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通信学论文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基础是(简述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2022-11-15  本文已影响 17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论文摘要:课程体系的开发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改革的核心。设计合理的、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知识和能力为核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采用多样的课程形式和课程整合,培养满足三个符合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结构

  高职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必须研究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包括数量、品种、规格等客观要求。同时,高职院作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特定的育人场所,还要明确教育对象的需求,以引导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门建设人才。找准社会、企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与高职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是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其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必须紧跟计算机应用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有较大的改革,改革的力度决定着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成效,课程体系和结构,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因此,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对于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提升教学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课程体系设计应满足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前提。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将直接影响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了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对人才需求预测作了比较充分的分析,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顺利地进入IT领域相应岗位就业,从事小型应用系统开发、多媒体制作、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一般网站的建设相关职业,具有一定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专业计划中设置,按照“岗位能力需求”、“岗位职责”、“能力模块要求”三位一体的模式,形成了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能力模块课程框架体系。

  (一)基本职业能力需求

  对应的岗位职责能熟练地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及相关软件;熟悉CAD画图并具有一定的CAD画图能力;有良好的平面设计功力,适用于公司产品及形象的推广宣传工作。能力模块要求则是: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认知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熟练的AUTOCAD能力,平面设计能力。

  (二)小型应用系统开发能力需求

  对应的岗位职责:熟悉c++语言、DELPHI、VB等开发编程技术,并能在微软平台上编写中小型的应用程序。能进行软件编程、编代码、设计界面,会编写软件用户手册、使用手册、维护手册、测试方案及报告等文档。能力模块要求则是:熟悉计算机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开发软件的步骤及工具。掌握开发软件的常用语言。

  (三)多媒体设计的职业能力需求

  对应的岗位职责:具有多媒体素材的采集能力,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能与专业人员相配合完成设计思想。能力模块要求则是:掌握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在微机中的基本处理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光盘的制作能力。

  (四)满足网站工程、管理、设计、维护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对应的岗位职责:能进行计算机硬件的采购、安装、检测、维护。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设计、管理、维护工作,能进行网络工程的综合布线设计、路由器的设置,构建中、小型网络的方案.能力模块要求则是: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维修能力;掌握网络系统操作能力,网络系统资源管理能力,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掌握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设计能力,网络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能力。此模块可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定制。

  在该课程体系下,确定了“集群式、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按照这样的课程结构设计了课程:为几个专业方向模块搭设了共同的基础平台,根据社会需求可选用“活模块”部分的任一“专业模块”进行教学。该结构的设计,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实践环节,侧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

  二、课程体系设计应以本专业毕业生从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

  目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受职业类学生的欢迎,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集工作与学习、智力与身心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而构成,应当包含“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工作方法、生产组织、工具、工作对象及工作要求等),它不是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专业老师教师根据“教育性”要求来进行“提炼、加工”的成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有以下四大特征:1)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2)能表现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3)在整个行业的工作环境里有典型的功能和意义;4)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一定的开放性。

  工作任务始于企业实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关键作用。在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构建时,应随着IT技术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沿用以前的教材,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做出大胆的、实质性的突破。如程序设计课程,系统早已面向对象了,如果仍讲授TURBOC,即使学生学会了操作,但在现实当中几乎无人使用。要实现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教师是每门课程专人负责制的执行者,每门课程的讲授独立进行的现状,要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做到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深度和广度及实际应用性;重视对学生的理解掌握以及本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要让大部分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通过上机操作消化前一课程单元所学的知识,而不是机械地按照书本上的程序进行输入操作过程,提高学生对如何编写程序、阅读程序、特别是程序编写的规范、程序的调试与修改程序的能力,熟练掌握编程环境提供的工具的应用。学生通过经过多种程序语言的学习与实践,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工作。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时,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的培养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加强实用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要紧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技术的发展。同时,增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国际和国家标准、将职业性法律法规、文档写作规范、软件和系统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内容进入课程体系;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市场观念、开拓精神、团队精神、管理技巧等)全面实施。改变以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尽量缩短与岗位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该毕业生的学生尽快适应IT行业工作。

  三、课程体系要突出以专业能力为核心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五大能力:常规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计算机组装与专业应用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维护能力;具有网络组建及维护、网络系统配置及网管能力;熟练使用一种或多种编程工具,可以开发出小规模应用系统;熟练掌握网站建设的相关知识,能够开发和发布特定用途的网站的计算机应用的编程能力。

  专业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的始终。从入校的专业教育开始,学生就能够通过参观以及专业老师的宣讲,直接接触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专业到计算机企业的参观,对今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授课内容与计算机专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每门课程,甚至每一个工作任务与专业之间的关系。

  四、为适应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应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在总量约为3010学时中,包括课程教学实践和大型实验、实操、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内的实践教学多达1686学时,占总学时数的56%;理论授课学时数为132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44%。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开设,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

  五、课程形式多样性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中,针对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例如专业课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授课时适时选择现场教学,有的用实物、模型、多媒体、动画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网络工程》在讲授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时,选择各种各样网络配件和设备拿到讲台上讲解;讲授多媒体设计、网页制作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各种图形通过大屏幕展示、对色彩、图形进行详细的剖析;讲授计算机维修维护技术则在计算机维修维护实训室进行,演示、讲授和实训相结合等。又如专业素质教育,新生入学后第一周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介绍,并安排到电脑城参观。使学生知道本业专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知识、学什么东西、学业结束后能胜任什么工作等等,使学生进校后有目的的安排自已的学习、工作,使生活和学习更加充实,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另外,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还设置了各种实践环节,如专业实习、实训、实操、实验、讨论、社会调查等。

  六、针对专业培养,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对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

  为了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在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理论教学课程的学时,合理安排理论教学课时。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整合为《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实训》。同时,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增设了电子CAD等选学内容。

  七、专业课程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实行“双证”制度

  学生毕业除了必须通过所学的各门课程之外,还必须获得至少一个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例如计算机维修中级操作员证书,本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如国家规定的网络计算员等要求中级工以上证书。

  八、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全面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历教育和引进国外培训机构技能认证培训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和吸收OPPsystem软件人才课程培训体系、北大青鸟软件课程体系。在认真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为了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政校企合作也是高职院校今后改革的必然趋势。

  九、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

  教学的关键问题是质量,质量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标准问题,二是控制问题。没有质量标准就谈不上控制标准。关于质量标准问题,就共性而言,一定的教育类型和层级应该有一定的共同标准。从个性而言,我们要制定适应高职教育,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生源状况和办学方式、培养规格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的教育方针,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来制定培养方案,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合理地理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加强素质教育,将职业素质教育写入人才培养计划,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处理好知识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要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当然,专业改革与建设必须建立在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尤其要以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核心,只有改革课程体系,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多任务型嵌入式车载终端系统的发展效果上一篇: 软件开发定制外包服务商(商务软件开发)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