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通信学论文

摄影闪光灯的运用(闪光摄影曝光常识)

2022-11-15  本文已影响 428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新闻摄影该不该使用闪光灯是一个长久以来存在争议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赞成者众多,而反对者亦不少。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闪光灯不再是大新闻摄影框架内所必需的装备,但是对于新闻摄影的不同分类来说,闪光灯的重要性也不甚相同。所以单纯说新闻摄影应该使用闪光灯与否都必须在某个框架之内,否则是武断或不全面的。

关键词:新闻; 摄影; 闪光灯

新闻摄影该不该使用闪光灯是一个长久以来存在争议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赞成者众多,而反对者亦不少。然而,就如同人们不可能因为争论米和面那个更加好吃而停止吃米面一样,新闻摄影也不可能因为争论而停下来等待统一说法,所以新闻摄影也带着这两种争议进行下去。
如果用这个问题来问一个19世纪末的新闻摄影师,他应该会给你个肯定的答复,这要从新闻摄影技术发展来找答案了。摄影术诞生至今有173年的历史了,但是作为现代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摄影却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摄影门类。摄影草创时期的人们也尝试用相机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但是当时的摄影技术却给他们这种热切的愿望泼了冷水。因为早期摄影除却拍摄前的漫长准备时间,单算曝光时间也要少则十几秒,多则数小时的时间;就算后来火棉胶发明后,拍摄时间也要平均1秒左右,显然不符合新闻摄影快速拍摄的要求。这时候人们考虑通过外加光源提高拍摄场景照度来缩短曝光时间,也就是说,引入了闪光灯。所以在早期,闪光灯是新闻摄影师的“必需装备”。然而,闪光灯在为摄影师提供了理想照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新闻摄影讲究还原真实现场,“外援”光线的引用必然会破坏现场的原生态光照。所以人们在不得不使用闪光灯的同时对这种技术也不是十分赞成。所以,这时候人们对使用闪光灯与否这个问题上虽有争议,但也只表现在愿望层面上。
不过我们知道,173年来摄影技术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尤其是感光底片方面更是进步惊人。高速胶片的出现可以使摄影师至少在理论上不用闪光灯就可以拍摄;而近两年来数码相机在感光元件上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现在人们可以在光照度很差的室内用高速快门进行抓拍。而且更敏感更快速的相机已经摆在科学家们的实验台上,就连摄影器材制造巨头尼康公司也在其闪光灯新产品SB-900上缩减了其闪光指数,理由是由于现代相机的高敏感性已经不需要太高的补充照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惊呼扔掉闪光灯的时代到了。不过,关于新闻摄影该不该使用闪光灯的古老争议是不是也因此画上了句号呢?
要认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认清新闻摄影的概念范围。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是起源于西方而并非我国发明,我们的“新闻摄影”这个词是直接从英语中会意翻译过来的。遗憾的是由于早期翻译水平和我国早期摄影理论水平的问题,新闻摄影这个词其实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翻译。英语中纪实类摄影有两个分支,一个是photojournalism(又译为报道摄影),一个是documentary photography(又译为社会纪实摄影等),前者是指具有新闻要素的图片,多发表与报纸,时效性强的期刊等;后者具有一定的文档文献留存性质,时效性稍差,多发表于杂志等。两者之间虽然拍摄方法相似,但是用途却迥异。而我国却一律将之译成“新闻摄影”,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这也在长久以来造成了我国摄影界理论知识的混乱。道不同,自然法亦不同,所以要讨论两者闪光灯的使用与否,也要从两方面入手。
笔者认为对于photojournalism,基本上扔掉闪光灯的时代到了。之所以没有说死是因为考虑到一些极限的场景,比如完全没有照度的全黑环境里还是需要闪光灯来提供光源,但是遇到这样的拍摄环境的几率微乎其微;其他大多数环境下,考虑到现在相机所具备的高感光度拍摄能力足以取得一张噪点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清晰图片,应尽量使用自然光拍摄以保护新闻现场的原生态光照环境。
而关于documentary photography,情况就要复杂得多。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依•斯特莱克(Roy Stryker),也就是有名的FSA(美国农业安全局摄影)的负责人,就提出要为纪实摄影下一个定义,但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定义。最先使用“纪实”一词的是20世纪初法国摄影家欧仁•阿特热。“纪实”这个词源于拉丁文的“docere”,意思是“教导”,纪实照片的功能不止于传达信息,他还教导观众从他所透露的真相认知社会的某个层面documentary photography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也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换言之,这种“新闻摄影”强调的是时间本身的发生,发展,趋势等,对于完全真实还原事件现场的环境要素,如颜色,光照情况倒不是第一性的。
比如说,如果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退休生活做一个访问,然后刊登于一个不是特别强调时效性的杂志。显然,对于这则报道克林顿本人处于明亮的房间或者昏暗的房间对于这个报道的整体方向没有任何影响;反之,考虑到图片的美观程度以及克林顿本人希望自己更好的形象展示的愿望,应该采用闪光灯用于美化画面。这就涉及到使用闪光灯除了增加光照度而利于曝光的另一用途,就是通过人工设置光源来达到最好的美化光环境。显而易见,不论是读者受众还是克林顿本人都会喜欢使用精心摆布的闪光环境下更加神采奕奕的照片。
另外,闪光灯和现场光照环境的色温混合也是一种不错的画面形式感改进手段。现代电子万用闪光灯的色温是5400k-5600k左右,和日光相仿。而和比它或高或者低的色温混合会形成美丽的色光混合现象。比如相机的色温设置成闪光灯白平衡后,被闪光灯照亮的前景会呈现正常的色彩,而后景则会因为色温较低或者较高而呈现湛蓝或者枣红的色彩。如果刻意调低后景的曝光会使这种枣红或者湛蓝色更加饱和厚重。而这些手段除了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来使画面美化,并不会影响纪实摄影事件本身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闪光灯不再是大新闻摄影框架内所必需的装备,但是对于新闻摄影的不同分类来说,闪光灯的重要性也不甚相同。所以单纯说新闻摄影应该使用闪光灯与否都必须在某个框架之内,否则是武断或不全面的。

参考文献
[1] 林路. 摄影思想史.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73.
[2] 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95.
[3] 鲁埃尔•戈尔登. 摄影大师 我们时代的经典摄影艺术家.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0.2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标清电视播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