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纪录片出现上扬发展态势也并非偶然,它是各种因素长期影响、共同作用、合力促成的,是台湾纪录片人踏实耕耘、厚积薄发的结果。笔者认为,造就今日台湾纪录片繁荣局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纪录片专门人才的培养、数字技术成熟对纪录片创作普及化的支持、相关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纪录片文化普及计划与推广等等。
(一)专门的纪录片教学为台海纪录片发展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台南艺术学院纪录片研究所是台湾第一所专门训练纪录片制作人员的机构.有7位老师。从1997年开始,该机构每年从两百多位应考者中精挑细选出12名左右的学生。人学头三年,学生须学习基本课程,比如纪录片史、美学、田野调查、社会学、经济学等等,最后一年主要是实践创作,但之前每年也都必须提交作品。毕业考核包括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论文要阐述其纪录片创作理念。作品不一定在媒体上播出,但学校每年都会办一个联合展,也在校外搞放映会,请业界专家来做讲评。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特色使得台南艺术学院纪录片研究所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纪录片人才。他们活跃于台湾纪录片创作领域,各种奖项和影展上常常能看到他们的作品。科班出身的他们奠定了台湾纪录片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是推动台湾纪录片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力军与中坚力量。
现任台湾纪录片发展协会理事长的杨力州就是从台南艺术学院纪录片研究所走出来的。他长期致力于纪录片的拍摄与发展,作品众多,并屡获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的肯定。从《我爱050)、(毕业纪念册》到姐妹作《飘浪之女》与《新宿释,东口以东》,杨力州被称为“台
湾当代最重要的纪录片导演之一”。②
(二)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成熟为台海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数码、数字技术不断更新、成熟,为台湾纪录片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证。藉着科技发展的力量,台湾纪录片直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空间。80年代后期,小型录像机的出现就极大地推动了台湾纪录片的发展。它价钱便宜,操作也不复杂,大大降低了纪录片拍摄的门槛,用它来拍摄纪录片的人大量涌现。台湾纪录片创作开始普及化。而90年代以后出现的数字化小型电子摄像机更为台湾纪录片的发展注人了强劲活力,价钱上它也相对不贵,在技术上却比小型录像机更为成熟,影像效果更为接近betacom。小型电子摄像机的出现无疑是推动台湾纪录片最近十年普及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技术条件有了保证之后.纪录片不再是导演和专业人员的专利,只要有兴趣,只要手中有一台dv机,人人都可以拍摄纪录片。水涨船高,台湾纪录片优秀之作屡现,纪录片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开始飞翔。
(三)纪录片创作的鼓励机制不断完普—台湾纪录片发展的助推器
拍摄纪录片需要投人较高的经费和大量的精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的。资金短缺是很多独立制片人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势必会遇上的难题。为鼓励纪录片的创作,鼓励竞争,提高纪录片创作的质量,台湾设置了许多专门奖励纪录片创作的奖项和基金会。它们成为台湾纪录片创作资金的一大来源,大大帮助了台湾纪录片的发展。不断完善的纪录片创作鼓励机制给了台湾纪录片工作者前行的信心与勇气。
1、金马奖。台湾最重要的电影奖。每年举办一次,设有最佳纪录片奖等与纪录片相关的奖项。得奖者可获得奖金新台币20万元和奖杯一座。从1962年到2000年,金马奖共举办了42届(1968年和1974年停办),其中28届里设有与纪录片相关的奖项,已获奖个数累计达46个之多。
2、金穗奖。由台湾新闻局主办,台湾电影资料馆承办,每年评审一次,奖励优秀纪录短片和纪录录影带。最佳纪录短片奖奖金新台币20万元,最佳纪录录影带奖奖金新台币五万元,各有奖杯一座。
3、年度地方文化纪录影带奖。由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办,台湾电影资料馆承办。专门奖励记录台湾本土文化的纪录片。每次评出杰出纪录片三部、优等纪录片五部和佳作十部,奖金级别依次是每部新台币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奖杯各一座。
4、联合报文化基金会赞助。从1997年开始,民间的联合报文化基金会每年拿出新台币二百万元的基金,赞助四到五位创作者拍摄纪录短片计划。
5、纪录片双年展。为了拓展纪录片的国际视野,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拨款两千万于1998年举办了第一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之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双年展专门设置了一个台湾奖项,三个得奖名额,以鼓励台湾纪录片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6、国家文艺基金会资助。该基金会在“广播、电视及电影”类别中,每年分四期补助纪录片制作。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奖项不只一定程度上为台湾纪录片创作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它们还给台湾纪录片工作者搭建了学习的窗口、交流的平台,让台清纪录片创作在学习与相互交流中日臻成熟。
(四)纪录片训练与推广计划—台海纪录片发展的.种机当纪录片不再是导演和专业人员的专利,当人人都有条件拍摄纪录片之时,台湾纪录片人适时启动了纪录片的普及推广与训练计划。
1995年,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开始赞助由全景传播基金会执行的“地方纪录摄影工作者训练计划”。六套摄像机,六组剪接机,每半年一个地方,每期培训18到28人。训练计划要求学员半年交出一个作品,参加过培训的人基本具备了用摄像机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而在参与培训的人当中,很多原住民积极参与,他们对自己文化的审视眼光更独特,感受更真切,使得纪录片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一面。从1995年到1998年,全景传播基金会培训的74名学员当中,原住民有11位。
此外,文化建设委员会还开展“文化纪录片推广与研讨计划”。从1996年开始,举办过“文化资产纪录片观摩研习营”、“文化资产纪录片巡回观摩研讨会”。截至1998年,就已举办过120场次研讨会,参加活动者累计达1749人。参加学习的许多是社会人员,他们后来都成为纪录片的热心工作者。
“一个学员就是一颗种子”。台湾纪录片的民间推广与训练工作,犹如一台播洒纪录片文化种子的播种机,彼时辛勤播种,此时收获满眼金黄。
纪录片风潮方兴未艾,台湾纪录片人趁势大力推行纪录片文化普及与教育,扩大纪录片观影群体。此举可望为台湾纪录片培养长期受众,开拓纪录片的潜在市场。
由中华电信主办,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协办的“严选台湾纪录片大赏”巡回影展于2仪巧年5月3日在台湾辅仁大学拉开帷幕。③影展网罗了40部纪录片.几乎囊括了近年来所有的台湾优秀纪录片作品。影展深人台湾13个校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巡回展出,每场皆吸引近百名学生参加,反响热烈。校园巡回展之后,影展进人社区巡回展阶段。
为达到宜传效果,主办单位费了不少心思,专门请来曾担任金马奖颁奖典礼主持人的蔡康永为影展倾情代言。另外,适逢母亲节,影展特意策划了六部女性纪录片,题材跨越不同年代,提出“带着妈妈一起欣赏纪录片,回味属于她的年代的故事与感动”的口号,让纪录片带着浓浓的人情味走近人们的心。
影展协办单位—纪录片发展协会理事长杨力州表示,免费巡回只是第一步,先放接受度高的片子,让观众去习惯纪录片是好看的,第二步才是更重渐进的,就好像要先读一年级才能读二年级,最后当然要走到没名的或独立制作的纪录片。他称他们在做纪录片的通识教育。
注释:
①②《严选40部台湾纪录片5月起巡回飨影痴》,黄文正/专题报道,原载2006年4月23日(中国时报》d4星辣话题版,h即://eh切df/documenta-ry/6182916?p=3。
③严选台湾纪录片大赏活动官方网站,,活动博客网站,httl,://blog,ch_pdf/documentary。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