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拔通手机,几秒钟内便能同异地的亲朋好友说上话甚至视频,这是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最大便捷。信息交流对人类而言很重要,对动物来说也同样如此。动物间也需要交流信息,而且它们的通信“手机”也很先进。
“品牌”多样
我们使用的手机品牌多样,琳琅满目,可动物的“手机”一点也不逊色于我们的。昆虫的“手机”可不像我们这样外露、招摇,它们大多在隐于身体的腹部。如家蚕羽化后,雌蛾腹部末端有两个金黄色的半球状香腺,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腺体上有许多微小的毛状突起,它的孔道直通分泌细胞。家蚕的性信息素经过微绒毛传递到外表皮上孔道,散发到空气中。雄蚕蛾接受雌性信息素的“手机”是触角,它的主干上生着羽支,上生有许多嗅觉毛,毛内充满液体,包裹了两个神经细胞的树突。当雌蛾的香腺散发性信息素时,雄蛾不断挥动触角,奋力振翅,飞到雌蛾旁边,进行交配,完成生儿育女的任务。据科学家研究,鳞翅目昆虫“手机”的型号基本与家蚕相同。
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手机”是口器中的大颚和尾。如工蜂在受到攻击时,它的大颚腺和螫腺分别产生两种化学物质,向蜂群发出“求救”信号,蜂群接收到信号立即对入侵者群起反击,直到打退敌人的进攻。蚜虫的“手机”也很特别,是长在肚子里的腹管。蚜虫受到敌害侵袭时,腹管中放出微量化学物质,警告同伴离开。
脊椎动物有了发达的神经系统,它们的“手机”是各种分泌腺和鼻腔。例如,麝是一种药用动物,在雄兽腹部下方生长有椭圆形的袋状香囊和香腺。香腺和香囊的皮脂腺分泌形成初香液,再经导管进入香囊腔后与大量皮脂共同形成麝香。这是一种外激素,具有浓厚而奇异的香味,雌麝的鼻腔“手机”接收到后,就会前来婚配。黄鼠狼的“手机”是肛门处的一对臭腺,遇到敌害时能放出怪异的臭味,这种极强的分子波在动物界首屈一指,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像黄鼠狼这样有“臭手机”的动物还有不少,但位置不一定在肛门处。另外,不同的动物都有不同的体臭,例如狐的身体会发出骚臭,狗有狗味,熊有熊味,鸭有鸭味,而且不同的种群气味略有不同。如黄石公园有几群狼,每一群的气味都不同,它们用家属特有的气味信息标记自己的领地,互不侵犯。
“性号”灵敏
动物的“手机”发出的信息是一些化学物质,能影响彼此的行为、习性,乃至发育和生理活动。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都有信息素,主要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示踪信息素、标记信息素等。生物异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叫做种间信息素或异种信息素。昆虫之间的异种信息素有利己素、利他素、信号素等。
每一种信息素分子在大的结构上都是相同的,例如,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是烯醇醋酸酯,但在分子链的碳原子个数、支链的成分都有差别。所以,雌蚕蛾发出的性外激素只能引来公蚕蛾,而柞蚕蛾对此不屑一顾。这是昆虫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种的特征,对确保鸳鸯谱的正统很重要。昆虫“手机”对信息的接收是相当灵敏的,科学家的实验表明,每升空气中只要有200个蚕醇分子,就足以引起雄蚕蛾的反应。有些夜蛾灵敏到能感受几个分子的性信息素。一只雌蛾发出的全部性信息素,足以引来数十亿头雄蛾。社会性昆虫对聚集信息素的接收,可以精确到0.2纳克,例如,在蜂群中一只蜂王“手机”释放的微量聚集信息素,可以使数万甚至十几万只蜂聚集在一起。白蚁王的聚集信息素,能组织起数十万庞大的白蚁大军。
在动物中,个体受到敌害攻击侵扰时,它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化学信号物质,使同伴得到信号以后,引起警觉或逃避。告警信息素的反应范围大致是1升空气中1000—10000个分子,传递半径是1—10毫米,在2秒钟内从告警发出者扩散到被告警者,在8—50秒钟内,信息素气味就会消失。动物的“手机”报警,对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老鼠是一种极聪明的小动物,当一只老鼠被鼠夹夹住腿后,它便会发出惊叫和告警信息素,“通知”附近的老鼠要格外小心,因此,几天之内都不会再有老鼠上当。母猪发情时,能跑到几里地以外追寻公猪。母猪依据什么信号寻找公猪呢?显然,几里地的距离是难以用视觉发现的。如果把公猪麻醉,使它无法发出声来,再将其放在较远的地方,母猪仍然不费力地找到了它。可见,是公猪的“气味手机”在给母猪导航。若把母猪的“嗅球手机”摘掉,但保留它的视力和听力,它就不能区别公猪和母猪了。
合理利用
动物“手机”的信息联系是一种本能,它们只对遗传固定的信息发生反应,而不会对信息的真伪产生疑问。如果将刚出蛹的雌蛾胸节剪断,只留下腹部,置于室内的金属罩里,雄蛾们照样会追随其发出的性信息素而来,殊不知,这是一头死蛾的尾节。科学家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克隆出一些害虫的信息素,让雄虫上当受骗,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美国是柑桔生产大国,出产的各类橙果品质优、糖分足,很受世界市场欢迎。不过,有一种柑桔实蝇,是柑桔的首号大敌。它专门危害柑桔,在大暴发的年份中,虫果率高达70%以上,使得柑桔果农损失惨重。如果使用农药防治,化学成分残留会使果品无法达到出口标准,这可让柑桔果农伤透了脑筋。为此,科学家解密了实蝇的雌性信息素分子结构,通过人工合成,并用它浸泡马粪纸片,使马粪纸片吸足实蝇的雌性信息素,再将其以每亩100片的密度用飞机投放至佛罗里达的一个柑桔岛。果园内弥漫着的性信息素,会使雄性实蝇们晕头转向,如醉如痴,不知去何处寻觅伴侣,纷纷将纸片当成自己的“新娘”,落在纸片上再也不愿离去。雌蝇的交尾产卵期只有几天,它们等不来夫君,只得产下未能受精的卵子,空前“绝后”。试验3年后,岛上实蝇绝迹,柑桔连年获得大丰收。用性信息素治虫,无污染,效果好,大受果民欢迎。
这种信息陷阱在农业上也得以广泛运用。棉铃虫是棉花种植的大敌,用黑光灯诱杀不是十分理想。于是我国棉区的科技人员将人工合成的雌棉铃虫性信息素,涂布在黑光灯周围。信息素“手机”不断向雄蛾发出引诱信息,大量的雄蛾纷纷上当,而葬身于灯下的药液中。诱杀效率提高了数十倍,大大减轻了棉铃虫的危害。
作者:曹虎 来源:科学大众(中学) 2011年3期
更多论文请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