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舆论对社会政策的干预作用(社会干预可以减少人们的偏见)

2022-11-26  本文已影响 67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从挖掘社会问题的角度,提出了媒体要探索每个诉求声音背后的新闻。认为新闻媒体通过加大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并力图将这些问题纳入到公共部门的视线中,以达到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
  今年5 月份开始,《人民日报》推出了"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以《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一文收官,其中阐述了倾听未被重视的舆情的重要性。评论文章的主旨是要政府关注"沉没"的声音,尤其是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对待各种声音不能一味地"捂",否则"沉没"得太久,必然导致在"沉没"中爆发,激化了社会矛盾,由小事演变成群体事件,必然无法维护社会稳定,给社会和谐带来威胁,致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近些年,一些地方发生出租车大规模罢运事件,各地征地、房屋拆迁的过激事件等等,都是由"星星之火"的小事或是一些声音被压抑"沉没"了太久而引发的。加之,这些地方政府信息不公开或没有及时处置解决等原因,最后演变成群体性事件,造成很坏的影响,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来看,出现社会问题并不可怕,社会问题是社会运行中的常态,有些社会问题就是发展中的问题、进步中的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但另一方面,社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必然无法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必须要重视对社会问题的有效治理。然而,有些地方官员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不能正确对待民众的利益诉求,采取回避掩盖的态度,甚至打压、遏制这种正当的利益诉求,结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社会矛盾激化。
  面对社会问题,新闻媒体的社会功效体现在哪里?笔者以为,新闻媒体就是要将"沉没"的声音及时打捞到"水面",然后深挖声音背后的声音,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社会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并力图将这些社会问题纳入到公共部门的视线中,进入到决策议程中,以达到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
  一、揭示社会问题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
  在传统的概念中,新闻媒体在界定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呼唤"、"宣扬和推动"的角色,发挥着认定、命名与证明的作用。但现今,作为新闻媒体一种重要机制与功能还应包括:新闻媒体利用其敏感性与前瞻性将某种社会现象认定为问题,以引起社会及其官方的高度重视;促使该问题纳入公共政策议程;就该问题的解决谏言献策,这里的"言"和"策"是要在媒体大量事实和理论根据基础之上提炼出的;在官方通过一系列合法程序实施了包含该问题解决方案在内的公共政策后,参与该公共政策的评估过程(即监督)。
  新闻媒体作为一个具有公信力、主体意识的社会舆论工具,在揭示社会问题过程中拥有自己区别于政府、学者和普通民众的独特视角与力量。这种力量便体现在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等形式对社会问题进行显性化、焦点化处理,通过早期预警与积极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政府的积极关注和果断治理。
  2005年3月,兰州学者张正春在圆明园偶然目睹到园内2200多亩湖底正在进行铺设防渗膜工程,立即举报给《人民日报》,此事经过多家媒体披露之后,立即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强烈关注。随后,原国家环保总局表示该工程未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立即被叫停。不久,原国家环保总局举行公开听证,其过程和结果完全向社会公开,该工程要严格按照法律开展环评工作。同时,该事件也催生了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为以后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评价程序做出示范。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媒体"干预"政策制定的案例。
  二、解决问题是新闻媒体揭示社会问题的最终目标
  揭示社会问题当然不是新闻媒体的全部意义所在。搭建更加通畅的群众性利益表达平台,调动各利益团体积极性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或者是用以影响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的倾向,使社会问题"跻身"公共政策,从而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这是新闻媒体"社会问题化"的初衷和最终目的。在这里,媒体首先承担了"安全阀"的作用, 美国社会学家科塞在他的社会冲突理论中提出社会安全阀理论(宣泄理论),用以证明社会冲突的正功能。他认为"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①安全阀制度可以排解社会不满情绪,为敌对情绪转移目标、提供替代目标和发泄手段。既然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新闻媒体就必须要直面它,为利益受损者提供发泄不满的渠道。但是,媒体不仅仅有"安全阀(解压阀)"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能使问题得到政府的关注并解决。有些社会问题由于其生成原因的复杂性、累积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但通过新闻媒体的社会问题化,使社会问题昭示于天下,就可能使利益受损者在心理上产生慰籍,通过这种"社会支持"能使利益受损者心中的不满得以发泄,即使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利益受损者也会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调适,并可能会以正确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所谓"社会问题化",是指新闻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对一个时期典型的、具有负向性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进行集中或突出报道,使报道的事项逐步具备或形成社会问题的构成要件,在理论与实践上界定或确认社会问题的过程。社会问题化既是新闻媒体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客观描述过程,又是实现社会风险"前馈控制"的一种有效措施,是新闻媒体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体在"社会问题化"过程中,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舆论机构,拥有区别于政府、学者和普通民众的独特视角与力量。
  政府公共部门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包括五个程序:议程建立(问题构建)->政策形成(预测)->政策采纳(建议)->政策执行(监测)->政策评估(评估)。媒体在这五个过程中大有可为,通过各自具有的传播特点、相应的传播手段,早期预警与积极干预,能使某些具有负向性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置于广泛的社会舆论审视之中,使个别的、局部发生的一些内在联系的具有负向性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在短期内迅速产生聚集效应,使之上升为一个公共议题中的社会问题。
  媒体揭示社会问题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是否能进入到公共政策的"问题构建"中,进而为公共部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公共部门在政策采纳过程中将更倾向于此,能有效地促进政府的积极关注和果断治理,从而能够对真正的社会问题找到正确的方案,成功地"化解问题"。而在"政策评估"过程中,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地位,监督该公共政策执行的力度、品质以及将政策放到实际中去的"贴合程度",判断政策的缺憾,进而谏言,以不断完善公共政策。
  三、新闻媒体促进社会问题治理的实现途径
  1、关于新闻工作者
  培养意识是先决条件。社会问题意识是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的重要构成,是指导、支配社会问题报道行为的观念与动力。其实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和责任感。它体现在社会问题报道行为的各个层面,包括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报道问题、分析评论问题等环节。自觉的社会问题意识的养成,能够引导、推动和影响社会问题报道从新闻资源开发、报道选题策划、媒介渠道选择、情况追踪反馈,乃至推动公共政策制定、促进社会问题治理的全过程。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指出:"重大问题的发现并非如此简单。它不是单纯地例行常规之事,而是一项需要训练有素的想象力的困难工作。"②
  独立的思考和立体的思维。在发现社会问题后,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应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许多新闻并不是记者通过独立的采访获得的。例如,跑"口"的记者一般是到政府机关收集信息和材料,而后坐在办公室里写稿子,只要对所采访的对象工作熟悉,占有大量资料,稍动脑子,勤奋一些,就可以应付工作了。跑"会"的记者就更加轻松自由了,只要参加会议,就可以从被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中,或从大量的工作简报中掐头去尾,就成了"挖出几篇"力作似的东西。这样"复制"出的"新闻稿件",缺乏的是独立思考,媒体缺乏的是公信力,久而久之,这样的报纸、广播、电视就没有人看。这样的记者,人懒了,腿不勤快了,眼睛也"瞎了"。
  这些"官样的文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评,民众不但想了解新闻表面的情况,更想要了解新闻发生的原因、内幕,尤其针对一些被利益集团掩盖的事件,他们的兴趣更大,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独立、自主地去挖掘和揭露新闻背后的故事,独立地获得新闻线索,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然后独立地整理整个资料。
  而立体的思维是如同剥柚子一样,一层层地剥开,寻找需要的果实。深度报道能够通过立体的思维,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挖掘出事件的本质,从而突现新闻事件的有效价值;加之背景的广阔性,说理的思辨性,可以拨开迷雾,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明辨是非,引导人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2、关于新闻媒体
  精心策划选题是有效手段。精心策划的社会问题报道是那些属于真正的"公共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体的麻烦"。对社会问题报道是要以新闻记者特有的职业敏感和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正确评估或预见某些社会问题发展和演变的趋势,揭示其社会危害性,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一个精心策划的社会问题报道,不是停留在对问题单纯的公开发布上,而是围绕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行动。通过对特定问题的集中报道、评论以及开展讨论、组织相关活动等形式,使某个问题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引起公共部门关注。只有这样的策划才有可能实现社会问题化的目标。
  媒体为公共部门做好"智囊团",谏言献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好基础。从公共政策组成来看,媒体是政策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凭借其信息搜集、信息加工和信息传输的能力发挥重大作用,为决策提供了巨大而及时的信息库,并能在信息的广度、深度、速度以及便捷度等方面对公共决策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新闻媒体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充分反映社会问题,给予各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充分讨论的机会,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对问题形成充分全面的理解,提升思考和判断能力,最终做出符合整体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建议。另外,媒体充分提供信息、组织充分讨论的最终方向是引导社会构建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安排。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参与在我国刚刚起步,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媒体的参与必将更加积极主动、涉及的问题也会更复杂敏感,我们的思考也应继续和深入,以把握凸显媒体在公共政策构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旅游业对泰国经济的影响(泰国影视发展前景)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