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网络语境属于典型的非在场语境,其具有的中介性和虚拟性决定了该语境下的网络交际语言有着独有的特点。根据构成方式的不同,网络语言模因则可以分为六大类,而网络交际工具的制约、网络空间的自由性以及交际主体的求新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新的语言模因的生成、复制和传播。
模因(meme)这一术语最早是由richard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selfgene)一书中提出。它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基因是传递生物信息的单位,生物体通过基因进行传播而得以生存。因此,dawkins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模因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因此,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也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
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到复制和传播。[1]由此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复制和传播为丰富人类语言宝库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一、语境与网络语境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境。什么是语境?语境就是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狭义的语言环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广义的语言环境可以包括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语境对语言模因的生成和传播起着制约或推动的干预作用。[2]
事实上,语言信息越是能体现时代特色,符合社会潮流和时尚,反映一定的文化积累,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就越能得到人们的模仿,语境就对该模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广为流传的成语、俗语或是名言警句等就很容易被人们模仿,成为新的模因。
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就是两个很好的典型例子。大地震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在社会这个大的语境下,人们积极抗震救灾,弘扬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许多与地震相关的语句,如“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大灾面前有大爱”、“不抛弃!不放弃!”等瞬时成为新的模因,为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而随着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像“福娃”、“祥云”、“鸟巢”、“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等也都成为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新模因。这些都反映出语境对语言模因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而按照有无交际媒介来划分,语境又可以分为在场语境和非在场语境。网络语境就属于典型的非在场语境。人们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一问一答的对话,但这种对话带给交际双方的毕竟只是一种“虚拟在场”的交流。非在场语境决定了网络交际的特殊性。
首先是中介性。网络交际使得现代人走向一种新的交际模式:交际主体—中介客体—交际主体,即交际主体间通过一个媒介而进行交往。这种语境造成了交际主体的非言语符合的部分缺少。
再者是虚拟性。虚拟性是网络基本特征的一个方面。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实在。网络交际打破了交流双方面面相对时所必须遵循的社会、伦理的秩序,消除外在的交流压力(如绝对的权威、主宰话语),使得交流的方式更加从容,交流内容更加真实。[3]
网络作为新的交际平台,能够比较快捷直观地反映出社会潮流和时代特色。因此,这一特殊的语境促使了许多新的语言模因的生成和快速传播,网络语境下的语言模因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中模因的六大类型
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内容相关的或在网络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就是与它产生和被运用的环境密切相关。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他们已经成为被大家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语言模因,如美眉、大虾、东东、886等。这些语言模因可以根据其构成特点,简单地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图形符号类
该类的语言模因就是将标点、数字和字母等符号组合在一起,模拟一定的形态,用来象征某种意义。例如“:)”表示笑脸,加在句尾表示开玩笑或微笑;“:(”则表示伤心或失望;“8)”表示惊奇或注目;“—d”表示大笑;“zzzzz.....”指睡觉的样子;等等。这类符号是一种情意符号。由于网络的屏蔽作用,网上交流缺乏现实口语交际所依赖的非语言交流渠道,人们在交际中无法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只能通过表情符号构建必要的副语言因素,以期达到类似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这种符号的使用比书面的表达要更加简便、快捷和形象。
2.缩略类
网民们运用缩略规则,创造了大批网络版的缩略语,主要表现为拼音和英文字母的缩写。如pmp(拍马屁)、mm(美眉)、bb(byebye)、gf(girlfriend)等等。
3.谐音类
在快速输入的同时,不能保证打字的准确,因此,网民们大量使用同音或谐音。这些词也逐渐被大家认同并成为模因流行起来。汉字谐音大部分是同音或是近音的错别字,如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大虾(大侠);也可以用英语单词的谐音,如3x(thanks)、cu(seeyou)、b4(before);[4]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谐音,如7456(气死我了)、56(无聊)、9494(就是就是);等等。
4.旧词新义类
这类的词语在网络语境中通过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方式被赋予新义,成为一种独有的语言模因。例如“楼上”、“打铁”(贴帖子,在bbs上发文章)、“灌水”(在论坛上疯狂发帖)、“踢”、“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等。
5.词性转换类
网民们为了新奇效果或为了打字方便而违反语法规则,将一些词的词性转换。这些也已被大家普遍理解和接受。比如:“朋友都电话我了。”、“很书本”(书生气十足)。[5]
6.中英文混用类
由于网上聊天者大多数对英语略知一二,因此在聊天中中英文混用成了一种网络时尚。例如:“有空e我”、“今天我有去shopping”、“今天太high了”、“幸福ing”(正幸福着呢)。[5]
三、网络语言模因生成和传播成因
如前所述,网络语境具有特殊性。这也就决定了在该语境下的网络交际语言有着不同于一般交际语言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语言模因的生成和传播。
1.交际工具的制约
网络交际的主要方式是键盘输入。由于受键盘和打字速度的限制,网民们创造了大量的缩略语和谐音词语,这些词汇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并在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成为新的语言模因,有的甚至成为新闻报刊和文学作品中的常用语。
2.网络空间的自由性
在网络语境下进行交际,网民具有选择和决定自己身份和角色的权利。交际主体在交流中呈现隐匿的状态,性别、年龄、身份等都是可以虚拟和变化的。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一切的现实问题,随意张扬个性。[6]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得他们能够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各类网络语言模因的生成。
3.网络交际主体求新心理
据调查显示,网民大多为15-30岁的青少年。因此年轻人是网络交际的主力军。这个年龄层的人正是处于思维最活跃、个性最鲜明的时期。他们往往不满足于用规范汉字来交流,而更希望这种交流可以带来乐趣,能够张扬个性,能够获得其他网民的认可。这与年轻人追求时尚、热爱交友的性格相符合。这是网络语言模因能够形成和广泛传播的主要动力之一。
四、结束语
语言是变化着的,每天都有新的语言模因生成或消亡,关键是看该模因能否适应社会和语言环境的需要,是否能够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际平台,为语言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使新的语言模因不断生成。现在就有许多网络语言模因已经成为新的词汇,甚至被编入词典当中,而那些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旧的模因也会逐渐被人们淡忘,直至消失。
当然,网络语言模因因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比如有些小学生和中学生就在作文中大量使用了网络语言中的那些语言模因,造成表达不清,理解困难。因此,对于这类特殊的语言模因,要积极地加以引导,了解其生成和传播过程及特点,发挥积极的作用,努力消除负面影响,以便更好地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2]曾文雄.模因语言语用特色与传真[j].语文学刊,2005,(22).
[3]郑燕芳.网络言语行为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4]高帆.网络英语新词语及其构词特点[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5).
[5]宋红波,耿殿磊.语言在网络语境中的变异[j].语言学理论与研究.2006,(2).
[6]朱萍.网上聊天语言的特殊语境和交际特色[j].电脑语文,2001,(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