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播学”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的强实践性亟需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显著。文章拟从教学改革的经验中,探索将项目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本科教育;“传播学”;教学改革
在高等教育中,学生时常抱怨在学校学到的理论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读书无用论”想法。因此,为提前适应工作情境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高等教育需引进项目式教学,模拟未来工作出现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去面对和处理相应的问题。项目式教学(Project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模拟现实问题情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解决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相关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要素有序安排,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心阶段,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既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又要考虑在特定教学环境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其他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规范。(一)教学目标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在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目标要与学校发展目标和专业发展要求相结合。如果是以科学研究作为学校或专业发展方向,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加深学生理论知识探索。如以创新应用型学生作为学校或专业培养目标,那么项目式教学的教学目标应是提升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和职业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校的应用创新转型要求和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强实践性专业特点,“传播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亟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笔者模拟“新产品的发布会”的现实环境,同时,根据发布会中的传播要素分为六个子项目,最终以产品发布会的展示情况为考核标准。本次教学改革着重培养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懂传播、能传播、善传播”的传播能力,搭建好学生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为之后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承担相应工作打好基础。在总体教学目标之下,还应设定分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分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到理论知识的传递,还要将技能增长和价值观培养包含到教学目标之中。对于“传播学”的分目标划分中,知识目标包括基本的理论和概念掌握、传播模式、传播制度和规范等学科基础知识;技能目标是将传播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同时,增强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情感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二)教学重难点与项目构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是需要不断调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难点是分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避免增加心理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教学内容之间的难度落差,尽量去搭建适合的桥梁。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变化。教学的重点是在教学目标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划分,确定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常是学科阐述的重要原理、规律。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对于每章的教学重点设定上,还是以重点理论为主,以实践活动为串联,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经典理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适用性。教学难点通常是考虑学生情况和教学情况,拟定出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者学生不能够掌握的技能。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因为所教为高校专业,所以必要的理论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的重点仍然为基础理论。这是传统教案中已经规划好的部分,在此就不过多阐述了。教学的难点更在于理论与制定的项目之间的联系,将理论知识点设置在项目之中,又不会突兀,这需要教师认真构建。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难点是由所教章节的理论知识和总项目任务相联系划分出来的子项目,通常二至三章的教学内容构建为一个子项目。笔者根据传播要素,将整个教学项目划分为六个子项目,所有的子项目都是产品发布会的部分,最终以展示产品发布会为考核成绩。(三)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按照教学方法的方式划分,项目式教学主要是以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为主,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和小组设计等;辅以实践教学方法,包括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等。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方法。比如,小组讨论他们产品发布会的符号设置,在课堂上来阐述和展示他们的想法,全班同学打分和提出意见。小组同学上台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角色扮演来模拟发布会现场。在探讨和展示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优化组合,灵活运用。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四)教学时间的“黄金分割”教学时间分配是优化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准。前苏联教育学家班巴斯基在谈及教学效率时,提出了一个“教学过程最优化”观点,也就是说,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这个效果不仅仅是教学效果,还要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消耗的最优值。在本项目教学改革中,基本遵循“黄金分割”时间分配原则,即教师的讲授时间和学生主导时间之间的比例大致是6∶4。一节课45分钟,教师主导时间在2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在15分钟。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25分钟。
二、教学经验
(一)协调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教师制定的总项目应是本专业未来就业场景中出现的活动。这个总项目应是持续一学期,甚至更久的长期项目。与中小学相比,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因此,在进行项目式教学时,教师选择的项目应是专业就业方向的相关工作场景,提出在真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学生提前适应和解决可能面临的工作问题。项目确定之后,教师可设定分项目,将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相结合,分阶段完成每一个小项目,最终实现总项目的实施。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时长为一学期的总项目,并根据总项目中涉及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5~6个分项目,让学生在整个学期中完成分项目,最终解决总项目的问题。(二)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评价体系。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成绩考核的方式和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成绩的比重影响着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所以,在项目考核方面,基础知识理论可占总分的60%,项目活动实践分可为40%。这样划分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虽然改为实践教学,但是基础理论的掌握仍尤为重要,在考试的试题上,应更为灵活,可多为开放性题目,既保证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在项目实践活动中的延展思考。项目活动的实践分可分为整体活动表现和组内互评。整体活动表现分数由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打分,并对最终项目的完成进行考核;组内学生之间互评是同组学生互相打分,是对群组学生的组内讨论表现以及合作交流等进行综合评分。(三)建立“问题式教案”。项目式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有机结合。第一,认真研究教材,理解学生学习需求,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问题式教案”和营造“模拟工作情景”。根据所教学生的学情,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并进行适当的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灵活切合学生实际工作情景的项目式教案。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加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时互动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激情,也是教师起到引导作用的方式。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形成观点方,进行辩论。
三、结语
高等院校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是构建学生的专业基础思维,但随着网络和时代的变化发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机发生了极大变化。项目式教学的应用有效地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项目式教学是学生为了解决问题,整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团队交流合作的教学活动。项目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M].张定璋,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郭隽馥,张越时,郭胜男.PBL教学法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
作者:熊若柳 单位:宜宾学院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