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当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时,各种虚假消息借助网络平台迅速扩散,谣言也就变得更加普遍。网络谣言传播,究其本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与共享活动,其必定是在一定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为此,本文试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谣言传播中传受主体的互动关系、互动发生机制及如何发生角色变化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一、网络谣言传受主体的关系分析
1、网络谣言传播的本质
网络谣言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它具有社会传播的基本特征,只不过这些基本特征发生了一些偏移和转向。主要表现为:第一,网络谣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而这种信息是由混乱符号和不确定意义组成的。由此而导致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产生,传播结构和传播系统的失调,最终造成社会成员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二,网络谣言传播是在一定场域中进行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只不过这种社会关系是在传播主客体的非秩序化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第三,网络谣言传播是一种失衡的信息系统,由于基于特定社会结构的常态传播系统失去平衡,结构和秩序的改变,使传播系统的内外能量输出受到干扰,甚至导致整个信息传播系统的崩溃。
2、网络谣言传受主体的关系演变
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关系,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关系样式或模式。杨保军认为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历史关系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受不分的混沌关系,传受分立的对应关系,传受和谐的一体化关系。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源已经从传统的大众媒介及其控制机构逐步扩展到了公众个体层面,传统的传播格局中泾渭分明的传者与受者的界限逐渐模糊,传受角色可以方便地、频繁地互换。特别是在新媒体背景下,其自媒体的特性日益凸显,在赋予公众更多媒介接近权和话语权的同时,网民已从传播者或受传者单一角色向传受双重角色转化,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往往也充当受传者,受传者也往往充当传播者,此时此地是传播者,彼时彼地又是受传者。传播者与受传者其角色发生变化时,谣言传播形态也会随之变化。
3、网络谣言传受主体的社会互动
传播学者约翰·狄伟称:在人类所有事物中,传播是最了不起的——通过传播这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得以建立和保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②谣言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遵循着所有传播形态的一般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特殊变量的介入,而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过程,还是包含着猜测、怀疑的种种意见在群体中的交流和解释过程。另外由于处在模糊情境下,群体会感到不安,会主动寻求信息,即使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也要对情境进行解释,以消除其内心不确定性,谣言由此得以产生。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西布塔尼所说:谣言是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是一群人集体智慧的汇总与扩散,以求对事件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③西布塔尼指出了谣言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产生于“特定人群”针对“特定话题”的双向交流互动中。“特定人群”主要是指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信源与信宿,即传受主体,而“特定话题”则是谣言本身,而谣言本身在传播过程中实际又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叙述层面,它主要由事实信息构成,传达的是事实、情景、关系,它满足的是传播者与接受者间信息分享的需要;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层面是示意层面,它是事实信息背后暗含着的情感、意见,它创造了叙述的方式,并左右着叙述内容的改变。④在传播谣言这种非正式消息时,传递又是有选择性的,是告诉熟人,亲戚还是网上的朋友,这都和传播者对传播内容的判断有关。传递的是事实信息,还是意见信息,其选择的对象也会不同。谣言传播过程中传受主体的变化正是在信息透露和意见表达的交织中进行的。
二、网络谣言传受主体的角色变化分析
1、互动主体与角色变化
网络谣言传播是在社会互动中进行的,而互动离不开主体,互动主体的关系强弱与传受主体的角色变化存在密切关系。研究发现,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强连带关系所带来的谣言传受主体变化几率要大于弱连带关系。
谣言传播是社会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受到社会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所构成的网络结构的双重影响。1971年,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弱关系的力量》一文中提出了弱连带力量(strength of weak tie)假设。他将人际关系分为强和弱,认为强弱关系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下(如危机信息)人际传播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弱连接比较容易在不同的团体间传递非重复性的信息(如突发事件信息),使得网络中的成员能够增加修正原先观点并澄清谣言等的机会,降低社会结构限制所带来的影响。1992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组织学教授奎克哈特(Krackhardt)针对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弱连带的力量”的观点提出“强连带的力量”(strength of strong tie)假设,认为强关系特别适用于不确定性的情境,在需要承担风险或面临危机时,强关系是可以依赖的对象。
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个体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网络中处在从“强连带”到“弱连带”的交织关系之中。强连带经常互动,有较高的情感投入;而弱连带则几乎不涉及情感,很少涉及到信任关系,这种弱连带在互联网世界普遍存在。弱连带可以传递信息、知识;强连带则可以传递影响力、信任和情感支持。由于谣言多产生于不确定性的社会情境中,人们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必须依赖可信赖的关系,强连带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2、互动内容与角色变化
在谣言传播过程中,人们总是因某个特定焦点也即内容而进行他们之间的互动。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内容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真伪;二是内容的分类。本文主要把互动内容分为事实信息的扩散和意见信息的交流。在谣言的社会互动过程中,互动内容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谣言传受主体的角色变化。
Eveland和Shah(2003)⑤认为相同意见还是不同意见的讨论对态度产生影响是不同的。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传受主体的行为,而传受主体行为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角色的变化。研究发现,网络谣言传播中,意见信息的讨论要比事实信息的讨论所带来的传受主体变化的机率要大,特别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一方面存在着许多陌生人,人们之间处于匿名状态,是一种弱连带关系;另一方面又存在一定的熟人,即是强连带关系。由于谣言传播情境属于一种危机情境,社会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模糊性增加,人们由此会产生一种恐慌心理,此时意见性信息的说服效果明显要强于事实信息。当人们接受意见性信息的同时,其变成传播者角色几率也随之增加,主要是由于传播情境中意见信息的需求要大于事实信息,信息接受主体倾向于把意见传授于他人,此时接受主体的角色也就变成为了传播主体。
3、互动方式与角色变化
在网络环境中,谣言传受主体之间互动关系增强,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方式:横向互动、纵向互动和交叉互动。横向互动主要是指谣言传播过程中,人们之间关系是平等的,传播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也即每个人所拥有的话语权、话语地位是相同的,信息可以自由流动,这种状况在各种论坛表现得比较突出。纵向传播则体现在人际关系处于一种层级状态,由于话语地位不同,谣言传播的强势程度也不同,这种传播状态在网络环境下并不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社区论坛中,意见领袖的话语地位极其突出。而交叉互动这种方式则最为普遍,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一些自媒体的盛行,人人皆可发声,既存在横向之间相对平衡的信息交流,也存在纵向之间不平衡的信息传受。
由于互动方式的不同,信息的流向和强势程度也各不相同,由此也导致了谣言传播传受主体态度及角色变化几率的不同。通过对比发现,纵向传播信息更为强势,但是由于这种方式并不普遍,所以其影响并不突出。而横向传播中,由于传受主体地位的对等性,传播是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由此可能带来的传受主体变化几率并不大。最为突出的是交叉互动的方式,在这种互动中,传受主体地位处于一种平衡与不平衡并存的矛盾状态,这种矛盾状态的直接结果就是传受主体不停地发生角色变化。
结语
借助社会互动理论,对谣言传受主体角色变化的分析,对于谣言传播的本质规律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简单的分析传播主体,对于谣言传播研究显然还远远不够。由于谣言传播处于一种失衡的传播系统,所以在对谣言的传播主体及其所处的社会结构厘清之后,接下来所面临的议题还包括:对谣言传播对象的分析,主要是涉及到谣言的指向问题和内容变化问题;谣言传播形式分析,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场景与媒介变化问题;最后是对谣言的传播原因分析,涉及到信息传播系统的失衡与传播过程变化,由此来找到应对谣言的最佳策略。只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才能对谣言传播研究作整体的把握,这些议题也将成为学界不断进行探索的热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①杨保军,《论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关系》[J].《国际新闻界》,2003(6)
②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0
③卡普费雷 著,郑若麟 译:《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④蔡静,《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⑤Eveland,William,Shah,Dhavan.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and interpersonal factors on perceived news media bias[J].Political Psychology,2003
(作者: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