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首要建设项目之一。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长期以来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和谐,因此,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监理工作深入揭示和认知这些影响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扩大和保护有利影响,减轻或消除不利影响,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1、水利水电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必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难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长久发展。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有两点:一是自然环境方面,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泥沙淤积和河道冲刷的改变,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水域中细菌藻类、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二是社会环境方面,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健康和文物古迹保护的影响,对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的影响等。
2、水利水电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此本人就水利水电与环境的关系重点从水利水电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论述。
2.1水土流失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工程施工和库区移民。工程施工中设置的取土场、砂石料场等,破坏了山体原有的表层植被,使表层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流失(特别是占用耕地取土);工程弃渣的处理不当也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会发生塌方或泥石流。库区移民在安置区内毁林开荒、建造房屋等,使自然植被受到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
2.2泥沙淤积
由于库内水流流速降低,泥沙易于淤积,不仅减少库容,而且抬高河床,影响航运。如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蓄水,一年半后,15亿t泥沙全部淤在潼关—三门峡河段,使潼关河床抬高4.5m。淤积带延伸到上游的渭河口,形成拦门沙。
2.3地质灾害
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及重分布,从而可能导致地震发生。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米德湖水库蓄水后曾诱发过地震。60年代以来,全球有六个大型水库发生了里氏六级以上的强烈水库地震。另外,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因而易导致塌方、山体滑坡及危岩体的失稳。
2.4水文的影响
水库调节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水库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下降甚至断流,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可能因来水断绝而干涸,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2.5库区水温变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水库建成后,水库水温随水深的变化而改变。一般夏季水温随水深度增加而降低,冬季则相反。表、底层水温春秋两季变化不大,冬夏两季则很明显。农作物的生长与水温相关,因而对于靠水库灌溉的农作物影响较大。
2.6施工期废水、废弃物、噪声、大气污染
施工均在水系河道附近,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往往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受纳水体的COD、BOD5、SS等污染物含量增加,造成施工区水环境污染。施工中常产生的大量残留炸药、废油、废化学药品等,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施工区因开凿钻孔、爆破开挖、施工机械运转等产生大量噪声,最大声源声级在100dB(A)左右。机械噪声不仅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施工时产生的粉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等会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及环境卫生。
2.7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对陆生生物: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工程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分割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些都将威胁陆生生物的生存。对水生生物:大坝阻断了水生生物的通道,影响了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严重的会造成灭绝。如埃及阿斯旺高坝蓄水后,东地中海浮游生物减少1/3,造成沙丁鱼产量急速下降,最终绝迹。另外,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减少了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2.8文物的影响
文物古迹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是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工程建设常使部分文物古迹和历史景观被淹没。因此这一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监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虽在江河治理、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人口增长快、消费指数上升、资源需求增加,造成一些地区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加重,水资源危机正在日益迫近,而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植被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湖泊水库淤塞、土壤退化、土地沙化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
事实上,现行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而对设计和施工阶段没有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只能靠业主的自律行为和政府的宏观监督来进行。由于缺乏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往往造成设计和施工阶段环境管理的削弱甚至成为空白,其直接后果是造成施工阶段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了解决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为了适应我国政府职能逐步向宏观管理型转变的趋势,就需要建立第三方机构,以为投资者提供环境技术服务,形成有效的约束协调机制。而环境监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也就是说,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监管是保护人类之所的必然要求。
4、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应对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破坏,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国民经济建设及环境方面的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正确地认识和研究这些不利影响,并采取一定的对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可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4.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水利水电工程开发与建设必须建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库区及其周围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的详细调查,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科学制定资源开发规划,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最终使工程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4.2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方案提供依据,能预测项目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建设、水电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必须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准绳。目前虽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可操作性、公众参与等方面还很不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3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
应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库区和施工区的宏观管理,制定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规划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环境变化动态。明确工程业主、施工承包商等参建各方的环保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治理。
4.4完善强制性法律措施
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
4.5完善移民政策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若移民问题不能得到良好解决,不仅会对环境的造成二次破坏,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我国水库移民经历了安置型和开发型两个阶段,早前国家还出台了库区后期扶持政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大力发展),众多相关学者在此基础上又极力推崇一种新的移民政策——投资型移民政策,其主要思路是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利水电开发的效益。因此必须完善移民政策,对移民搬迁安置和恢复生产生活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努力做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小结
总之,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可逆转性,因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注意处理环境问题,就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并反过来阻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长期发展。因此,不仅要正确地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科学地分析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还要结合实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坚持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来认识和妥善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水利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水利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