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教卫生论文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践路径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574人 

  摘要:“四史”教育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于一身,学习“四史”既是新时代强党强国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举措.“四史”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及增强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以“四史”为有效载体,涵养大学生家国情怀,需要积极探索“四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新路径,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关键词:“四史”教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下,全党全国掀起了学习“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新热潮.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教育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在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键期的当下,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要求,是增强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一、“四史”教育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内在逻辑关联

  “四史”教育与家国情怀培育有着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联,“四史”教育是涵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是“四史”教育的重要目的,二者在性质、内容、目标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四史”完整地再现了党的探索和建设历程,“四史各部分内容虽有其侧重之处,但核心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家国情怀蕴含了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意识,是促进国家昌盛的“内核”,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使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

  (一)“四史”教育是涵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四史”知识浩繁,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艰辛探索.学习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便于大学生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规律;在历史中积淀、在历史中升华,有助于大学生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简言之,家国情怀是“家”与“国”一体而存在的思想,强调主体(个人)对共同体(国家)的认同及其同向发展思想.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内涵和形式有了新发展,内容也更加丰富,从个人前途到国家命运,从思想意识到行动自觉,表现为爱党爱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力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如今,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其中一条重要路径就是引导大学生用好“四史”载体,在深入学习中筑牢信念、奋发有为.

  (二)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是“四史”教育的重要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学习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每个部分都有值得学习的精华之处.在党史学习中,学生通过回望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成就及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心底里拥护党的领导,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意识,将爱国与爱党统一起来.在新中国史学习中,通过回顾中国在近代百年斗争之中逐渐站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深刻感悟爱国主义是激励人民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伟大力量,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在改革开放史学习中,通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成果,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注入澎湃动力.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中,通过回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必将消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从而深刻感悟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二、“四史”教育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作为青年群体的大学生,正处于国家最好的时代,同时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四史”教育作为新时期家国情怀培育的新鲜养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增强民族复兴使命担当.

  (一)学“四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观古宜鉴今,无古不成今.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伟大历史必然蕴含伟大精神,而伟大精神又无不是在历史之中显现的.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虽然会被时间定格,但历史精神却是永恒的,值得永远传承并发扬光大.“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锻造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孕育了载人航天精神、抗击SARS精神、奥运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精神构成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丰富了中华文化精神财富.大学生通过学习“四史”,汲取智慧精华,获得成长正能量,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把握精神命脉、树立远大抱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二)思“四史”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成长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思潮涌现,意识形态领域冲突日益加剧,广大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容易受不良思想蛊惑,动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学习“四史”则可以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在“四史”中回顾党和人民百年来艰辛探索的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从党的一大13名代表到现在的9000多万党员,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从一穷二白到实现全面小康,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新冠疫情全面防控与应对,都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出祖国的日益强大.正是因为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中国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学思践悟“四史”,在“四史”教育中进行价值观洗礼,从而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史鉴今,砥砺前行,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践“四史”有利于增强民族复兴使命担当

  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人的梦,需要每个中华儿女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青年学生生逢其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国家的骨干和栋梁,成为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历史是一座丰碑,“四史”不仅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向前的一门“必修课”,对大学生而言,也是成长所必需的“养分”.学习“四史”,可以从中国自身逻辑更好地了解中国,通过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汲取智慧经验,更好地把握现在中国发展大势,在紧迫感和危机感中增强使命意识,不怕吃苦,自立自强,主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成长成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通结合,承青年之责,担国之重任.

  三、“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路径

  “四史”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育.“四史”内容丰富,范围广,涉及时间长,在大学这个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要使“四史”有效地走向深处、落到实处,就要探究多种路径和方法,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并行,知情意行相统一.

  (一)融入课堂教学,以知育情

  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最直接的方式.在高等教育完备的思政课程体系基础上,将“四史”内容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紧跟时事热点和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阔学生历史视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在“四史”教学中,要想产生良好的效果,不仅需要精心选择与课程知识点相契合的“四史”内容,还需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比如讨论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多角度思考,用历史眼光看问题.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在讲授“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时,学生想要深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要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有所了解,因而会主动学习这部分内容,如此便能很好地将“四史”与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就教学手段而言,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网络资源和互联网教学,通过播放影视片段、视频纪录片、红色歌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知,触动其爱国情感,坚定其政治信仰,使他们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融入校园文化,以境育情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四史”教育学习中,除了显性教育以外,隐性教育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将“四史”元素融入其中,让大学生时刻沉浸在“四史”文化氛围中.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将“四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会受到渲染,将人文情怀自觉上升为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另外,要利用好校园平台,创建“四史”专题学习线上公众号,像“学习强国”一样,推送一些红色经典革命电影、“四史”书单、“四史”故事等,让大学生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学习,用“四史”文化滋养心灵,用“四史”精神促进成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举办“四史”知识竞赛和学习沙龙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四史”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其随时了解“四史”教育成效.温习“四史”故事,心灵得到洗礼,党性得到锻炼,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得到增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获得助力.

  (三)融入社会实践,以行育情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四史”学习可以产生更深刻的教育意义.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种类很多,比如“四史”社团活动、民间“四史”故事收集、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及考察革命历史遗址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四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是推进“四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红色基地、革命遗址,组织研学实践活动,开展现场教学.在历史的现场,更能激发爱国情,牢固树立家国意识.以福建省漳州市地方文化资源为例.中国女排在全国有三个主要训练基地,其中之一就是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这里被中国女排称之为“娘家”,是一个伴随中国女排诞生了诸多传奇的地方.可以通过参观漳州排球训练基地的实践活动,切身感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厚植“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坚强拼搏”的家国一体情怀.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赴东山岛,开展谷文昌事迹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学习,谷文昌同志的奋斗事迹,深化对谷文昌精神的理解,巩固和增进“四史”学习效果.增强当代大学生时代担当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贡献力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四史”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家国情怀.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能折射过去,也能照亮未来.学习“四史”知识,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和精髓”.弘扬“四史”精神,激发大学生责任担当.深入推进“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将家国情怀厚植于心、外显于行.树立国家与责任意识,关心国家,亲近社会,学习本领,埋头实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G01G09(2).

  [2]肖文燕,罗春喜.习近平关于“四史”学习重要论述的精神气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6).

  [3]骆郁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破”与“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

  [4]习近平寄语青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G04G30(5).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J].新长征,2020(12).

  [6]韩维正.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G05G30(1).

  [7]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

  作者:吴梦伊 许晓玲

返回文教卫生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游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上一篇: 高职英语教育改革措施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