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音乐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音乐教学课堂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特定的课堂艺术氛围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音乐是通过听觉来进入它的世界,它是无形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捕获,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从而达到运用音乐语言来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操,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何謂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一、创设情境,精设导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进行音乐教学时,给予学生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能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一些革命历史歌曲激越高昂,歌曲旋律高亢雄壮有力,歌词意义层层推进,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了解革命先辈的革命历程的有益教材。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应该遵循教育性原则。“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当我在教唱这些革命历史歌曲时,总是要结合作者和作品创作产处的时代背景来创设情境,巧设形象鲜明、内容生动、言简意赅的导语,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艺术情境和时代中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作思维,领悟艺术的真谛。比如我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意境导入的:我首先播放一段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升旗仪式视频,让学生从视频画面中感受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让学生感受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感受歌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旋律。在看完这段视频后我就接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震撼人心,饱含民族魂的歌曲。紧紧地把握住作品的背景和内涵,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国歌的含义和歌声中催人奋进的力量。在这节课里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启迪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我在教唱歌曲《卖报歌》时,结合聂耳的生平以及创作《卖报歌》背景后面的故事,通过讲述聂耳如何为一个卖报小女孩写《卖报歌》,并一字一句教唱的感人场面以及向学生描述了旧社会报童饱含辛酸的苦难生活和对光明的渴望。通过新旧社会儿童生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知道过去的苦难生活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激发起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赏析词曲,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能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从而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一首好曲必然是一首好诗。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歌曲内容,从节奏、结构、文字、声韵等方面去分析理解,再辅以播放电影片段、小视频、利用挂图和PPT等手段,使学生更容易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歌曲《雁群飞》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甚广的一首优秀儿歌,歌曲旋律优美,结构规整,文字朴实。此曲的歌词寓意深刻,在朴实的言语中包含了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我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我引导学生细心欣赏歌曲,通过音乐的感染,歌词的剖析,使学生懂得要像大雁那样“排成一字一行齐,飞来飞去不分离”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又例如在学习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先展现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然后再播放《伏尔加船夫曲》,此乐曲徐缓、忧郁、深沉,那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形象地再现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难的步伐由远及近,复又远去……年复一年的悲壮情景。重现给学生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理想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爱现在的生活。又如我在教学《保卫黄河》一课时,我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制作的PPT等,通过直观、形象的视听音像,使学生在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中体会到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者而奋起反抗的英勇形象,这样不失时机地多方面引导学生欣赏词曲,理解词曲,使他们从小树立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三、轻吟浅唱,激励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
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情感的支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的情绪情感充分调动起来,使之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时机,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要求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形式、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自由空间,创造充分参与的机会,促使师生互动,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建珍
第2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寓恩想教育与音乐艺木之中,从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出发,强调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音乐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育人,究其根本是培养德行端正的人,而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如何深人挖掘拓展教村内客,以优秀的作品,生动的教学形式来感染学生,分析乐曲的情感特征,节奏处理,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性情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兼顾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励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感悟音乐内涵,陶冶情操进行德育教盲。这就是把德育渗透干音乐教学之中的真正目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让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在音乐课上选择一些优美健康、催人奋进的音乐来陶冶、鼓舞学生
音乐教育具有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独特性,可以这样说,音乐是一切艺术教学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它以自己的愉悦性受到人们的青睐。优美轻快的音乐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教育,美的享受,还能使他们在情操上受到熏陶,心灵上受到启迪,逐步形成对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的爱好,培养他们具有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例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创造背景、艺术特色及乐曲的艺术效果,再让学生欣赏乐曲,在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的感染和音乐环境的熏陶下,学生仿佛已置身在异国他乡的多瑙河畔,深深感受到曲中流动的爱,强烈的对幸福生活的爱。正是这种爱,在鼓舞着被敌军占领的奥地利人民,这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能力和衷心期待的曙光。在欣赏同时,学生感悟到真正美的音乐不只是旋律美,还得心灵美啊!所以,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催人奋进,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中所表现的那种人与命运顽强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精神,对每一位欣赏者来说都有着强烈的震撼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去感受贝多芬的英雄性格,从而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奋斗拼搏。此外,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我还常将一些积极健康的古典艺术歌曲和当今一些消极、无病呻吟的流行歌曲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品味,这样通过对比,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分清优与劣、好与坏、爱什么、恶什么自然明了。
通过这样持之以恒的音乐熏陶,情感体验,不仅锻炼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染力和理解力,还陶冶了他们的高尚情操以及对人生的不懈追求,对生命价值的认定,对自己的理想航标思索定向。
二、溶德育于音乐作品的欣赏之中
欣赏教学是听觉艺术,使人们在平静的状态下感受着音乐的魅力。可以说音乐本身就具有“教化”作用。《乐记》中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有一种人本自愿接受的“教化”因素。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欣赏音乐童话《彼佳与狼》时,学生通过倾听,不仅认识了几种乐器及其音色的特点,还通过视听效果的辅助教学的引导认识到: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学习少先队员彼佳用聪明的智慧去战胜困难。欣赏教学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去激情的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感到劳动的光荣、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使其心灵得到净化。
小学教材中的唱歌教学所选歌曲内容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學内容最易被儿童接受。例如:《生日》、《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等歌曲,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要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通过音乐教学树立起起榜样的作用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当然,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学艺先学做人。”这句话让我多年仍记忆犹新,作为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教学中,用真情实意打动学生。
综上所述,音乐是思想情感的结晶体,它蕴涵着丰富的正能量,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恩想情感教育因素,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这些恩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培盲学生善良的心灵,启发学生聪慧的灵感,呼唤学生朴素的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盲,让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和体现,从中得到启迪,感悟人生,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新时代的音乐教育理念,应附和亨德尔的名言:“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
作者:刘雪蕾
第3篇:试论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也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学生来说,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学生更加追求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新思路、新方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美育是德育的重要一环。实施美育的重点在实施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的主体就是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音乐教育的内涵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它是一种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艺术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音乐教育在普及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赏析优秀作品、实践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鉴赏力和音乐实践能力,从而把自然人发展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最终使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在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同时,音乐还担负着培养审美能力的重任。即通过音乐教育的引领,把对学生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对美的认识与体悟,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
学校音乐教育分为两类:专业音乐院校教育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是以培育具有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和表演、教学基本技能,以及艺术实践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音乐教育则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其音乐兴趣,树立其终生学习的意识,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并陶冶其高尚情操。学校音乐教育提倡学科综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同时也是一种弘扬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会理解多元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形式。正如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伟大杰出的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程度,育人是音乐教育最显著的特征。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唤醒人们的思想、美化人们的心灵、塑造完美的人格。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把育“人”作为根本,而不是把育“才”放在首位,也就是说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联系
(一)德育是音乐教育的灵魂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在内在的自我,按照它的最深刻的主体性和观念性的灵魂进行自运动的性质和方式。”音乐教育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并反映现实生活,用歌词来呈现道德的内涵,用旋律来表达思想的脉络。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特定的感悟和创造,即教师以感情为纽带,用感性的音响作为外在的听觉形式,将内部隐含的观念方式和直观的行为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理,诱发人的情感在自由抉择的状态下由认知走向信念并形成稳定的行为。因此,德育是音乐教育的灵魂,可以有效地将德育的内在精神借由音乐教育感性愉悦的表现方式传递给教育双方,并为教育双方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音乐教育是德育的载体
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唱等方式来寻找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情感和道德上的影响,由此看出,音乐教育是德育的载体。音乐教育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音乐教育将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达给受教育者,并形成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行为。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既能有效地包含德育目的、任务、原则、内容在内的德育信息,又能为德育工作者所控制和运用,很好地促使主客体之间形成联系,发生互动。
三、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那么,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是怎样体现德育渗透的呢?
(一)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就是通过让学生欣赏、学唱、演奏音乐作品,而让学生树立崇高的、正确的审美观念。《论语》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人进行音乐教育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使他们的理想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而音乐审美的理想境界又来源于人们的综合修养和最后的对美的认识。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人们去感受身边的每一件事,并发现自己的美。法国艺术家罗丹也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学生再欣赏音乐时,就会用音乐的耳朵去听、用形象的眼睛去看,能从音乐中体会到更深的东西,那就是分辨生活中美与丑、感受生活的快乐与悲伤。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二)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演唱或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都能够让人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促进我们的思想进步,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身边的每一件事,同时,还能激励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规范我们的行为和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正确对待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性和思想性是一个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内在特性,一个优秀音乐艺术作品会在感情上、思想上、行为上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其不同的音响效果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能够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让他们在深刻地、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题材音乐的歌词、节奏、旋律等要素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现代学生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会对学生们的情感有着不同的调剂作用。内涵深刻的音乐,能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道德教育的形式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将具有正面教育价值的内容写成歌词,并恰当编曲,然后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将之呈现给学生们,那么我们的爱国教育则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但同时也要注意,通过音乐传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除此之外,音乐教师也应该注意到,许多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都具有极强的号召力,这些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歌曲曾经激发了革命先烈的顽强斗志,使他们能够团结一心,斗志昂扬,为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明天而奋勇前进。教师应该把这些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引入课堂,当学生们唱着这些歌曲时,就会觉得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族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提升他们的爱国热情。
作者:杨振文
第4篇: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的失调,贫富差距的增大,加上外国低俗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功利化、利益化思想越来越严重,社会中的不良也现象越来越多,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腐朽的思想已经开始在青年中蔓延,为此,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工作已经显得刻不容缓。音乐不但具有题材丰富,而且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思想的作用,采用音乐来对青年一代进行德育渗透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一、将德育内容渗透到音乐教材之中
首先,在音乐教材编订上,应该多注重德育内容的加入。选择内容涉及面广,含义深远的素材,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代接轨,不能选择陈旧的老素材;其次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提取出来,做到深度研究,挖掘其深层含义,做到对整体的全面掌握,对德育素材整理、分类,然后根据实际教学现状,选取或增加一些不同的音乐教材。
比如,《南泥湾》、《翻身农奴把歌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当兵的人》等等,这些经典的爱国歌曲,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明白爱国精神的内容和音乐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能力时,可以选取《劳动最光荣》、《南泥湾》等同类型的歌曲,使学生意识到积极劳动的益处,让他们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魅力所在。对《摘草莓》,发掘其中的尊敬长辈的内容;对《团结就是力量》,发掘其中的团结精神;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提升其中的爱家情怀。把大量的音乐教材做到合理科学的分类,便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做到快速选择,有效节省课堂时间。对于音乐教材里的每个要素,具体包括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拍子、音符等等,都要做到准确的把握。对于传统经典的民谣民歌等,要大力传承下来,纳入到音乐教材之中,使学生可以在音乐之中感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得到不一样的音乐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把德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
在农村地区这一大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需要面临更大的考验。在教学的全过程,都应该做到认真观察,找准德育渗透点,做到“见缝插针”。传统音乐教学模式里,都是对音乐素材进行简单的说教,老师唱,学生学,形式过于枯燥呆板。所以,该模式必须要加以创新。在课堂开始讲解之前,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奠定整个教学气氛。还可以利用网络软件播放歌曲的相关视频,使学生对歌曲内容得到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快地进入到音乐教学之中来。在课堂形式上,教师应该寻找更加新颖的方式来教学。可以开展必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自由阐述音乐中蕴含的哲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音乐中的德育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再指导每组分别派代表到讲台以PPT的形式讲解组内观点,加强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把德育渗透到特别的教学形式之中,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内外结合,把德育渗透由课内引向课外
在音乐教学中,课堂是主要的教学阵地。但该阵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范围。借助农村特色,初中音乐教学应该从课堂走向课外,充分扩大德育领域,做到内外结合,双重渗透。校领导应该加大对德育工作的支持度,课外德育的经济支持。比如投入资金建立较为规范化的校歌唱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喜爱,对歌唱队成员进行必要的专业训练和道德训练,将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到训练之中,使其音乐素养和道德素质得到综合提高。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课外辅导工作。针对每个学生的自身特點,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唱的歌曲。对于初中生来说,音域宽的成年化歌曲并不适合练唱,其一是音乐本身专业度就较高,其二是多为经典歌曲,就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需要美声、假声的歌曲也具有很大的难度。基于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素质都不够强,辨别能力也较差这一特性,音乐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通常情况下,《隐形的翅膀》、《我们都一样》、《勇敢》这些歌曲都包含很大的正能量,并且现代感较强,更加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共鸣。达到音乐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双重目的。此外,教师要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善于倾听自然的声音,教导学生要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善良、友爱品质。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
四、增设竞赛机制,巩固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发展的教育任务。学校必须注重对艺术氛围的培养。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合理提出教学意见。比如说服学校加强音乐检测工作,在节假日举行音乐节目表演。该活动可以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做阶段性的测试,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音乐才华,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此外,增设竞赛机制,调动每个班,每个学生之间的竞争积极性。德育工作在这一阶段可以做到更好的渗透。通过比赛,不仅能够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衣着、举止上多加注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精神。指导学生坚持“友谊第一”的原则,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比赛关,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五、结束语
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仅是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做事。音乐课程具有很强大的魔力,它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教化人类。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领域里,其魅力丝毫不减。有效结合德育教育,能够大力存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享受音乐时学会如何正确做自己。加强德育渗透,必将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新发展方向。每个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必然会成为学术高、宽容与大爱并存的全方位人才。
作者:殷晔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