该课程有效发挥其审美教育的作用,与此同时更为广大学生所喜爱。根据笔者的分析总结和相关学生的普遍反映,现将高校音乐公选课的一般教学现状梳理如下:
  第一,音乐公选课在学生中很受欢迎,选修人数往往与教师考勤频率成反比。在所有类型的公共选修课中,音乐公选课的选修人数往往多于其他课程,“音乐公选课就是听听音乐,轻松愉悦拿到学分”——类似观点在学生中较为普遍。因而,他们对音乐公选课总是抱以极大的热情。笔者曾听闻众多学生反映“每学期选课的时候,大家都会抓紧选定音乐公选课,不然选课名额很快就没有了……”对此现象笔者常会陷入疑问和思考:在每学期动辄数百人的课堂中,究竟有多少学生是真正抱着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目的来听讲,又有多少学生是直奔学分而来?就此疑虑笔者曾做过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音乐公选课的选修人数往往与教师课堂考勤频率成反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据了解,在每学期开放选课之前,有意选修某门课程的学生常会咨询学长,他们普遍关心的首要问题是:老师爱不爱点名?如果得到肯定的答案,这门课程的选修人数则往往较少,且任课教师严格的考勤习惯会在学生中“代代相传”,着实令人莞尔。
  第二,学生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兴趣远大于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怎样实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间的平衡,客观来讲,音乐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施行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生活中绝大多数时间往往被学习任务繁重的文化课所占据,相比之下,欣赏音乐的时间极为有限,音乐素养的形成更是无从谈起。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兼容并包的高校学习氛围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资讯是多元而又广博的,这就要求他们在学好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进一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而音乐审美能力则是构成这种综合素质所不可或缺的。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素养的普遍缺失,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往往局限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娱乐节目层面,对于西方古典音乐和我国传统音乐的认知则较为匮乏。笔者曾经尝试通过流行音乐来组织教学,不出所料,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一旦引入授课内容后,他们的听讲兴趣则会有明显下降,这种尴尬和无奈的现象亟需我们正视并努力解决。
  第三,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鉴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已经在音乐公选课教学中得以普及,课堂讲授也通常围绕着多媒体课件进行。我们在得益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便捷性的同时,也存在着过度依赖多媒体“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的普遍现象。于是便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授课过程:授课教师在概述课程内容后,剩余大部分时间用来播放视听资料,其间偶尔辅以理论讲解。尽管这样的授课模式在师生双方看来都较为轻松,但是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却并未在有限的课时内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抑或呈现出另一种现象:授课教师沿用物理、英语等课程的教学模式来讲解音乐理论,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未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授课内容,与此同时,课堂上互动环节的缺失亦会使学生普遍感到不知所云、枯燥乏味……如此看来,音乐公选课能否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关键在于授课教师是否具备科学、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作为音乐公选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秉承良好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严谨又不失生动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鉴于此,笔者列举出以下改进措施:
  第一,引导学生由衷热爱并渴望修习音乐欣赏课。授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并善于利用“音乐欣赏使人轻松愉悦”的特点,在各教学阶段中选取不同音乐类型中具有代表性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音乐作品,随即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动且富有趣味性的方式进行讲授,以使学生淡化“修习音乐公选课仅为拿学分”的传统观念,与此同时增强对音乐审美的主观意愿。首先,授课教师要悉心准备教学资料。尤其在多媒体资料的选择方面,由于视听效果俱佳的影音资料比纯粹的音响资料更为直观和形象。因此,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授课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鉴于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通常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忌过于理论化的倾向,授课教师应把握好趣味性、生动性的课程特色,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再次,语言魅力是活跃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较为感性的音乐欣赏课与传统课程有所不同,音乐教师也大可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妨借鉴当下最为流行的“脱口秀”形式:一位围绕音乐展开趣味性讲解的教师,在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与学生一起感受、探讨音乐。这样的音乐认知和审美体验想必是令人难忘的。
  第二,构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在欣赏、理解方面的桥梁。中外古典音乐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精华,流行音乐则代表着当代音乐审美的主流和发展方向,二者之间其实并没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不能简单将古典音乐视为“高雅”而把流行音乐看作“庸俗”。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应当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了解那些易于欣赏和传唱的流行旋律究竟有何特点,与此同时亦可选择与中外古典音乐关系较为密切的流行乐曲展开分析讲解。例如,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当学生通过欣赏影音资料,对比后得知该曲副歌部分旋律直接取材于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时,在课堂上往往会引发饶有兴趣的讨论。由此可见,以往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对流行音乐领域之外的音乐认知较为匮乏,问题根源其实不在学生本身。高校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和素质,学生在音乐认知方面的匮乏可以并且完全能够通过音乐公选课得到弥补和完善,以此为目标,授课教师着实任重道远。
  第三,摒弃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创新思维提高授课技巧。普通高校大多开设有音乐公选课,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固定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业界也普遍存在着“教师只为完成工作量,学生只求顺利结业”的教学观念。然而社会文化在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也随之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以积极引导,在充分肯定个体审美偏爱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朝着更加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影音资料与分析讲解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愉悦”。授课教师无论是在备课还是授课环节都要勇于突破自我、积极创新,以高超的授课技巧诠释音乐公选课的生动和精彩。
  以上是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高校音乐公选课教学得出的一些个人浅见,相关理念和方法还需日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望业界前辈、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王建欣.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裴斐(1988—),男,河南漯河人,硕士,助教,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朝鲜舞的特点和精髓)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