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4年SimondsSK首次提出健康素养这一术语以来,素养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广大学者所研究和讨论,诸多研究认为,健康素养会影响医疗结果和医疗费用[1]。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融合,有学者提出了健康信息素养,是指用户认识到健康信息需求,能够通过可靠信息源获取健康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健康决策的能力。WHO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健康信息养偏低。我国2018年的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27.2%[2],表明公众不能有效获取及识别可靠的健康信息,极易受到虚假健康信息而做出不理智的健康决策。国民健康素养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实现国民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收集2009~2020年国内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进行分析,旨在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了解我国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基本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以主题=健康信息素养检索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6日。重复文献、报纸、新闻报道、英文文献、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予以排除,最终272篇文献纳入本研究。1.2方法。对文献进行处理,分析文献的数量分布、被引频次、发表期刊、作者、科研机构、关键词等特征。1.3统计学方法。采用CNKI的统计分析系统和EXCLE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描述性方法对我国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2结果
2.1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2009~2020年,共272篇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各年的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见图1。2.2载文期刊。2009~2020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文献发表在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见表1。2.3文献作者。2009~2020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为王辅之、陆建玉、韩云峰,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见表2。2.4科研机构。2009~2020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科研机构主要是各高校,其中发文前10位机构见表3。2.5关键词。将“公共图书馆”“医学院校图书馆”“图书馆”,“影响因素”与“影响因素分析”等相似词进行合并之后,有关健康信息素养文献中的热门关键词有8个,即“健康信息素养”(100)、“健康素养”(71)、“影响因素”(53)、“图书馆”(26)、“信息素养”(29)、“健康信息”(21)、“健康信息行为”(17)、“健康教育”(16)。
3讨论
3.1文献数量。某领域的文献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通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后发现,2009~2011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的相关文献较少,而从2012年开始,文献数量开始逐步增长,说明从2012年开始,健康信息素养受到学者的关注。一直到2020年,文献数量也大致呈增长趋势,且文献数量占纳入研究文献总量的95%,但是2019年年文献数量下降较多。从表1也可以看出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分布大致相同,其中2010年的总被引频次呈现一个小高峰,通过分析发现,学者张士婧的单篇被引频次达122次,说明该文献是健康信息素养研究中的核心文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15年和2016年的总被引次数较高,分别是288次和299次,但是2017年总被引频次陡然下降。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当年的发文量较其它年份较少,另一方面因为当年没有出现较大影响力的文献。3.2文献发表刊物。整体来看,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刊载在图书情报类期刊较多,说明图书馆广泛参与到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中。其中《中国健康教育》刊载健康信息素相关文献27篇,总被引次数333次,说明其是这个领域的核心期刊。另外,《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刊发了8篇文献,但是总被引次数高达114次,远远超过发文量排名第3的杂志,通过分析发现,其《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中有1篇文献被引次数超过40次,这可能是总被引频次较高的原因。另外,发文数量排名靠后的图书馆情报工作和图书馆杂志总被引频次也较高,说明其在健康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3.3文献作者分布。学者推动学科的发展,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本次研究发现,中南大学的王辅之的发文量、合计被引频次均为最高,说明其在健康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另外,尽管武汉大学的邓胜利、张敏、付少雄以及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王刚等的发文量只有2篇,但其合计被引频次较高,说明这些作者在健康信息素养研究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排名前10位的作者中有3位来自武汉大学,表明该校有较多学者从事健康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3.4科研机构分析。从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来看,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这是因为高校具有科研经费、理论知识等作为支撑。其中,武汉大学的合计被引频次最高,其次是中南和华中科技大学,说明这些高校在健康信息素养领域研究的影响力较高。另外,发文数量排名第6的华中科技大学总被引次数达178次,经分析发现,其中1篇文章是该校学者张士靖发表,被引次数达122次。本研究还发现,科研机构发文量排名第2和第3的山西大学和北京大学没有排名靠前的作者,表明上述两所高校在健康信息素养研究方面有一定影响力,但可能没有特别突出的学者,即单个研究者所发表的文献较少或者所发表文献的引用价值没有其他高校研究者高。此外,虽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文量排名较低,但是总被引频次较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机构对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影响力较高。3.5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指从文章题目和摘要中提炼出来词语,其主要功能在于表达学术论文的主要思想,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发现和查找,是文献主题的表达[3]。通过分析某学科领域期刊论文的关键词的词频,可以描述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选出了8个高词频关键词。2009~2011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健康素养的文献综述[4]和健康信息需求调查[5]。2013~2020年,随着健康素养与信息结合,研究者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健康信息素养,主要关注人群健康信息素养[6]以及挖掘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7]。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健康信息素养的实现途径[8]和能力框架构建[9]。
4总结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我国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基本概况进行了总结,一方面,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从当前的研究内容来看,研究者正积极寻找影响健康信息素养原因,在未来的研究中将针对性地采取提高公民健康信息素养的措施。
参考文献:
[1]LaScalaK,EriksonM,SparksS,etal.HealthLiteracyInitiativesandLessonsLearnedwithNGOs:WisconsinHealthLiteracy[J].StudHealthTechnolInform,2020(269):248-257.
[2]梅欣,陈功,李俊林,等.2018年武汉市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6):506-510,525.
[3]吴珞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医学信息,2020,33(3):13-15,23.
[4]吴民,黄崑,黄慰.面向公民健康素养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9):7-11.
[5]彭丽,李俊林,黄远霞,等.武汉市居民健康信息来源与需求形式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S1):112-114.
[6]欧光忠,张山鹰,管纪惠.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糖尿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07-110.
[7]聂雪琼,李英华,李莉,等.中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2):120-124.
[8]刘润麟,李新辉,范晶晶,等.新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主动获取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12):934-937.
[9]鲁世清,朱云峰,贾晶晶.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医疗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建构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22):49-51.
作者:徐倩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
返回文教卫生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