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人们可以有更多渠道获得及时、多元的新闻资讯;有更多途径看到与世界同步的电影和剧集……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电视界面临着管理部门众多限制性政策;而电视台本身的播放模式决定观众必须每天按时守候且定量接收。与此同时,专业视频网站也开始进攻,他们从电视台挖走核心创作团队,制作原创节目;斥巨资购买正版海外节目版权并天生能以更自由的播放方式与受众点对点播出。于是,电脑屏、手机屏和户外LED屏开始争夺原本属于电视的观众,他们也不再甘于做被动接受者,而是转变为新媒体受众,或成为电视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
关键词:电视; 新媒体; 视频网站
1观众与电视——从“蜜月期”到“平淡期”
遥想当年,我们对那个每个晚上把我们一家人紧密地团结在其乐融融的客厅里的叫做电视的东西如此热爱。一台罩着一块精致的、女主人手工编织的罩布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被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上。晚饭后,每个电视机家庭开始以这个电器为圆心、兴高采烈地体验着家庭伦理的文化亲和力,也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着某一部电视剧带来的精神享受。目不转睛、正襟危坐、大义凛然,是那个时代电视观众的标准表情。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清楚记得以往20多年时间里围绕各种电视剧展开的剧情辩论。从《敌营十八年》这部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里小施的“美女计”会不会伤风败俗,到《渴望》里可怜巴巴的刘慧芳是不是该成为妇女学习的榜样,从《还珠格格》的恶俗趣味是否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到《步步惊心》对历史事实不负责任的游戏态度,等等,电视剧屡屡在社会中爆发大争论,而这些争论,又往往与十分有分量感的诸如历史反思、价值观、教育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而到这个节点为止,中国人和电视依然处在蜜月期。
有学者曾指出,电视机的数量和摆放的高度微妙地反映观众对它的态度。当许多国人家庭开始出现第二台电视机,并且电视机摆放位置的高度开始降低到无需仰视的时候,国人对电视的态度已经出现了关键性的变化。正如《电视与社会》作者阿伯克龙比所言:当观众就算是斜倚在沙发上也能和电视机保持平视角度的时候,电视节目会必然变得轻松起来[1]。而日益娱乐化甚至八卦化的电视剧体现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通俗文化朴素而伟大理想的体现。学者尹鸿早在2000年就注意到“主旋律电视剧的娱乐化,娱乐电视剧的主旋律化”趋势[2]。当看电视作为一种仪式活动的隆重性被淡化后,我们便慢慢知道了电视剧不过就是一出戏而已,对于那种把电视捧得太高直至寄托安邦治国重任的想法便觉得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幼稚搞笑了。蔡康永曾说过:“想要深刻,为什么不去读书呢?”我们可以延伸一下,想要了解历史,为什么不去读《史记》?想要欣赏艺术,为什么不去听音乐会看画展呢?这让人想起劳拉•斯•蒙福德在《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中所勾勒出来的电视肥皂剧观众的标准像:他们假装很挑剔其实对什么是好东西一无所知也无所谓,他们在电视机前极不耐烦地按动着遥控器,但对连续播放的电视剧缺乏忠诚和耐心,他们会随时打瞌睡,会像关注每天股市行情变化一样,关注每天报纸上与电视剧有关的八卦新闻并和他的同事、家人交流,但他们思想保守、不愿意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于刺激他们思想和生理的东西,因为他们不喜欢别人来打扰他们的休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电视与受众的关系其实已经平淡化。
2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取代电视
截止到2011年,中国的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2亿,而超过半数的用户认为影视剧是其首选收看内容。许多电视台正无奈地发现,自己花费多年培养起来的最庞大、最稳定的电视剧观众,正有相当一部分率先抛弃需要按点守时观看的电视机,投向更为灵活随意的视频网站。一些家庭的新一代机顶盒或许可以为错过播出时间的人重播《步步惊心》或《甄嬛传》,但互联网、广电网和移动互联网络之间迟迟难以打破的壁垒使得机顶盒的市场发展十分缓慢,更何况视频网站上的海量内容远比电视台有更多选择。除了电视剧,填补电视台播出空白的还包括体育赛事和一些海外娱乐节目。如今,体育迷们可以在PPTV上看英超、西甲,更可以看到UFC终极格斗冠军赛、NFL超级碗等电视上看不到的体育项目。目前,光PPTV体育频道用户平均在线时长就已经超过2.5小时,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达到1 600万。年轻的视频网站虽然处于整合期,但为了吸引观众,它们主动与海外优秀剧集制作公司谈判,购买韩剧、美剧等广受欢迎、电视上又无法看到的剧集;很多网站更主动出击,从电视台挖角众多电视制作人、导演和核心团队,自己制作原创节目。前凤凰卫视执行台长、现搜狐视频首席运营官刘春就是一个例子。
3去电视化并不容易
无论视频网站多么火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多好的内容都需要载体。这个载体之前是电视,如今则是电脑甚至手机。其实在这一点上,IT人过于乐观了。号称最强大手机的iphone,最大的特色其实是把音乐和电视都微缩到自己地盘上,但这就是问题所在,大家都在喊电视的时代就快行将就木,但又迫不及待地把它的内容转嫁给自己,希望成为下一个电视台。看仔细一点,真正有可能远去的只是那台29英寸的电视机,关电视本身什么事?无论电脑还是手机,它必须祈祷电视上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好节目,否则它拿什么来提供下载?
企业的行为正在和现实脱节,视频网站的脱颖而出常常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场合随着一种时尚的兴起而取得的,但它们只能做到这一步,而如何继续生存则成为一个障碍。这种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吊诡,所有新媒体都以为自己取代电视,却又都想成为电视。这种状态,其实是电视所创立的视听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已经分解造成的。
4电视的未来
看起来,电视似乎再也无法回到黄金时代,咨询获取渠道的越发多元,更多的优质影视剧集在网上召唤着年轻人,互动和随时点播的特性把忙碌的都市白领从电视机前拉向电脑和手机屏幕。但中国电视人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手机、网络还是移动终端,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不是这些实体的机构和渠道,而是在这些媒体环境下慢慢嬗变的观众。从这个意义而言,互联网还没有身处最好的时代,电视也没有在四面楚歌中面临绝境。电视的有些特质依然无法取代:强制、即时、低门槛。打开电视,它就开始对你进行输入;它有时效,你很紧张;它不需要专注,你还可以同时干别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知识和技能,你很容易搞懂电视机遥控器,更容易搞懂电视节目。
电视的未来甚至可以是带屏幕的广播,它在客厅,你听它。它走出客厅,在出租车里、在广场上、在电梯里、在楼宇大堂里,你反倒开始关注它。在这些新兴地盘里,电视展现的是精华节目、优质主持人和随时可以开始、随时可以结束的零碎片段。他们就像上门推销员、诚恳地表示只是利用你一点点等待中的无聊时间,并且向你保证,你完全可以同时做其他的事情。
从客厅到公共空间,电视变得更加贴身,它永远跟着你,小心翼翼、无处不在地向你灌输那些不传达任何意义却最终成为意义本身的东西。
“电视”在离我们远去,“电视”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 张永喜,鲍贵,陈光明,等译. (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 电视与社会.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69-72.
[2] 尹鸿. 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现代传播,2001(4):49-5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