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物理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经过实验探究的过程不断进行思考,最后实践得出结论。通过“问题—探究”式教学可以将物理学习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对“问题—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其在物理教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旨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物理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物理探究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从而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问题—探究”式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选择,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探究过程,二者皆为教学重点,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分析。
一、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实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将一该以往的学生被动式接收新知识的学习形式,以学生为物理课堂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问题—探究”式教学还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小组组内商讨等形式进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有助于打开思路,将大家好的想法汇聚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好的策略进行探究,从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大脑在不断进行思考,有助于让学生们形成物理思维,建立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素养。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初中物理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来验证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1]。
二、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一)提出问题。在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是第一步。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当堂课的教材内容为依据进行问题的设计,不能够脱离教材而存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够太难也不能够太简单,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物理知识范围,学生很难进行探究,无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太简单会失去“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会使教学模式变得形式化。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比。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提出物理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合作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后,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个人,组内共同进行研究,怎么样才能够证明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不是符合欧姆定律呢。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到学生之间去进行倾听,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言论,从而明白其想法。对于没有在小组讨论中的学生,教师应该予以警告,如果一会提问回答错误就会受到惩罚。如果参与问题的讨论,就算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通过教师的警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讨论积极性,将全体学生都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之中[2]。(三)实验探究。经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大家将各组的想法表达出来后,最佳统一形式进行物理实验,从而证明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画出电路图如下:根据学生画出的电路图准备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以及导线若干。学生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并进行实验。首先进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需要控制电阻不变。电源总电压为6V,通过滑动变阻器控制变阻箱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V,2V,3V,然后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1A,0.2A,0.3A,电阻箱的阻值为1Ω,从而可以看出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成正比,并且符合欧姆定律。然后进行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需要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为2V,分别用5Ω、8Ω、10Ω的电阻进行电流表示数的读取,电流表示数分别为0.4A,0.25A,0.2A,从而可以看出电流和电阻成反比,同样符合欧姆定律。(四)教学分析。通过上述“问题—探究”式教学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包括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电路图设计、以及实验器材连接和实验操作等过程全部都是由学生进行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物理素养[3]。
三、对策分析
(一)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竞争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精心备课,分析难易程度,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多多设计一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师生、生生互动环节,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首先是要求学生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探究性问题。教师对问题的提出至关重要,因为一个问题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实施过程的难易程度和成败关键。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开发思维,由学生自己提出。然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以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作为内驱力的探究活动才是真正的探究。因此,不管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该以学情为出发点,所提问题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人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都比较独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创设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进行问题创设。以教材为基础而不拘泥于教材本身的问题应该都是适合的。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多设计一些小组研讨、学生互相评价、人人参与的情景设计,在教学中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就让学生提出来;该让学生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互为补充、互相完善,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在一次次的思考、问题回答、相互评价与争先恐后的知识问答中主动获得知识,形成创新的能力。(二)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点相关内容讲解不易过细、过多,要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满堂灌”,要多给学生发挥想象、加深理解的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和拓展延伸。教师对派生出来的知识不能“满堂灌”,要给学生留出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钻研,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对一些相关结论和推论,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展开研讨,也可以用练习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对完成的知识点总结,要让学生通过小组相互评价或学生互相评价的方式,得出正确结论,理解之后再去应用。(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大胆进行讨论和争辩。高中物理应该经常施行开放式教学,不搞“一言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倡导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不断把知识提升为智慧。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争先恐后地敢说、乐于说,善于总结;要避免限制独揽学生思维的现象,要拓展学生积极思考的场景。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多设计知识回顾、探究新知、知识拓展等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留出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思想见解,允许暂时保留学生的意见和“想不通”。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向老师发问。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站起来说话,促使他们形成积极思维并养成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并提倡学生积极根据相关知识点提出问题,并相互之间开展讨论和辩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有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其思维才能不断活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总结、讨论回答,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学会思考的方式方法,养成课堂中积极发言的习惯,从而在物理学习中乐于思考、勇于探索。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素养进行培养。而“问题—探究”式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问题设计,然后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如何才能够解决此问题。最后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而探究的过程是教学的核心,探究的主体为学生,教师应该作为教学辅导来为学生的实验探究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遇到问题后去进行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孙艳林.浅谈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J].南北桥,2018(7):20-20.
[2]王方群.探析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5):282-282.
[3]史红霞.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4):93-93.
作者:金伟登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田心中学
返回物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