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相亲热背后所映射的扭曲幸福观
相亲是人们在适当婚育年龄仍没有合适对象的时候,希求借助于外部力量以解决个人情感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古代,通常是借助于“红娘”或“媒婆”来寻找合适的相亲对象。而到了现代社会,电视相亲节目正逐渐演变为新时代的“红娘”。所谓的电视相亲节目,即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专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比较著名的有:《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及《百里挑一》等节目。从本质上讲,电视相亲节目是现代人勇敢追求爱情的一种方式,它的出现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城市的急速发展引发了人口格局的重大变化,人们的生存压力增大、人际之间的交往变得困难,“剩男”、“剩女”现象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日益突出的焦点问题。一份由全国妇联发布的《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8亿单身人士,同时报告还称女性超过27岁、男性超过30岁就是“剩女”、“剩男”。而早在2005年,一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30到34岁未婚女性比例激增,尤其是30岁的未婚人口,比例从1.2%上升到3.4%。①长此以往,也难怪有学者宣称中国“剩男”人数将在2020年占到年轻成年男性中的12%-15%。这就是说,到了2020年,中国将有四千万左右的男性会因找不到老婆而成为光棍。电视相亲节目恰恰是为陌生男女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友平台,而且所能提供的交友范围可以延伸至任何一个接收相应频道卫星信号的地方,这就无限地扩大了相亲者的交际范围,让相亲者告别单身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为广大青年男女所搭建的寻找“幸福”的平台,其存在对解决城市发展中因单身男女过多可能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在现今这个多元化社会,不同的婚恋观和幸福观在节目中不断碰撞,激起了电视受众的强烈反响,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大讨论。电视相亲节目的出现不仅让更多的人想参与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同时受众也越发关注这样的节目,越来越多论文联盟http://的人成为电视相亲节目的忠实观众。
然而,当相亲被大胆地搬上电视荧屏,当原本含蓄的私人行为被大张旗鼓公开化时,相亲的角色已悄然转变。首先,由于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众多相亲节目间的激烈竞争及背后产业利益链等客观因素存在,电视相亲节目不得不把博取眼球,吸引收视率作为第一要义,否则节目的广告价值从何而来?这样,为了追求节目的娱乐性、商业性,就只能把传统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退居次席。毕竟在这种场合下,相亲作为一个严肃的社会行为来交流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也正是居于此原因,在表面繁华的相亲节目背后,作秀的成分越来越重:“富二代”炫富、“拜金女”大放狂言,女嘉宾裸照等现象层出不穷,甚或请一些“托儿”在节目中大放厥词以贬低他人价值观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一位参加过节目的女嘉宾就表示节目组在录制前要求她在节目中说一些“雷人话语”,诸如以“你配不上我”来代替“我们不合适”等等。如此语词、语句一再有意地撩拨观众情绪,刺激观众的道德观念,所求依然是博取眼球、吸引收视率。其次,相亲节目中出现的种种背离主流价值观现象,宣扬的“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的低俗价值观、伦理观,严重践踏了尊重、平等、坦诚等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素。有专家就曾尖锐地批评这些节目把媒体的娱乐手段发挥到一种扭曲的程度,把媒体的娱乐功能异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荒唐地步,践踏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损害了电视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和不良后果。②针对相亲节目的泛娱乐现象,国家广电总局连续发布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和《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相亲类节目进行整顿规范。具体内容涉及到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等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提高。在经济大腾飞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特别是在西方的幸福观蜂拥而入后,国民对幸福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天理,灭人欲”封建道德思想及解放前“只要苦奋斗,不要吃穿住”的苦行僧思想。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种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扭曲幸福观也喧嚣日上:不少人只要“人欲”,不讲“天理”;只讲物质享受,不讲精神追求,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甚至于有人说“天天吃肉,夜夜娶妻,就是最大的幸福”。媒体中也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势头,功利主义、唯收视率、唯经济效益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部分节目中蔓延,电视相亲节目就是一个典型。应当说当今多元化价值发展趋向是社会的极大进步,但这绝不是说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就能堂而皇之地作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因为在幸福观上持这些错误倾向,势必会导致社会民众心境浮躁、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价值理性迷失和人格分裂等问题,进一步还会淡化幸福观对于人们的精神崇高性和社会价值性。③
幸福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于幸福的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所谓幸福,即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欣慰和满足。换句话说,幸福也就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实现了人生价值、人生目标及人生理想,而在精神上所产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这就是说,人们内在的价值观念与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即幸福观密切相关。主体内在的价值观及人生目标的差异性,使得人们对幸福的看法或感受千差万别。此外,幸福的实质内涵和实现方式也不可能逃脱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下,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相互利益诉求也是不同的,所形成的幸福观也就形形色色、各不相同。通过对各大方家幸福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有个共同点:即普遍不赞同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过分强调物质享乐,只有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方面共同的满足,才是幸福。也就是说,当前电视相亲节目中所宣扬的“把肉麻当有趣、把无耻当叛逆、把搞怪当时尚”以博取出位、吸引眼球、获得收视率的拜金主义、低俗化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把幸福与金钱、物质享乐等同的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扭曲的、庸俗的幸福观。
有限的低俗是人性某些欲望的润滑剂,一旦被泛化、被尊崇就会变为侵蚀社会的毒剂。④相亲节目中部分嘉宾或主持人的观点作为个人观点的阐述本无需上纲上线地大加挞伐,在一个道德总体健康的社会任何意见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当他们的观点成为一种价值倾向时,就值得整个社会警惕了。否则,一个健康的社会道德肌体就会被侵蚀。在《相亲才会赢》的一期节目中,一位男嘉宾为找寻真爱、追求幸福而执意隐瞒自己的千万家产,在相亲嘉宾录像采集中刻意展现自己原来的穷苦状况,并对节目制作人说:“如果一个女孩见了他的贫穷、痛苦、挣扎依然愿意为他留着灯那就是真爱,只有不在乎自己外在条件愿意两人共同奋斗的女生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节目现场的最后结果正如导演所预想的那般,灯光稀疏,最终他以失败告终。然而,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说的一段话却值得反思:“你自己条件这么不好,为什么敢到这里来征婚?难道你不知道她们之所以参加相亲节目,是想找到幸福吗?贫穷、艰辛、痛苦的成长经历,这些都和幸福离得太远了,是不是?”这一反问深刻地揭露了相亲节目背后所映射出的扭曲幸福观,直接把幸福和金钱等同,过分地夸大了物质土壤的作用。
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实现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但这绝不意味着实现幸福生活就仅取决于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其它非物质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指数。恋爱更多的应该是两情相悦,婚姻的本质也应是责任,如果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幸福与否,这样的畸形幸福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幸福,财富,知福即富。如果过分强调物质生活对于幸福的作用,将会引导人们去追求根本没有终点的财富增长,进入一个无止尽的螺旋圈内,最终离幸福只可能越走越远。⑤
在我国当前全面迈入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在面对部分扭曲幸福观、价值观的冲击时,我们必须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扭曲价值取向的侵袭,坚定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正确指导。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电视相亲热”背后所映射出的过分强调物质的扭曲幸福观保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幸福一半是金钱,一半是满足。博德里亚对当代人生活处境给出一个这样的总体判断:人类生活在物的时代,因不断张扬物质生活的合法性而贬低精神存在,从而使人日益成为物。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当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达到一定水平时,更多的物质财富并不必然带来更多的幸福,相反,自由和真情之类的精神需求会比以前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指导下,努力去追求一种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但又超越物欲的持久的精神幸福。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