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科技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信息的急剧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都对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劳动市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时代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已经出现在各个领域中,不仅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还影响着现代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播的特点; 趋势; 经济发展
从传播学诞生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以及社会背景不难看出,传播学研究从第一天起就带有较为浓厚的商业色彩和实用气息。“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人类传播从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演进,经历了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到现在的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不知道移动传播是否可以独立出一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科技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信息的急剧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都对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劳动市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时代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已经出现在各个领域中,不仅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还影响着现代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传播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原来还是电视、报纸等媒体是主导是强势媒体,那么在未来几年内,电视媒体的优势将减弱甚至消失。例如,《纽约时报》在前不久已经停止了其纸质版的印刷和发行,只发布数字版读物。再如,近期,在很多媒体上都出现了这样的信息,影视公司抱怨演员片酬太高,每集电视剧演员的成本占到了50%甚至更高,一集电视剧的成本从09年90万一集算高成本上升到了现在几百万一集都是平均成本。在这样的情况背后,从经济的角度我们来分析一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首先,除了CPI上涨的成本,电视剧成本的提高的前提建立在有人买单的情况下,如果卖不出去,发行不出去,有价无市,也无法将电视剧的成本水涨船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看似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的发生呢。原来,电视剧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电视台,市场价一般一集70、80万,网络媒体的销售一般都放到了第三第四轮,一集也就2万甚至更低的价钱。现在,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尤其是法律规范后,通过兼并重组的主流视频网站相继融资、上市,热播剧变成了视频网站、电视台共同争抢的资源。竞争出现后,视频网站之间为了竞争互相抢占资源,购买电视剧的版权,使得热播电视剧在网络领域一集也可以卖到了上百万,电视剧收益增加,成本自然也就可以承受这样的上涨。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正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笔者认为传播本身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去定义传播的类型,如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微博为例。很明显这是一个在网络时代下的传播工具,如果A的微博一名关注者也没有,所写的内容只能视其为内向传播。如果A在微博中和正常社会关系类似,有关注对象也有关注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A发布一条微博,被200个人看到,这是人际传播。被200个人看到并且转发,转发后又被转发,最后形成上万次甚至百万人次的阅读,这就形成了大众传播。再如英国前一阵发生的烧、砸、抢、烧恶性事件,就是极端分子通过Facebook等社交工具进行的群体与组织传播。社交媒体对传播体制的颠覆不仅仅体现在传播类型上,还反映在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传播过程不再单向化,或者只有通过一定培训的媒介从业人员才可以进行传播。传播者普及化,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电台、电视台、杂志、网站……动车追尾事故中不再是从电视、报纸上得到现场的第一情况,而是乘客通过微博发出的第一声求救,被数百、千万人进行传播,使得救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人们获得现场最真实的声音。有关北京天气的PM值在微博上被美国使馆发布,引发了人们对北京空气质量状况的质疑;“微博打拐”、“解救大龄青年”等活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改变,就意味着经济行为的改变。淘宝网自2010年11月11日为了推广淘宝商城,推出的购物狂欢节,在当日,创造了6亿多人民币的销售业绩,该业绩相当于北京所有商圈一个黄金周的销售总额。在去年淘宝一度出现网路拥堵、物流乏力的情景。2011年11月11日的淘宝显然做了充足的准备,用户可以提前收藏、充值,到11月11日打折当天进行购买。由于去年淘宝的辉煌,今年的“光棍节”还有诸多电商,如京东、当当等也加入战团,据非官方统计,2011年11月11日当天,淘宝的销售额达到了30多亿人民币!这一数字的出现,不仅是由于淘宝的公关、宣传推广团队的精心策划,背后也反映了人们消费习惯的迅速变化,从青睐传统购物模式到电子商务成为主流,这与社交媒体覆盖程度、智能手机的发展、APP井喷式的发布、SOLOMO(社交+本地化+移动)概念的形成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时隔仅仅一个月,淘宝又在策划一个全民狂欢购物节,支付宝推出了“充100返100”活动,2011年12月12日开始,不知淘宝又会创造怎样的电商奇迹。
在微博上,有人这样总结了2011传播业的关键词:“1、微,‘微’营销、‘微’公关、‘微电影’;2、限,‘限广令’;3、互联网视频,版权费用飙升;4、穿越,除穿越剧,还有胡戈操刀的病毒视频;5、罗西门,公关的乏力;6、电子商务,京东飚得央视2亿元的广告时段;7、多屏合一;8、App,技术与创意完美结合的平台;9、SoLoMo,社交+本地化+移动,全新的商业模式”。总结的可能不够全面,不过我们从其中不难看出在网络传播发展的大时代下,每一天的生活都可能由此发生巨大的变化。书店可能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亚马逊;商场的功能进一步转变,由购物中心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服装和其他生活用品展示的橱窗,人们更多的购买行为转移到了网络;传统纸媒、电视进入快速转型期,资源为王转成信息为王的时代……
现代传播方式的改变,影响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进一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结构的调整。例如,在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公关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行为。上到跨国公司,下到普通民众,都需要公关。例如著名的“3Q”大战中,腾讯糟糕的危机公关导致有理也不被人支持,最终通过政府的干预化解了这场战争。再如演员范冰冰工作室的公关小组,近几年成功的通过网络、电视为范冰冰树立起了独立、自信、勤劳的女强人形象,摆脱了之前诸多负面报道的困扰。公关公司就成为广告公司之后的后起之秀,吸引了众多传播人才进行公关活动。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兴起,几乎影响了全球所有的公司,众多公司纷纷推出App,在苹果App Store上进行销售或者免费下载,进行企业的推广宣传。进而大批新公司诞生,服务于市场,提供App设计制作服务,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交互设计、IT等等熟悉新媒体技术的人才都在市场上产生巨大需求。苹果公司某员工今日因为通过Facebook发表有关公司的言论而被苹果公司开除,这样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社交网络的影响力,以及对品牌构建的重要性。
现代传播媒介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相较而言网络传播其时效性最强,往往事情刚刚发生,就被传播出去,可以真正做到24小时随时更新其传播内容,对重要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做到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零时差,这点在动车追尾事故中已经体现的较为明显。从保存性上来讲,受众通过网络获得的符号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传输并储存,它的保存性强,受众可以像阅读报纸一样反腐阅读、观看、收听,同时以比报纸更方便的形式将各种信息储存下来,还能提供非常强大得信息检索功能。网络传播的选择性较强,受众可以随时决定浏览的内容、顺序、速度等等。超链接为受众在各种内容之间的选择提供了便利。现在受众通过社交网络可以真正参与到整个传播过程中。毋庸置疑,在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这一指标上,网络媒介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开放,用户可以通过发表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进行互动和反馈。
基于以上特点,网络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超时空性和交互性,随着SoLoMo概念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网络的覆盖程度的加强,网络传播一定是大众传播格局中最有潜力和影响力的媒介。网络传播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在保存性、选择性、时效性上比报纸、广播、电视胜过一筹。笔者认为传统媒介和互联网不应该被定义为竞争的关系,事实上互联网不但没有挤压传统媒介的发展,还为传统媒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纸媒被大众最熟悉的特点是专业性强,深度分析;互联网在发展初期总被人诟病良莠不齐,权威和可信度不高,但是如果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以官方形式发布信息,不但扩大了阅读范围,还保存了纸媒核心的精神。笔者认为,网络传播的发展,为其他媒介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三联就及时的将网络付费、订阅、电子书、App应用等在互联网上开发,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于广播现在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伴随性,随着我国网络的覆盖程度不断深化,广播的伴随优势不再,那么其与网络融合是势不可挡的趋势。
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90后”数量约为1.4亿,零点研究针对5个城市2099名“90后”的调查显示:虚拟社会成为“90后”习惯的生存空间,24.3%的人“比起和人们在一起,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上网”;网络消费方面,42.2%的“90后”至少有过一次网购经验,但消费观念趋于理性。虚拟社会作为一种生活的状态,实实在在的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相信未来的传播格局会被打破,传播类型将被重新定义,今天的网络只是搭起了台子,网络为大规模互动和互惠利他带来了机会,如何将传统的互惠利他真正带到互联网上不仅仅是IT技术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网络传播的内容与百年前是没有太大变化的,包括人类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区别是传播范围更大、传播方式更便捷、传播速度更快。
参考文献
[1] 胡正荣,等. 传播学总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2] 胡正荣,段鹏,张磊. 传播学总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