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新闻的社会构成:民间新闻与职业新闻的关系(社会新闻指的是)

2022-11-26  本文已影响 29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如果把一定社会中传播的所有新闻作为整体对象,加以静态分析,看看它是通过什么样的社会渠道构筑起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的社会构成方式。如果我们关照的不是长江大河,而是小溪山泉,那就一定能够发现无数的建构新闻图景的渠道或者“脚手架”如果我们只是在宏观的社会层面上加以关照,那能够找到的方式就是很有限的。一定社会中传收的所有新闻,从宏观的社会构成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民间构成方式和制度化构成方式。由民间方式构成的新闻就是“民间新闻”由制度化或组织化方式构成的新闻就是制度新闻、组织新闻,而比较明确的、易于把握的名称是“职业新闻”

  

  民间新闻与职业新闻的界定

  

  我所说的民间新闻,是指民众或社会大众以他们自己的兴趣、需求自主传收的新闻,这些新闻不经过新闻组织或机构的编辑、过滤。因此,通过民办新闻媒介传收的新闻,并不是我所说的民间新闻,而是属于职业新闻或制度化、组织化新闻的范围。我所说的职业新闻或制度(化)新闻、组织(化)新闻,是指由新闻媒体机构通过新闻媒介传送给社会大众的新闻。由于这样的新闻,是由职业新闻工作者创制的,所以叫做职业新闻。

  

  新闻的民间构成方式

  

  新闻的民间建构渠道从古到今,最主要的模式是人际传收模式,即直接的面对面的传收方式。这种方式以人际之间的链式结构渠道和点式扩散形式,始终成为规模化信息传播、新闻传播形成的重要渠道,即使到了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时代,依然如此。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传播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进步,新闻的民间建构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闻正在成为塑造一定社会整体新闻图景的重要力量;在一些具体新闻事件形象的塑造上,民间新闻的作用和影响甚至超过了制度化、组织化的职业新闻。今天的民间新闻,已经是一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由组织媒介建造的新闻垄断局面的新闻样式。

  

  在前新闻传播业时代,我们可以说,新闻信息与其他信息还没有得到明确的区分,人类从总体上说还没有明确的新闻意识。这种情形下,新闻的存在是没有秩序的,或者说是一种自在自然的状态,人们并不明确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也不会去有意建构某种新闻图景。也就是说,在前新闻传播业时代,新闻图景实际上是由人们随意建构的,自然形成的。这种情形下,新闻的样式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可能表现为非新闻的方式,可能是小道消息、文学化的故事、传说、流言、谣言。新闻的图景就是由这些所谓的新闻样式共同编制起来的。即使到了今天,人们看到,这其中的一些信息传播样式,仍然是民间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人们并不认为它们不是新闻传播样式。人们今天看到的由媒介组织建构的“标准”的新闻样式,都是基因于这些古老的、同时也是恒久的信息交流形式,并且,在纯粹的形式意义上,组织化、制度化新闻的呈现方式甚至在向民间新闻的方式回归。“新闻就是故事”把新闻写作看成是讲故事的艺术,如此等等所谓的新潮、时髦的新闻观念、新闻写作观念和方式,其实是“老掉牙”的东西,是在新的螺旋中向古老新闻方式的回归。至于新闻写作的散文化、文学化等等,则更是“信息新闻”时代到来前新闻的典型表现样式,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当然,我们必须认真地说明,今天的“回归”对于制度化新闻传播者来说,是在明确的、独立的“新闻意识”下的回归,是确保新闻基本性质的回归。如果把新闻真的写成了虚构的故事,写成了传播者的情感、意见表达,那就成了一种复辟和倒退,背离了新闻的本性。

  

  进入新闻传播业时代,新闻的民间构成方式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伴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明和创造,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古老的方式延用着,新的方式则在不断创造着、发明着。特别是进入网络传播时代,民间新闻的建构方式,与之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使民间新闻进入新的黄金时代,进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制度化新闻抗衡、争雄的时代,能够打破制度化新闻垄断新闻符号世界的时代。新闻传收活动在民间新闻开始进入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一定社会范围内的新闻自由,也像整个人类范围的新闻自由一样,步入一种新的状态,人们的传播自由权利和收受自由权利都得到了范围上的扩展、程度上的提高,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机会。这也在实践层面上扩大了新闻自由主体的总量,同时也实质性地提高了新闻自由的质量。

  

  如果收缩一下我们的视野,可以说,由传播技术发展带来的“自媒体”新闻样式,将会成长为新时代民间新闻图景塑造中最重要的角色,也会成为整个社会新闻图景中的亮丽景色。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自媒体新闻样式还难以甚至说不可能彻底打破制度化新闻图景的基本格局,但至少能够改变单一的制度化新闻的新闻图景构图方式,使民间新闻的方式与制度化新闻方式形成互补性的构图关系。自媒介也许是未来整体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而不仅仅是民间新闻的主要手段。我们看到,在今天,尽管传统的构造新闻图景的民间方式仍然存在,而且,我们相信,有些方式将会伴随人类永远地存在下去。但是,传统样式也不再仅仅依赖人际之间的面对面的传播模式,也会充分利用最新的传播技术,以新的样式表现出来。


因此,传统的民间新闻建构方式,不会在新的时代减弱,相反会得到强化。民间新闻不会因为制度化新闻的强大而“退避三舍”我们可以说,民间新闻在网络时代已经迎来了自己的美好时光。当网络传播处于Web1.0的时代时,从新闻角度看,网络媒介还主要是人们用来浏览新闻的工具,而新闻的供应者与传统媒体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即人们通过网络媒介获取的新闻,实质上仍然是制度化新闻的某种翻版而已。Weh20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民间新闻传收进入了一个新的革命性的时代。所有具备一定的运用网络传播技术能力的人,都可以制作、传播自己想传播的信息。这是真正的自媒体时代的开启,是草根媒体时代的开启,使民间新闻的建构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境界。然而,这只是技术上的革命,能否真正带来新闻内容结构上的革命性变化,我以为,仅仅依赖技术这一个要素是不够的。但毫无疑问的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开始削弱职业新闻传播者的社会影响,对制度化新闻内容的构成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有人写到:“互联网经过新一轮的进化,已经不仅是一个网上浏览资讯的工具,而是一个能让用户即时与人互动的资讯交流平台”“Wel20时代的浏览者可以自己制作网站内容,网民有了一个可读可写的互联网(read—writeWeb)互联网上资讯的拥有权也从单一属于网主而变成与互联网使用者共享。这场资讯革命正在改写人类历史。

  

  新技术条件下的民间新闻,使民间新闻传播者走出了狭小的私人空间,使民间新闻不再是简单的私人范围内的信息交流活动;狭小范围的新闻传收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真正的符合新闻本性的传收;新闻本身是社会性的信息,公共性的信息。今天的民间新闻,其传播方式已经冲破了传统的点对点的互动模式的单一性,走向了点对点和点对面共同的、融合的互动模式,自媒体传播者具备了类组织化传播者的特点,从而使民间新闻具有了大众传播的特征,具有了大众媒介新闻传播的表现形式,也就具有了产生类大众化媒介新闻传播的功能;模式转换或者多元化,使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新的表现方式,使主体间有了更多的、效率更高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方式。民间新闻传播者开始超越私人化的传播角色,正在转变成为社会化、公共化的传播角色;普通人作为私人和作为公民的角色在新的传播时代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身份统一时代;更能引起人们兴奋的是,普通大众在信息传播领域身份公共化机会的增多,也为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当新闻图景越来越成为人们共同塑造的图景时,也就意味着,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为塑造新闻图景担当社会责任;自由、权利永远都是和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的。

  

  新闻的制度化构成方式


当新闻传播成为一种社会事业,出现了专门的新闻组织机构和专门的新闻职业人员,人类新闻传播的方式便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新闻传播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新闻生产成为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新闻制度成为社会制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这是对单一民间新闻生产时代的超越,也是人类自为性新闻传播的真正开始。我把组织化新闻传播的诞生看作是制度化新闻的开始,即制度化新闻和组织化新闻在我下面的阐释中具有同等意义。需要说明的是,近代新闻业诞生之前的制度化的新闻传播及其新闻构成方式不在我们这里的考虑之列。

  

  制度化新闻的诞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对规模化新闻信息和其他信息需要的产物。当随意的民间新闻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要时,社会就会创造出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制度化新闻是按照一定原则、标准、程序和措施控制生产的新闻;制度化新闻的演变过程,也就是一定原则、标准、程序和措施在一定社会环境演变中不断明了、细化、变革、完善、制度化和再制度化的过程。因而,一定社会始终按照自己的现实需要来变革制度化新闻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也就是说,在新闻媒介与社会之间,前者从本质上从属于后者,是随后者的变化和变化的,尽管没有人会否认新闻媒介、新闻传播对社会变动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在上述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制度化新闻的构成景象,是各种社会力量作用、影响和控制的共同结果,核心则是按照控制势力描绘出来的新闻图景。在总体上可以说,一定社会拥有的整体新闻景象是所有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但就实际来说,谁的力量占据了一定社会的权力核心,制度化的新闻图景就会主要按照谁的意愿去塑造建构,这就像在一个大的集团公司中,谁拥有的股份最大,谁就实际控制着公司的整体蓝图一样。在抽象意义上说,拥有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掌控力量的主体,也就左右着社会的上层建筑,从而也就掌握着描绘新闻图景的大笔。这并不是我们的论证,只是对社会事实的一种指认和描述。其实,马克思早在156年前,就向人们掲示和指认了这样的社会事实。在这种指认和描述的背后,深藏的可能是社会演变中的规律性力量,这种力量尽管是由社会活动主体造成的,但又不是任何一类社会主体能够左右的。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一种历史性的结果,在农业社会,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统治力量,只能塑造出专制的、农业化的新闻图景;而在工业社会,当生产方式在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新闻图景只能在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操控下塑造;当生产方式在本质上是计划经济的,新闻图景只能是专制主义式的图景。而所有这些新闻图景,直接表现出与一定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相匹配的特色。新闻图景往往就是社会制度框架的呈现,建构社会制度的主体是新闻图景的真正设计者,新闻媒介、新闻传播者不过是一些建筑工人而已。在他们背后的神秘力量,就是所谓的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就是说,社会并不会简单地服从某些人的意志,哪怕他们是统治者。社会运行的步调是所有社会主体活动的结果,因此,制度化新闻的合理构成方式,只能是社会主体的共同需要,而这在现实社会中又总是表现为过程,而不是结果。

  

  制度化新闻是组织性的新闻,不是民间性的自发新闻;新闻作为符号世界是可组织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能够不等于正当或应该)按照主体意愿建构的新闻,不管这种意愿是否正当。但这并不是绝对地说,这样的新闻图景都是对现实进行了歪曲和虚假化。制度化新闻媒介组织塑造的新闻图景与实际事实图景之间的关系如何,主要依赖于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也依赖于一定社会的新闻文化传统、新闻观念,依赖于一定社会对新闻功能的理解和期望。如果一定社会环境中的新闻制度本身是不合理的,不能适应社会正常发展的需要,那就难以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事实世界。反过来说,合乎社会实际需要的新闻制度,它所支持的新闻观念、新闻手段不会违背新闻的本性,塑造出来的新闻图景也不会背离真实的世界面目。

  

  制度化的新闻是规模化的、标准化的、稳定的新闻,它的生产是程序化的,在一定时期也是刻板化的、框架化的;新闻图景因而是景色框架中的图景,不是自由自在的图景。制度化新闻常常成为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种标志和一种形式,它为社会大众提供了理解一定社会的主导性的信息流(同时还提供着其他各种各样的意见流、意识流、文化流等)和信息指向;社会大众在表面的自由收受中,实际接受着这种信息流的限制和约束。制度化新闻总是努力要把人们的眼光聚拢到制度建造者希望的方向,并且总是希望人们更多地看到制度光明的一面。

  

  新闻一旦制度化,就会在不同的制度向度上表现出不同的追求和结果,受到不同制度向度上的支配和控制。政治上的制度化,使新闻传播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事业,成为思想意识中心,成为政治权力展现自身“光辉形象”的中介和平台;经济上的制度化,使新闻传播业成为一种相应的事业或者信息产业这要看经济制度本身的特征,但不管哪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都会以自己的机制调整新闻传播的方向盘;文化上的制度化,使新闻传播业成为某种文化制度希望的文化传播者,成为建构和宣扬一定文化认可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力量。如此一来,不管事实上有没有新闻,有多少新闻,制度化的新闻都会把自己的新闻信息空间,采取各种办法填充满当,绝对不会让媒介作为新闻传播者或其他信息的传播者空转。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新闻景象呈现了制度的诉求,表现了制度的面貌,并且是制度想要的面貌。制度化新闻不大可能创制出反制度的新闻,偶尔的使制度感到丢脸的新闻,本质上也是为了维护制度的正常运转。

  

  当所有的媒体都在正常运转着,也就说明社会在正常运转着,人们在正常地生活着,即使社会已经动荡不安,人们的客观实际生活已经变得混乱不堪,但只要媒介上反映的生活仍然是正常的、有秩序的,人们便以为一切都是正常的。媒介的新闻传播于是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标识、一种象征。对社会的每个成员来说,都生活在相对比较狭小的时空中,生活在一定的点上,而不是广大的面上。他们对事实世界的直接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对外在世界的了解主要依赖于他人,依赖于大众媒介。因而,只要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还是正常的,他们便以为社会就是正常的。制度化的新闻更会遮蔽真相,遮蔽现实世界的面目,甚至会制造假象。民间新闻却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往往是有什么说什么,没有值得说的、传扬的、流言的,也就闭上了嘴巴。只有具备了制造流言的基础,民间新闻才会制造流言。民间新闻对制度化新闻始终都是“挑刺者”甚至是“批判者”当民间新闻不再有什么新意的时候,制度化新闻也就进入了新的境界。制度化新闻是可控的,而民间新闻是“自由”的。

  

  如今,尽管网络技术使人人在原则上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创制者和传播者,但真正能够对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人们的一般日常生活构成广泛影响的新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通过组织化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至少可以说,离开组织化媒介的新闻传播,大部分新闻很难形成社会化的影响。因此,新闻的制度化构成形式,依然是并且将长期是人类社会新闻建构的主要方式。这大概不只是一种信念,也是基于现实的合理判断。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