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忙碌、行色匆匆,在快节奏的都市中,静静地与枯山水相面对,人会思考自我,思考人生,思考活着的方式,可以得到心灵的休憩。本研究就如何将日本枯山水的禅文化融入到温泉酒店小尺度空间的营造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围绕观庭与作庭两大核心内容,以期创造出符合城市高压人群释放压力的精神庭院与禅意产品,让其实现世俗中的瞬时修行,获得内心宁静的力量。
关键词:枯山水;禅文化;观庭与作庭;瞬时修行;内心宁静的力量;温泉情境产品
在禅学的解释中,人们的所思所感是无法被完全理解和直接表达的,作庭则是具有此作用的古典禅艺术。枯山水以高度抽象、至简留白的的作庭手法,将禅宗文化、作庭艺术及自然魅力融合于一个空间内,为繁忙的城市人群创造了一个可与自然对峙独处、暂时远离俗世烦嚣的寂静时空。禅的目的是为了邂逅原本的自己,而禅宗宁静的思想,是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可以将一种平和的感觉引入人们的生活中[1]。坐禅观庭就是在心灵中压缩、排掉过多的东西,让人置身其中,仿佛也在感受一种俗世中的瞬时修行。目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内卷强度大,城市高压人群多无从释放,精神需求无所凭靠。温泉酒店作为高压社会下现代人治愈之旅的重要选择之一,可以体验沐浴、泡汤、休闲娱乐等温泉洗浴与活动。而此类酒店中景观营造空间通常尺度有限,却承载着与整体温泉治愈风格主题统一的要求,在外化环境中创造宁静致远而又素净的园林意境,同时又要内化为精神庭园,创造放松宁静冥思的意境,为高压人群带来内心宁静的力量,让人们重获在俗世中拼搏的力量。将日本枯山水的禅意精神与造型融入到温泉酒店的景观中,营造充满禅趣的园林意境,可以让人们因承受巨大压力和无数外界纷扰的困顿心灵有所放松和慰藉。关于禅文化的论述涵盖禅意精神、禅意表达与禅意体验3个方面。
1日本枯山水的禅意精神
日本枯山水更多的是注重精神性的享受、形式上的象征性,以及隐匿在景观空间下的内在精神力量。所谓“无一物中无尽藏”。被封为枯山水开创者的禅僧梦窗疏石曾说过:“山水并没有特质,特质在于人心。”认为对庭园的观赏和设计可以被用作参禅的方式,即在自然四季更替中感悟自我的本真[2]。枯山水是高度抽象的精神庭园,是心灵在俗世中的世外桃源,观庭及作庭,步步即修行。
2日本枯山水的禅意表达
枯山水是将高度抽象的禅文化通过作庭艺术将其具象外化的一种庭园形式,与禅宗相呼应,追求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巧妙地组合砂石,以砂为水,以石为山,以景喻禅,使之呈现小宇宙一般的意境,是禅宗世界观的体现。
2.1以砂为水
枯山水反映的是日本人的海岛环境,以砂代水,象征海洋、泉溪和瀑布[3]。细碎的白砂,在庭园内为石组供了一个匀质抽象、近似幻象的基底,可以衬托和加强石组的形态线条,使之更加鲜明立体。砂纹样式分为涟纹、波纹、涡卷纹、市松纹等,用于表现不同的水景。蜿蜒幅度小的曲线表示平静的水面,是一种自然恩惠的象征。石组周围会有涡卷纹,表示“山”周围的云海或水的涟漪,同时也会有独立的涡卷纹,表示流水的汇聚之处,涡卷纹代表禅宗中的万物流转、“大宇宙”及“悟的世界”[4]。
2.2以石为山
石组根据环境可分为山石、川石、海石,根据形态可分为“立石”“横石”以及比横石更贴服地面的“伏石”[5],根据位置及与砂、植物的搭配,可用来表现象征神仙思想的“蓬莱岛”、禅宗精神的“须弥山”、仙人居住的“深山幽谷”等。作庭师尤其重视石组的放置角度和摆位关系,例如重森三玲创作的东福寺波心庭,以禅语为主题进行创作,其间呈放射状的置石是日本庭园石组构成的一个飞跃性的进步。石组的形态、组合以及之间的呼应关系,呈现出一种具象形式,衍生出契合禅宗、无形无相的禅意表达。
2.3以景喻禅
枯山水具有明确的边界,边界内的事物仿佛可以永恒不变,又似乎可以无限地延展,呈现出微小个体与无限宇宙之间的强烈反差。枯山水是一种留白的艺术形式,蕴含禅宗幽玄之美,即把美的东西藏起来。当人与庭园对峙时,给观者一段距离、一个空间,让人去揣测和想象它的美,感受自然的包容力,从而实现真实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对话,抑或是感受人与世界对立的紧张感,得到思想上的启发。而这种触发禅意联想的景致,非枯山水这种高度抽象的形式莫属。
3日本枯山水的的禅意体验
3.1观庭悟禅
传统枯山水除了打扫和制作不可进入[6],坐观时还需要观者与枯山水一定要是面对面的关系。与之对峙才是最重要的,坐禅对于禅僧来说,是重要的功课和通向顿悟的方式。枯山水指向世间繁华归于寂静的真理,刹那即永恒,正是禅对时间的某种顿时而神秘的领悟[7]。观赏庭园追求开阔之感。可从走廊上隔一段距离感受枯山水的魅力,欣赏枯山水的全貌;也可于室内静思坐观枯山水,遮雨的门窗将庭园分隔,形成了观赏庭园的“画框”,既有富赏画之高雅趣味,亦可透过窗户来观赏,其中圆窗在禅宗中代表“悟性”,包含世间万物的真理,透过圆窗来窥探枯山水,如同窥探自然的一隅或宇宙的片段。
3.2作庭修禅
如枡野俊明所说“作庭不仅仅是追求造型美,更是把自己与空间进行置换的一种精神性的设计过程”[8]。禅僧每天清晨用耙子在砂上绘出纹理是必修禅课,将其对禅的认知,通过心境外化,将心灵投入制作中进行磨练求道,最后所呈现的纹理也是其内心写照,并直接反映出其修为。石组精妙布置,蕴含了很多奥秘以及作庭者的内心参悟。石组自身的状(单体形态)、场(组合布置)及势(连接方式)形成富有张力的具象造型,可有效唤起禅宗所推崇的基于直观又超越形式的空间体验[9]。同时,配合砂石景致的绿色植物需要经过反复修剪使其形状不变,并与砂石一样被赋予了禅学含义。
4以禅文化营造内心宁静的力量与瞬时修行———以青岛市即墨区温泉酒店为例
项目位于青岛市即墨区温泉小镇区域,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周边紧邻山海林泉,与枯山水所反映的日本海岛环境相似。周边众多温泉酒店环伺,建筑与景观多以欧陆风格为主,本案则以日式禅意风格营造景观,形成差异化特质。现状场地紧邻主路的入口区域,形象昭示性较弱,前场空间被停车位占满,动线不够流畅,缺少中心景观焦点,酒店后场空间呈窄长状,紧邻半室内的汤池平台。根据现状分析,界定两大核心问题:如何结合区域资源、梳理现状,在小尺度空间营造具象外化的禅意造型空间,以融入枯山水禅文化的精神内核?如何结合环境营造,创造温泉情境体验型产品,从而让城市高压人群实现就地瞬时修行、获得内心宁静的力量?将从以下4个部分进行实践性探索,寻找答案。
4.1设计立意
观庭悟禅心·作庭修禅行:枯山水庭园边界明确,如同有限人生。人生琐碎经历如无数细沙散落,构成生命历程的底色与基本盘。而人生格局则是凭借这石组山峰自身状、场与势的组合构成。禅宗中所谓“悟”,需打破理性逻辑的壁垒而突然明白答案,即这种从紧张的心理状态彻底解放后的状态。好的冥思从形从势都是围绕着山峰组合,有重点张力,有取、舍,有色、空,有虚、实。而内心的整理修行则如同石组周边,耙砂形成特定纹理、外化心境,思绪困顿则所有形势就会失去规律与秩序。组合山峰石组、耙砂梳理纹路均是修行本身。此所谓观庭与作庭,步步即修行[10]。在项目前场空间,宜着重营造可以触发人内心感悟的禅意造型,融入强烈的禅意精神,强化前场的昭示性,构成情境记忆点;项目后场空间宜着重营造禅意行为体验,让人通过具体的行为与活动进行瞬时修行,拓展思维的边界,感受人生的无限意义。
4.2空间营造
整体空间营造3重庭园:第1重为林泉庭(入口空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提升与强化入口形象的昭示性,采用流线型构图,层叠流水与质朴的原石(山石、川石)组合构成林泉文化意境。第2重为圆满庭(前场空间),重新梳理人车流线,创造中心景观的记忆焦点,立意结合形式,前场采用枯山水的经典涡卷纹衍变成多个圆形错位,形成极富流动性的构图,寓意风水汇聚、万物流转的大宇宙观,同时圆形构图也非常适合人车动线的分流,以及游客车辆的顺畅进出;多重圆形构图的最中心设置酒店LOGO墙及圆形镜水池,结合精致简约的地被植物与造型树,形成视线障景和视觉焦点;两侧草阶呼应层层叠浪的意向,结合绿化遮掩四周的停车区域,隔离市政道路上的噪音,形成内向型的绿荫空间。同时采用平直砂纹衍变成铺装样式,模拟风平浪静的海面,寓意大海的恩泽。第3重为松风庭(后场空间),禅语有云“闲坐听松风”,说是心灵澄清时,能听到松树与风相会的声音,希望来温泉酒店的高压人群坐在松风庭时可以被寂静的自然所包围,得到与自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曲线式的绿岛寓意海上仙岛,极具蓬莱神仙意境。铺设的砂纹如水流一般,有绵延进室内之感,与檐廊下的汤池平台相接。纤细密竹林界定了空间边线,夜间照明开启时,汤池上方檐廊上映射出粼粼水光与庭园白砂上婆娑的竹影交相呼应。9组置石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布满整个窄长状空间,从檐廊下的3个主视点看,石组对空间的分割有大小对比之美,着意突出3个主视点处的某一单体元素,形成场地的主要格局。石组在整体上呈放射之态,而圆心正在檐廊下中部的主视点处,构成一个格局有力又具平衡感的庭园空间。
4.3行为体验
人生的思考是循序渐进中某一时刻出现顿悟的瞬间,整个空间序列的体验也采用相似的节奏进行画轴式展开,从入口空间到前场空间再到后场空间,对于人的主观感受形成六境体验:引、聚、观、作、悟、达;在界限分明的小尺度空间里,行望居游、坐观静思,界限外是俗世、变化的世界,界限内似为永恒不变的一切,探寻真实的自我。从入口的林泉庭往主路上惊鸿一瞥(引),中心的圆满庭,禅意造型让人凝视聚焦(聚),到进出大堂时的回望与框景、居于室内二楼的俯瞰(观),仿佛万物流转,循环往复,如宇宙、风水攒动的涡卷纹状的构图,与平静海洋一般平直砂纹状的构图形成动静对比,加之第四维时间,植物花开花落、植物荣枯的四季变化,在建筑前场随着人的位置及行动变化带来一系列的心态起伏与体验的变化。而在建筑后场,人在檐廊下的汤池平台上可静坐、可泡汤、可行望,隔一段距离欣赏松风庭的全貌,感受松风和鸣的自然魅力,参悟石峰组合的奥妙。同时,局部设置的遮挡风雨的门窗也形成了观赏庭园的“画框”,凭窗窥景,如窥探自然一隅或宇宙的片段,呼应着自我变化的内心。在松风庭,为了让高压人群体验瞬时修行(作-悟-达),在场地一侧设置迷你作庭区域,提供温泉情境体验型产品,通过VIP预约方式展开,可以选择独自作庭模式或双人或家庭协作模式,优秀作品可拍照上传温泉酒店公众号进行宣传展示,并赠送酒店优惠券。预约人群可以在迷你作庭区按照自己的意图挑选石头进行石峰组合、按照砂纹图案进行耙沙体验以及认领植物栽植或修剪等多样方式,体验作庭的乐趣,找到原本的自己,同时获得瞬时修行带来的内心宁静的力量。
4.4材料选用
与中国古典园林喜用真实的山水不同,枯山水多采用大自然中最原始的质朴材料,这样就拉开了审美主体与被欣赏客体之间的时空距离,观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来对山水的形式进行加工和想象,有进一步创造的空间[11]。本案中尽量采用自然界可以找到的石头,避免对其进行切割、打磨、抛光等再加工。这是因为天然石头通常具有自然力量侵蚀过的痕迹,与通常意义上的人工切割的石料截然不同。砂纹的制作一般使用钉耙或有锯齿的木板,可选用白砂、红砂或黑砂来制作不同的砂纹图案。植物选择色调淡雅的种类,以地被层及球灌层结合,点缀造型小乔,既符合小尺度场地植物层次的营造,又不会出现堆砌拥挤的种植效果,符合禅宗留白的美学要求。高压人群可在此静坐冥思、放空、耙沙、泡汤及与自然对峙。赏花之绽放,观枫之摇曳,感草之荣枯,石之岿然不动,砂之流动不止,行望居游、静观冥思,方可悟得禅心修禅行。
5结语
枯山水给高压人群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当面对一座枯山水庭园时,首先要做到的是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思考的“无心”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庭与作庭,步步即修行,参悟要义需要的是时间与思考,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人生阅历的丰富,才能在设计实践中更为深入地感受跟践行禅宗教义。同时中日两国由于多种因素,在审美倾向上有所区别,中国人倾向观生意,日本人倾向观苦意,实践中需要根据国人的审美进行调和。随着中国社会在物质生活方面越来越完备,很多人将心灵的充实视符合更重要的需求,在这样的趋势中,庭园禅文化会更加为人们需求,整个社会也会越来越需要禅文化所带来的内心宁静的力量跟瞬时修行。
参考文献:
[1]陈立忠,张建林,徐朝阳.试论日本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的相似性[J].广东园林,2009(03):8-11.
[2]SosekiM.DialoguesinaDream:TheLifeandZenTeachingsofMusoSoseki[M].Somerville:WisdomPublications,2015:247-249
[3]刘庭风,余娴,LiuTingfeng,等.中国人会是真的爱枯山水吗[J].新建筑,2007(2):92-93.
[4]贡雪.苏州园林山水意境对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观照[D].南京师范大学,2019.
[5]欧阳秋子.体现宗教思想与信仰的日本庭园石组[J].艺海,2010,000(009):104-105.
[6]梁婧.凝固的美———枯山水造园艺术浅析[J].商情,2012,000(051):282-283.
[7]方海锦,吴冬蕾.禅与枯山水———以龙安寺方丈庭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00(008):74-75.
[8]崔姗姗.尺方之地,观天地浩然———日本枯山水[J].山花:上半月,2016(16).
[9]许愿,杨希,朱育帆.造型与去造型———龙安寺石庭置石设计艺术研究[J].中国园林,2019,035(010):135-138.
[10]刘天杰.禅宗在中国兴盛的社会心理探源[J].宜春学院学报,2014(5):1-5.
[11]张云路,李雄,章俊华.日本枯山水的禅宗理念在现代日本园林中的表达方式———以日本科学未来馆外环境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2,028(003):77-80.
作者:丁瑞斌 单位: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返回设计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