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中国新闻传播发展有何特点(新闻传播的基本特点)

2022-11-26  本文已影响 50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传媒类APP传播特点发展趋势
  早在手机的功能机时代,NOKIA(诺基亚)手机内置了一款名为“贪吃蛇”的游戏,该款游戏一般被人们认为是app的雏形。后来,当手机进入触摸时代后,智能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大促进了 APP 的发展。相较于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独立的处理器,以及更加优越的人机互动体验, 可以说触摸时代就是 APP 裂变性发展的时代。尤其是IOS、Android、WP8 等智能操作系统的出现,更是促使了APP的井喷增长,而且较之于前以娱乐为主的 APP 类型,种类更加丰富,成为补充移动设备功能的虚拟产品。据统计,目前APP Store以及 Android Market 上的 APP 数量都已突破10万。
  根据对国内包括“91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Google Play Store”和苹果的“APP Store”的整理,我们基本可以将APP 分为六大类别:
  ——通信沟通类APP:以QQ、微信、微博等软件为代表。
  ——媒体传播类APP:以各大传媒机构推出的应用为代表,如掌上新浪等。
  ——生活辅助类APP:主要帮助人们简便生活,如墨迹天气、地图导航等。
  ——休闲娱乐类APP:一般性休闲娱乐软件,游戏软件、影音娱乐软件为主。
  ——工具支持类APP:帮助用户完善手机功能,弥补手机自身不足,如手机360等。
  ——行业应用类APP:高度专业化的软件,使专业工作更加灵便,如大智慧炒股软件和一般办公软件等。
  上述类别中的传媒类APP,更是以其快速方便、实时实地等特性迅速成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就目前流行的媒体传播类应用,笔者进行了整理,将其分为以下3类①。
  1.独立型APP
  这是现在传媒类APP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这类APP主要由具有媒体资源的传统媒体分化发展而来,其中包括由传统媒体集团,为适应新环境而在内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重新成立了《新的分化部门》,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通讯社,例如《人民日报》终端“人民新闻”、《看天下》杂志旗下“VIsta看天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央视新闻”“CNTV”等,甚至国外大型媒体终端我们也可以下载使用,如:“NBC news”“BBC news”等。
  图1. 人民日报Windows Phone 8终端界面和NBC NEWS终端界面
  
  相比于传统媒体分化部门,重新整合资源进行移动终端的维护,诞生于网络的网络媒体占据着相当优势,主要包括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垂直类网站以及地方门户。他们的资源诞生于网络,从而比传统媒体更加适应新的环境。在这些应用中,最为重要的是网易、腾讯、新浪三大门户网站。
  网易最早涉足APP领域,它用“无跟贴不新闻”的策略赢得了一定的用户粘性,并定期向用户推送重要新闻。虽然其“做有态度的新闻”也在业界颇有微词,但从结果来看,这种强化用户互动的方式已经收到成效。
  三者中具有最大优势的是腾讯新闻,它凭借QQ和微信的巨大用户量,并且强调APP 的互动化应用,用户每天都会通过 QQ 和微信受到最新推送的消息,并可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进行转发和评论,增强用户间的互动性。
  三者中新闻专业程度最高的应属新浪。从新闻的质量和编辑程度来看,新浪的新闻最接近传统意义的新闻。同时,通过对新浪微博的绑定和新浪微博中众多意见领袖介入,新浪的新闻专业程度具有相当的高度。
  但不得不提,这一类的APP对于母体的风格定位继承最为完善,用户体验较好,但投资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
  2.复合型APP
  虽是新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但从新闻资讯类 APP 的数量上来看,这类 APP 的发展状况可谓蓬勃。各大媒体为了争抢用户的流量,更多地把APP 当成一个数据流量的入口来经营。这些应用一般集合了资讯与多方互动,拥有资讯、娱乐、科技、财经、汽车、体育、本地新闻等众多版块,其资讯一般由众多的专业网站、传统资讯的新媒体以及自建频道内获得。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订阅相应内容,也可通过相关设置进行智能推送。从最早出现的VIVA畅读到近几年越来越热的ZAKER,这些新兴媒体在一个平台内整合众多资讯,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充了新闻资讯的内容。
  图2 .ZAKER windows phone 8 终端界面
  除此之外,像今日头条、鲜果联播等都是复合型APP,并且都有着不错的装机量。不同于VIVA 畅读以聚合杂志内容为主,今日头条、鲜果联播等都类似于ZAKER,以聚合新闻咨询为主,并可绑定用户的微博、人人、微信等社交账户,完成一站式阅读和分享。他们之间的大体功能相差不多,但内容聚合方向与内容选择上存在差异。
  3.依附性APP
  这一类APP是所有应用中成本投资最少的,它依附于其他已经成熟的APP上。与其说他们是APP,不如说是一项功能。其用户体验相对较差。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类APP的出现足以让早期的小型媒体拥有自己在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小小空间。这类APP主要在搜狐新闻的客户端中比较常见。微信中的公共账号也渐渐拥有相对独立的用户体验,有了APP的形态,但其依附于微信,故将其归类为依附性APP。
  
  一、传媒类APP的新闻传播特点
  根据对以上3种类型传媒类APP的使用体验及分析,笔者认为传媒类APP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目前传媒类 APP 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对资讯的及时推送来吸引受众。
  从表面上看,网络的即时性让新闻的时效性几乎趋同,但时效性的影响依旧存在。网络可以使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布,而受众却由于各种因素无法第一时间接受。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降低了用户进入互联网的门槛。在智能系统日益标准化的环境下,使自己推出的终端产品能够与系统完好兼容,及时推送相应的咨询信息,及时完成终端内容的更新,让用户感受到来自开发商的重视,受众自然乐于使用。
  第二,在新闻资讯类 APP 中,对资讯原创性,尤其是新闻的原创性的坚持在移动平台上依然被强调。
  网络时代的一大弊病就是内容的趋同,因而强调网络环境的内容原创是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视频网站不断投重金购买视频版权,即是加强自身的信息原创性。原创的根本要求并不完全是是绝无仅有,而是在于能不能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资讯类媒体总是设想如何巧妙编辑,为受众提供具有独特视角的内容或原创信息,从而随时掌握着时效性的主动权。
  但值得注意的是,资讯的时效和原创性都需要依靠APP优越的人机交互来完成最终传播的完整实现。
  1.良好的用户体验有利于抓取受众
  体验是人自身的感受, Norman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大脑反应的三个层次”即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简而言之,用户体验是分布在3个不同层次的。
  本能层,显而易见,就是人的本能反应, 一个界面第一眼看上去是美还是丑, 喜欢还是不喜欢等。这个层面上的体验存在于互联网的初级阶段,人们发现了视觉对于人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于是不断强化媒介的视觉冲击,使平面设计成为媒体中的重要分工。
 行为层的反应体现在人和对象的交互过程中。这一层面的需求强调了交互,即人与机器、人与讯息以及人与整个媒体间的互动,受众的感受成为之前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于是早期的平面设计变成了UI设计。UI要求设计者针对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好的UI设计不仅是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味,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而这一层面也推动网页从单一的web/wap页面发展到响应式网页,让设计中的信息不因终端的限制而丢失。
  反思层则体现了人对产品的进一步思考, 它所要求的是在感官冲击后,引起个人感情上的反应。一份完整的用户体验是这3个层次的综合。
  在移动互联时代, 用户体验成为信息服务提供者的重要因素,它要求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组织设计和提供服务。用户体验包括用户对品牌特征、信息可用性、功能性、内容性等方面的体验,对当今的互联网产业有特殊意义。
  2.丰富的数据决定用户体验的优劣
  丰富的数据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信息。只有以丰富的数据作后盾,APP才能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应用,不然只是一个花瓶,中看不中用。
  丰富的数据不仅仅是指具有丰富的咨询信息,而是能够搭建一个开源的数据库,随时随地更新数据,能够及时挖掘出海量信息中所蕴藏的内容,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建立开源的数据平台
  能够从多种端口获取数据,数据随时都在产生,关键是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搭建一个开源数据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数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媒体可以通过自身的网站建设和APP的端口作为数据的接入口。
  (2)加强媒体内部的互动
  这也是构建数据平台的一种方式。媒体内部有丰富的已成型的数据及数据结果,加强媒体内部数据平台的构建可以更加便利高效。现在我国最有名的媒体内合作平台莫过于“蓝鲸财经记者内参网”。蓝鲸平台内部的2万多名会员均为我国一线财经媒体的采编人员,通过蓝鲸内部的平台实现了财经类新闻线索的互通。同时,蓝鲸平台内部通过采编及自身整理出来的一本长长的通讯录,集合了我国各个行业的知名专家、各行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通过内部数据共享,调动全国各地的相关记者一起推进对新闻的发掘,使新闻效率和新闻的深度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图3.1.2蓝鲸财经记者内参网登陆界面
  (3)建立符合自身定位的数据分析方法
  媒体业本身属于信息产业,是信息业的前沿,在数据的收集和数据平台的构建上占据着先天的优势。媒体除做好社会的见证者与传播者之外,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对社会进行解读和分析、去伪存真。媒体正在经历着数字化转型,当数据的采集、储存、处理、传播完全实现数字化后,媒体产生的数据量将急速增大。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媒体不仅要有强烈的数据意识,在前期通过打通对内对外的数据平台进行收集数据以后,还要能够灵活地掌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利用好新兴的数据新闻,展示自己的优势。
  图3.1.3未来数据平台与移动终端及传媒媒体的关系
  二、传媒类APP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种种,笔者尝试提出有关未来传媒类APP发展的几个趋势:
  (一)平台化需求
  这个题目未必准确,因为这是一个双向概念。一方面,APP可以为媒体提供更加丰富详细的信息,争取更多的受众。另一方面,APP还可以帮助商业企业提供他们需要的前瞻消息,帮助企业作出决策,同时使媒体的商业价值得到更大地提升,进一步促进媒体的发展。另外APP平台的公开性还可以帮助避免新闻中有偿新闻的滋生。
  对传媒类APP而言,实现平台构建的基础要素在于必须有能力聚集大规模的用户②。这一点对于一般行业来说具有很大难度,起码企业要做到同行业中用户规模最大,才有可能实现平台的搭建。而作为媒体,通过大量的媒体产品输出,其本身就有足够多的受众,而拥有相对公信力的媒体,甚至可以通过自身的公信力建立跨行业的平台。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APP的作用不可小觑,它接入平台后,可以成为平台入口,增加平台的多元性,为平台提供第一手的数据。
  在笔者看来,媒体搭建平台的问题不在于平台搭建初期基础用户,而在于来源于平台构建后期媒体间的信息共享,媒体间如何进行信息的共享,实现媒体的社会平台。而APP作为一个平台的直系产物,可以集中一个平台的重要特征,由于它接入门槛低,故可以成为媒体间信息共享的一个重要通道。
  (二)社交化需求
  社交性互联网产品的推出,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互联网再一次产生频繁交流,并且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社交类产品的出现不仅为用户搭建了分享生活的平台,同时也成为大量的原始数据生产者和数据纠正者,为其发展提供了保证。移动互联网势必会顺应社交性的这一发展趋势。
  对于传媒类APP,除集中展现媒体母体以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内容,即如何使APP成为自身媒体的接入口,为媒体自身提供讯息。社交化的运作方式让信息间的受传双方更加趋于平等,传播沟通的壁垒被打破,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信息。那么,媒体本身就可以通过APP获得大量的原始数据,而且由于用户巨大,数据产生巨大,信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被纠正。由此看来,APP会成为未来媒体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需要注意的是,原有的设计产品是基于个人电脑平台的,所以一味地将网页产品的功照搬至 APP ,势必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影响。从另一方面看,这也预示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将有一次新的革新,APP 将逐渐演变出适合移动设备的新的社交产品。
  (三)地区化服务
  地区化服务是移动设备所独有的特点,也是移动互联网特有的优势。在发展初期,其地区化服务 APP 的特点还不够明显,但随着社会对 LBS③ 的关注,LBS 将是下一个 APP发展的方向。
  通过无线网络定位技术,LBS 不但可以确定用户所在的位置,让用户清楚地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使用户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不会有迷失感,而且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关于用户所在位置的周边信息,使用户获得便利的服务。LBS 的出现不仅为生活辅助类 APP 提供了新的平台,而且为传媒类APP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将讯息中的地点真实展现在受众面前,呈现一种方位的带入感,而这种带入感可以使用户更加信任媒体,为 APP 赢得更多的用户群体。不难看出,在APP 往后的发展中,与 LBS 技术的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四)移动化
  APP 由于搭载于移动设备中,其具有的移动性是毋庸置疑的。这里说的移动性是指 APP 可以将许多原本必须在特定地点执行的事件,转化为可以跟随用户在任意地点执行,给用户带来便利。
  结 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产品和服务开始逐步虚拟化,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从原有的对功能的需求提升为对使用体验的需求。移动终端的技术升级以及 4G 网络在国内的推广,使得用户对 APP 产品越发重视。传媒业在新时代环境下,借助APP的新形势,积极探索传媒行业的新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传媒产业的升级,才能使传媒业真正发挥其作用,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注释:
  ①传播类APP的分类。笔者根据不同种类APP的用户体验模式和特点为基础,参考部分文献对不同类APP的研究论述,以APP的开发、维护、内容汲取方式为标准划分,以供讨论。
  ②实现平台战略的要素:1.能够累积巨大规模的用户。2.可以提供具有巨大用户黏性的服务。3.需要有合作共赢,先人后己的模式。媒体在这三方面都具有先天的优势。鉴于2、3的论述内容与本文主题无关,故只论述最基础的一条。
  ③LBS英文全称为Location Based Services, 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意指与定位相关的各类服务系统,简称“定位服务”,另外一种叫法为MPS-Mobile Position Services, 也称为“移动定位服务”系统,能找到手机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简言之LBS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两大功能。
  
  参考文献:
  [1]Brian Fling.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Frost Sullivan.中国移动应用产业投资机会分析[R].北京:中国移动应用评测实验室,2008.
  [3] 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的要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 胡泳、 范海燕 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7: 133.
  [5]郭之恩.多平台时代美国受众的新闻消费方式[J].新闻与写作,2013(4).
  [6]晋雅芬.传统媒体涉足新闻资讯类APP.
  
  [7]晋雅芬、赵新乐.新闻类APP:继承衣钵还是积习不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7-3.
  作者简介:江鸿,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李研,和讯网编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广播电视网络完善优化探析工具(广播电视前沿问题)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