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思想政治论文

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49人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发展不断深化,多元文化已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渗透,不仅冲击着很多行业,也给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及挑战。如今,多元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理论问题,而是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理念及价值观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如何抓住机遇并积极应对挑战以及实现教学改革就成为一个亟须探讨的问题。从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的新机遇和挑战,并详细阐述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多元文化;思政教学;机遇;挑战;改革路径

  政治、经济、文化在新时代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的文化难以满足时代需求。因此,单一文化必将被多元文化所取代。现代多元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领域,对高校构建思政教育管理载体以及实施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以管理作为思政教育载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以此为基础,将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管理载体的功能得到提升。此外,在多元文化的推动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会受到许多新鲜的思想文化冲击,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能够以文化多元的视角大力推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进而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我国各高校的思政教学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有效地吸收了世界先进文化,为我国高校思政教学融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换而言之,多元文化的出现为高校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优质思政教育理念和资源可以更好地吸收,使我国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完善。概括来说,多元文化思潮的渗透对高校思政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面。多元文化能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隔离机制彻底打破,可以吸收其他优秀的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内涵。思政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多外来文化思想可以接触,所以应保证在教育中坚持与时俱进、持续更新。二是学习方面。依托于多元文化背景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也拓展了学生本身的文化视野,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去接触文化,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学生也能找到更多与自身趣味和个性相符合的契机,最终实现全面发展[1]。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的新机遇

  (一)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多元文化有效缓解了霸权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的产生,而且能够推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也保障了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相同的,多元文化背景也影响高校的思政教学,当同一环境中同时存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制度和文化时,思政教育的开放程度就会增加,还拓展了改革的空间。总之,在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提升了对外来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同时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对社会各类道德现象有更深的认知。

  (二)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对思政教学来说,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其是极为有利的,通过对世界范围内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丰富了教学内容。不仅如此,在多种文化并存的基础上,高校思政教师能学到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使思政教学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育的时代感也得以增强[2]。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给思政教育主流意识带来挑战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思政教育逐渐向多元化价值观转变,尤其是受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影响,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中逐渐融入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价值观多元发展对思政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在当前的意识形态领域,有些敌对的西方国家通过渗透意识形态的方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

  (二)对高校思政教育主导性的冲击

  当高校校园被多元文化充斥时,大学生的行为价值观、思想观念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就是多样化的。此外,因大学生有较强的猎奇心,又没有充分地认识多元文化,所以大学生的主流文化意识便严重流失,从而形成一系列非主流思潮,其中包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还有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产生质疑,严重地冲击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其主导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质疑[3]。

  (三)侵蚀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文化是精神生产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也日渐成为了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国外文化对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使其思想观念在渐渐地发生变化。我国高校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接受国外文化潮流的前线。所以,高校所承担的社会性责任就是多元文化交流以及和其他国家进行互动等,但是如今的高校有许多大学生对于国外文化的渗透却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同时对传统文化也缺乏应有的坚定。

  (四)思政教育的权威受到丰富又复杂的网络信息的挑战

  由互联网技术提供的文化传播方式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及意识形态。高校大学生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有了更多的渠道去获得信息,大学生的认知面由此明显拓宽。与此同时,通过该渠道的学习,大学生接触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机会可能更多,大量不良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大学生开始传播,导致大学生的正确社会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到很大影响。由此可见,高校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已经受到了丰富、复杂的网络信息的挑战。

  四、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现阶段,多种文化在齐头并进地发展,随之产生了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腐朽文化,这就严重地威胁到我国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功能。为此,要对不良文化的侵害进行坚决抵御,所以要求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整合优化各种意识形态。在多元文化影响下,高校思政教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第一,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必须要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将大学生团结起来。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应认识到创新教学方式及手段的重要性,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程中,而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合理开展思政教学工作,对教学平台加以开拓,由此丰富课程方式,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多元文化的背景,将先进的思想文化积极地传播给学生,使网络成为弘扬正能量的阵地。例如,在网络平台中,对我国优质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弘扬,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思政课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要加入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资料,促使学生的分辨意识和自保能力等都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汲取更多营养,最终实现自我选择,其政治思想也更坚定。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充分的利用,展示复杂的文化环境,学生就会意识到当前复杂的多元化文化环境,能够洁身自好。此外,高校要重视思政教学改革工作,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到相关网站的设计及开发中,并且监控好网络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文化保护的意识,避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4]。

  (三)思政教育以网络为载体

  在教育方式的调整方面,大学思政教育侧重其传播模式的改革,通过对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处理功能的运用,以网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促进思政教育的转型。在思政教育中,网络为载体的前提就是要求大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行大学思政教育时可以借助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来提高教育的效率,大学生也能获取更丰富的思政教育知识。由于课程排得很满,所以大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凑。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花费很多时间,也没有全面总结知识内容,知识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无法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思政教育进行深入改革依托的载体应该是内容全面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从而保证全面的思政知识可以快捷地被大学生获取。

  (四)健全高校思政教学内容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要想得到充分落实,就必须适应现阶段多元文化的发展潮流,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特征全面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要重点突出,并且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健全。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促进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尽管受多元文化的影响程度比较大,但是我们要始终对西方文化持有客观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其中的不利因素,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民族文化在繁杂的文化背景中依旧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五)文化中融入思政教育来开展德育工作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不可向人们生硬灌输所需的信仰,也不能粘贴所需的处事态度,但是个人所处的特定生活条件会引导他们看到或感觉到一种事物,非另一种事物,在他的身上由于其生活条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某种行为系统或方向。所以,在文化中应该融入思政教育,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在思政教育中,高校应该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环节给予高度重视,并按照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择一个优良的社会实践平台提供给学生,建立起推动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鼓励大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与志愿服务、红色文化基地游览、生产劳动等。生活中能够真正地融入思政教育,学生通过实践能获得理想及信念的认同感,还使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受更深刻,对社会动向有进一步了解,从而能高度融合个体价值观及社会主流价值观[5]。

  (六)拓展教育空间,推动教学改革

  传统的思政教学因传统观念及应试思想的限制,导致教学空间受到限制,难以摆脱教育的束缚。为解决这一问题,思政教师应该在当前的课程教育中敢于打破教育的局限性,不断增强改革效果。例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该不断拓展思政教学的空间,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等要进一步深化,引导学生在看待我国的文化和政治问题时能够站在辩证的角度。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实现文化累积,还能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七)加强趣味引导

  在应对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教学带来的影响的同时,还要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将新鲜、趣味化的因素引入思政教育中,确保所开展的教学工作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由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新鲜热点,例如明星偷税漏税事件。因学生比较关注这类事件,所以根据这一事件就能发表自己的很多观点及想法。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其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八)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为了进一步抵制多元文化给思政教学带来的影响,高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外来文化并不是完全杜绝,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学会取舍。因此,教师在当前的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将自主选择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还可以组织课堂辩论活动,让学生对社会热点或文化冲突热点问题加以讨论,例如对“极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等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就能对文化因素有正确理解,与此同时还能加以吸收和学习,集体主义意识就此形成,进而推进思政的变革。

  结束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动摇,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教育管理载体,健全思政教学内容,同时还要不断拓展教育空间,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总之,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要站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重新审视教学开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教学改革,获得更好的课程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莉.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的特征及思政教育工作采取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

  [2]彭艳.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校思政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6(1).

  [3]孙云波.多元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4]刘志玲.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5]吴文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改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作者:张蕾 单位:广西警察学院

返回思想政治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医院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一篇: 女性主义视角地久天长的女性形象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