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的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具备了许多传统教育环境不可比拟的优势,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展示。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心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培养知识型的人才向培养能力型的人才转变。因而学校教育的趋势也应当由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为由学生主导学习的过程,多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轨。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也就应运而生,以“学”为中心成为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学习模式,成为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的必然需要。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也应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应具备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
一、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游戏中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够快乐地进行学习而不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生成,为营造小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拼搭》一课中,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们在课件中要做好拼图游戏发布在网上,让学生从形象直观的场景中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学习各种图形的内容,并通过形象生动的交互游戏,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网络上热切地、兴奋地、主动地探索,同学间也因为各自完成的进度不同展开了争先恐后的相互帮助,人人都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技能,了解了方法,培养了情感,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二、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是在网络环境下,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筛选、分析、整理等方式完成具体的任务。 网络中有着浩如烟海的信息,在网上能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是教参所望尘莫及的。教师的角色将转变为指导学生筛选信息、获取信息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冲破课本的束缚,给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将学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例如,在小学社会第二册《生活与工业》一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word或wps编辑一份保护地球的科普小报。但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就激发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地去寻找资料,自主探究。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地球如何遭到人类的破坏,水资源的匮乏,耕地的减少退化,动物的灭绝,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污染等等,通过搜索到的这些材料来完成一定的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成功的信息反馈也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
三、网络环境下基于合作的自主学习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充分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继续探讨,在讨论中解决重点、难点,学生就会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而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例如在一堂思想品德课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做了个网站,里面有许多网上下载的信息和相关的网站链接,同时还在网站上开了一个bbs论坛,供学生协作讨论、回答问题使用。课堂上,学生根据我在bbs上提出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结合同学间的相互探讨,最后在bbs上发表自己对老师所提问题的看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还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每一个小组成员都非常认真地学习,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bbs上写出一句话或是一段话,力争将自己的理解叙述得切题、有趣、与众不同。短短几十分钟的一堂课中,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各小组成员编写的内容五花八门,生动有趣,有的更是令人捧腹,使人忍俊不禁。每个问题讨论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典型的回答加以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没有预设任何思维限制的协作式自主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网络环境下基于个性的自主学习
我们认为,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即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们都清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学习习惯和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异,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往往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很难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效果总是不尽人意。随着校园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交互性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当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广度、深度时;当教师应付不了学生大量的、边缘性的、个别的学习需求时;当学生对课程以外的自然与社会、科技与生活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与关注时,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图片以及关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的思考等等,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解决学习的疑惑,了解不同的观点,掌握不同的方法。由于主体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更由于这种学习模式重视认知过程的学生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而对学习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来讲,既能免除公众之下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又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的练习中建立自信心,哪怕是小小的成绩,也能使他们达成满意的自我提高。
当然,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互联网在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有害信息,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作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同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网站,防止过滥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前苏联现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作为探索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给他们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当好“主角”,使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