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得到极大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数据。尤其是自媒体出现以来,越来越多未经过滤的信息出现,使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面对这种状况,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大学生要想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快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真实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及意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的形成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发展,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越来越多,但都存在共性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1]。信息素养能力表现为对信息的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协作交流、加工处理、生成创造能力,即运用信息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批判精神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2]。概括地讲,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4部分构成[3]。当前,信息化正以其无处不在的渗透力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但是,信息化在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信息污染主要表现为信息虚假、信息垃圾等;信息犯罪主要表现为黑客攻击、网上诈骗等;信息侵权主要是指知识产权侵权,还包括侵犯个人隐私权、计算机病毒等;信息侵略表现为信息强势国家通过信息垄断和大肆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其他国家等。每天打开网络,海量未经审核的信息不断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何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正确迅速地找到合适自己的信息尤为重要。而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何时需要信息,如何定位、评估、组织和有效地创建、使用和交流信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也加强了信息技能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大学英语等公修课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技能,但是根据调查数据反馈,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源匮乏
通过对河南省开封市某高职院校203份(有效份数)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仅有18.2%的大学生能够经常关注新生信息并进行自我辨别。关于“一般查阅图书馆的哪种类型的文档(多选)”,查阅课本和参考书的分别占52.7%和56.2%,查阅数字期刊与论文的为28.1%。可以看出,学生的信息源主要来自课本、课堂,如果不是作业有要求,很多学生基本不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错过图书馆这座知识宝库,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种极大的信息资源浪费。
(二)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弱
大学生对信息理论的认识不足,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水平较弱,不足20.0%的大学生能熟练操作office自动化办公软件,不足11.0%的学生熟悉计算机网络原理,而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48.3%的大学生能够对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去伪存真并简单加工利用,1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对有价值的信息综合分析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新方向。可见,大学生信息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较弱。
(三)信息道德有待提高
很多大学生不清楚或者不认真对待信息法规内容,学校机房成为一些大学生的恶搞平台,随意删除他人的作品、删除软件、擅改计算机配置等行为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关于“引用他人的知识劳动成果会指明出处吗”这一问题,只有22.7%的大学生表明一定要注明出处。可见,学校要在信息道德和知识产权法律常识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指导学生在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切忌剽窃他人成果[4]。
三、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一)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停留在传统图书馆以纸质文献为主要信息源,图书馆藏书陈旧,图书馆使用设备和管理系统老旧,无法满足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建设需求的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需要调整数字资源的采购方式,信息资源建设应利用“互联网+”思维,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馆藏建设管理理念,转变采购方式。首先,完善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采购先进的硬件设备,做好相应设备的维护工作,这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其次,确定资源建设内容。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不能盲目地将传统文献数字化,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涉及面等特点,建设以重点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的电子资源。再次,受经费及硬件设施的限制,各高校图书馆或本地区图书馆可以考虑图书馆资源共享,实现馆藏资源的互补,打破过去小而全的藏书模式。最后,培养信息资源建设的教师队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具备熟练计算机操作、图书情报学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资源建设等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从硬件、软件同时入手,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纸电一体化,为师生提供丰富、便捷的电子资源信息,满足学校师生教学和科研工作需求。
(二)构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等课程侧重大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而大学生在信息检索技能方面有待加强,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各类专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与技能,教会学生检索技巧,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在课程开设上,大一学生可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传授文献检索技巧等,大二、大三学生则侧重于专业数据库及信息的分析评价、提取,创新能力培养及信息道德提升。可实施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三)增强课程内容的多样性
目前的园本课程主要关注传统文化、课程游戏化和艺术教育,其他领域虽有涉及但研究者较少。园本课程没有定法,因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和各种主题相结合。除考虑幼儿园教学实际、本地文化资源、幼儿家长职业资源等现实因素外,园本课程教学改革还可以利用线上资源充实内容。未来研究者可以根据各类课程内容的实施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或是探究国外优秀园本内容的本土化。
(四)关注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园本课程教学改革
在所搜集的文献中,有1篇论文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索。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于东部,具备更现实的条件去研究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背景的园本课程教学改革。因此,要针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地域特色开发园本课程,如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开发以民族传统为主题的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李俊莉.聚焦课程园本化研教学活动实效:以园本“古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实施为例[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67.
[2]李鸣.浅析黄梅戏教学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开发与作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6.
[3]曹玉兰.“课程游戏化”的园本理解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12):61-63.
[4]高海英,陈玲.让幼儿在体验的环境与流程中健康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20(增刊2):21-23.
[5]王瑜.涂鸦艺术的教育意涵与幼儿园涂鸦课程的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1(7):87-90.
[6]梁慧怡,刘涛.例谈园本主题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构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7):47-50.
[7]新华网.中央财政两年累计投入341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EB/OL].(2013-05-31)[2021-06-20].
[8]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8-11-15)[2021-06-20].
作者:靳俊霞 杨宁宁 单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返回文教卫生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