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闻图片资料是新闻单位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象的历史再现,所以建立一个新闻图片资料管理和服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使新闻图片资料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新闻图片资料管理中的混乱,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 。
关键词: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意识; 图片建档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而它也正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人们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正沿着网络系统这个快捷、方便、便宜的新路径迅速扩张,我们感受最明显的是,过去通过购买报纸、杂志、图书等纸质媒体获得信息的方式,正在部分地被互联网所取代。作为大众媒介之一的报纸更以其特有的生动的画面和色彩已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已习惯于通过直截了当的鲜明形象去获得各种信息。<?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笔者认为,提高报纸的视觉效果是吸引读者的强烈而有效“武器”之一。简单地讲,报纸是由文字和图片所组合而成,而这些文字和图片它们在版面空间分割所形成的关系,恰恰就是体现报纸视觉效果的根本所在。一张报纸或一个版面,假如有一张“弹眼落精”的照片,无疑就成功地吸引秃的人们的眼球。
1 提高新闻图片意识
之所以要提高图片意识,也就是因为它在提高报纸的视觉效果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一般的所说的图片,包括照片、图表、漫画等等,笔者所说的“图片”即照片,新闻照片。
新闻图片,顾名思义,即:反映新闻内容的图片,或用图片来反映的新闻。在当下这个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影视文化铺天盖地、快节奏、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更愿意坐在电视或电脑前,去接受快餐式的各类信息,人在变得焦虑`浮躁的同时,也就,越来越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或接受文字类信息。而新闻照片这个图像符号,以其新闻性,大大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以其直观性,又缩短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更有个性鲜明的特写镜头,扣人心弦而让人过目不忘。
画面,吸引读者眼球,画面和新闻的巧妙融合,使新闻更富感染力、更好看、更形象,在这里,照片即新闻,画面是新闻内容的升华,是摄影者的内心旁白,有专家曾从传播学的角度谈到了“摄影”在新闻中的前景:摄影作品属于图像传播范畴,新闻报纸属于文字传播范畴,以图像为媒介进行的传播,最大的优势是具有直观性和由此而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以读图的方式进行审美活动,进入了让人们的生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图时代”到来了——,“看”代替了“读”。新闻照片更以其独特的时效性、鲜明的倾向性,以“图”为“文”,既有图像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又具有语言的凝练性和深刻性,使纸质新闻在图像时代占有了自己的一块领地。
图像,缩短人类距离。以往人类传播信息总是受到地域、风俗、语言甚至政治制度的制约,而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视、电脑的普及,打破了种种壁垒和缩小了某些距离和限制,新闻照片——图像的展示,使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人群得以具体地相互了解。我们知道,新闻照片是包含新闻和照片两种因素要素的一个整体,其中“照片”和“新闻”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创作过程中,两者会有先后,先发现“新闻”再捕捉“镜头”,或先抓到了“镜头”再发现它的“新闻”,此时,照相机把“新闻”置于空间形式中,形成一种视觉形象,“新闻”将“时间”概念注入了图像,这样,空间、时间相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图片中蕴含着新闻,新闻性又提升了照片的内涵,它们两者不仅在互相发现和互相阐释,而且在互相攀援和提升,这两者的融合净化、升华出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新闻照片,传遍世界,消除了人类因语言、区域等不同而产生的难以理解或隔阂,面对同一张照片,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发出了同一个声音。
2 加强图片管理——收集整理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新闻摄影也遇到许多新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数码相机很快地取代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胶片相机,专业的数码单反相机迅速在中国新闻摄影界普及开来,而易学易用的普通数码相机更是如潮水般在全社会传播开来。他们从世界各地的角角落落发来各式各样的新闻照片,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单位的信息来源,满足新闻单位对信息量的需求。所以作为新闻资料部门就是要做好这些新闻照片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收集工作。原来在胶片相机时代,管理部门只要做好底片、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收集整理工作,然后根据国家照片管理规范,进行分类、编号、编写说明、装订立卷等方面的整理。由于传统照片和底片是化学感觉材料,极易引起化学变化和自毁,保管难度很大。所以应用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施,将老照片形成电脑中数字图形文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修复,保存照片。使用时可直接提用光盘存储、查询,方便快捷,,有利于新闻照片的永久保存。数码相机的使用,表面上看新闻图片的收集管理更加便捷,在每次摄影记者工作完毕后,只要及时将数码相机储存卡卸载转存,整理归类、编号,避免信息溢出或丢失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传统新闻活动中,大众传媒和受众两种角色泾渭分明,只有前者才具有采集、制作和传播新闻报导的权力。而眼下“多媒体时代”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数码相机的普遍使用,尤其是手机摄影广泛应用,让每一个人,只要他有心参与,都有可能成为一名新闻照片的摄影记者。至此,新闻单位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就来了:接收、整理、使用。而在此过程中,传统媒体,作为一个专业机构在发布新闻图片前均有编辑把关程序,职业编辑保证了新闻照片的品质,他们不仅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全力保障其客观、公正,同时还把握信息的格调,防止不健康的内容被不加区别地传播给公众。为此,笔者认为,作为网络时代的新闻图片管理部门的编辑人员,除了要扎实掌握编辑业务基础知识外,还要具有在各种新颖媒体中具体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如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多媒体转化能力等等,这样才能在浩如大海的种种信息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有用的图片新闻来,这也是我们传统新闻报纸确立公信力的一个有效机制。并且做到加强收集,丰富资源,增强一线采编人员的档案意识,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在新闻报道中所拍摄的新闻照片,都是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应自觉履行法定的职责,向资料部门移交。不可占为己有。
3 新闻图片资料的开发应用
新闻图片资料特有的形象性、纪实性特点,都留下事物瞬间活动的永恒记据,具有依据凭证作用和文献史料价值,是报刊进行阶段回顾性宣传报道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新闻摄影作品,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照片,它具有较强的新闻性、纪实性的特点,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位图书馆前辈曾说过:“将来时过境迁,往事如烟,回忆前尘,又向谁问?”回忆总让我们不由自主地翻开那些褪色的照片,时间虽然定位在那一刻,但它的周围总是包围无数的情景。无锡日报成立63年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摄影记者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新闻图片资料,它们全面再现了无锡的历史风貌,反映了历史重大时事件,记录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无锡的活动场景。在人们的意识中,新闻图片资料归入档案,就应当永久封存保留。然而在对应相关题材时,实际上又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旧的新闻图片变成了热点,重新占领版面,极大地丰富了版面的内容。《江南晚报》专栏《我俚无锡》长期征集上世纪拍摄的无锡城乡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园林风光、市井老巷、民俗风情、社会生活、名人容貌等种类照片。如2011年11月30日《老照片看无锡.珍档解读》刊登由市档案局提供一组照片,这是1937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出刊的《支那事变画报》中的几幅画页,刊登了抗战期间日本侵占无锡的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日本侵占无锡的暴行,真是铁证如山。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逝世,28日《无锡日报》出专版《怀念》,一组照片生动记录了荣老每一次回到家乡的场景,一张张照片,留下了荣老慈祥的笑容,牵出了一段段感人往事。这些新闻图片资料的应用对报刊各版面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我们收集整理新闻图片资料的意义,不仅限于记录这个事件的本身,还要反映各新闻媒体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也反映各行各业不同时期革命和建设的面貌,是进行工作查考、经验总结、历史研究的依据和必要条件。对媒体来说,,建立新闻图片资料库,丰富我们新闻资料部门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为采编一线的编辑记者服务,提升媒体形象,为广大读者提供绚丽多彩报纸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