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采编的方式分析有哪些(电视民生新闻怎么做好)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 65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近年来,各地方台民生类新闻栏目办得有声有色,由于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突出民情诉求,已牢牢扎根于观众心目中,成为百姓茶余饭后必看的节目,武义县广播电视台也与全国许许多多县、市一样,民生类新闻栏目《百姓身边事》,自2007年创办之初,就倍受人们的关注,作为节目的责任编辑感同身受,从栏目诞生之日起,我就全身心投入到采编工作中,经过几年的探索,对责任编辑工作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编辑是整档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编辑的思路贯穿节目的主线,责任重大,笔者觉得,记者、责任编辑要从宏观角度把脉问诊,把好作品脉络,在撰稿、审稿到审片过程中严把六关。

  1把好导向关,弘扬主旋律

  舆论导向是一篇新闻作品的灵魂,是新闻作品主题、观点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是作品是否能经受住政治检验的试金石。一档节目的播出,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符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在采编工作中,都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新闻稿件的把脉点,倘若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背道而驰,将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导向问题具体体现在,有的作品涉及国家法律法规严肃性问题,比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等国策,用夸张拟人、拟物的手法作为讽刺对象,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有的作品有关信访方面的问题,稍有闪失,就会“大意失荆州”,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一些涉及宗教迷信、台胞称呼等政治性敏感话题,还有一些掺杂变相商业广告类的内容,一旦把关不严,节目播放出去,负面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凡此种种,要求记者、编辑在撰稿、审稿时,应深刻领会、理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含义,认真学深学透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政治修养,把不健康的内容消除在萌芽状态。

  2把好真实关,采访要到位

  毋庸置疑,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一篇新闻作品如果失去真实性,就毫无价值可言,新闻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以事实为准绳和依据,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最基本的规律和要求。

  记者在采写新闻作品、责任编辑在审稿中,应特别注意新闻真实性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对任何事物都要客观、冷静、理性地分析,深思熟虑,掂量推敲,慎之又慎,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时,尤其是一些问题曝光类或者反映百姓诉求和心声的报道,采访时要养成多问多记的习惯。尽可能了解得详细透彻一些,切忌凭主观意念,不能仅听一面之词,要问明白事情的缘由,记者应多采同期声,事情的双方,甚至三方都应采访到位,让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记者不抱偏见和主观意念,做到全面、客观、公平、公正报道,避免事态扩大化。如某某村茶园修路遭人为毁坏,某村稻田因受某企业污水排放影响,导致农作物枯萎等等方面题材,记者应当慎重行事,尊重事实,及时与相关部门协商联系,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让当事双方都能接受,心服口服,真正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报道真实性还体现在事物被夸大化,具体反映在对被采访对象对某事物的描述、渲染,比如,采访某养殖场或某基地,主人说,这是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养殖场或基地,还有当你去采访一株名木古树,村民会说,这是全省最大的一株古树,遇到此类题材,记者心里应打个问号,不要轻易下笔,应与相关部门核实查证后,方可下结论。再如,水灾、火灾、车祸等突发性灾害类报道,牵涉面广,被采访对象对灾害受损情况,只有一个大致数据,因此,记者不宜把损失多少的数字写入新闻稿件,采编人员在撰稿或审稿时,要特别留意。

  3把好标题关,文稿更出彩

  标题是一篇新闻作品的集中概括,它涵盖了文中所要表达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优秀新闻作品,其标题同样出彩,所以,标题作为稿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写标题时,我们应该多花点功夫,多费点心思,取好标题,引人入胜。

  电视新闻作品标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写法多种多样,颇有讲究。它与报刊、杂志文章标题,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旦标题字幕出现在屏幕画面上,观众就能一目了然,大致明白报道的内容。因为,电视传媒与报刊、杂志截然不同,电视新闻标题字幕在屏幕上停顿时间非常短,观众靠瞬间感光视觉来理解这篇新闻的主题,紧接着,吊住观众的胃口,接着往下看的兴致,这就要求记者以扎实过硬的文字功底,写出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标题,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如民生新闻《刘汝球:七旬牧羊女,销路愁断肠》、后续报道《山羊有了销路,刘老太喜上眉梢》、《余步云:三十年盖三次房,喜看移民村变迁》、《何永彩:东方茶花春满园,北京奥运我添绿》。此外,电视新闻标题不能写得太深奥、太华丽,观众看得很费劲,也弄不明白啥意思。但是,也不能写得过于平淡乏味,比如报道一起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标题《我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显得简单化、平淡,应当适当带一点文学色彩,把现场所见所闻予以概括提炼,如《两车相撞司机被困,消防官兵奋勇救人》,显然,后面这个标题生动、感染力强、牵动着观众的心。因此,写好标题,对整篇新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把好名称关,采访心要细

  在审稿中,地名人名、职务写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如何避免类似错误,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特别细心,平时养成勤看当地地名册的习惯,尽量做到对本县乡镇(街道)、村、自然村了如指掌,减少差错。

  采访中,记者有时往往疏忽把自然村当作行政村,尤其是一些偏僻山区村,一个行政村由若干自然村组成,且人口少、居住地分散,稍不留意,容易将自然村当作行政村。还有一种情况,有许多村村民习惯把村委会主任叫做村长,村民们心知肚明,村长就是村委会主任,只是村长叫起来顺口,就难以改口了。但是,作为记者就不能仅听村民称呼村长就写村长了,某某村村长的字样出现在稿子上,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编辑审稿时,不能有丝毫松懈,杜绝让村长字幕出现在屏幕上。有的记者在称呼农村人物时,把大伯、大婶、大妈称作先生、女士,这是不贴切的,也是比较忌讳的问题,把张大伯、李师傅称作张先生、李先生,听起来别扭,怪怪的。还有出现人名、职务错误,正职、副职一字之差,张冠李戴。名称差错,看起来是小事一桩,无大碍,可是,倘若把关不严,不够细致,节目一播出,就会铸成大错,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采编人员写稿审稿中常常要涉及名称,大家应引起足够重视,正确使用称呼。

  5把好文字关,至少看两遍

  一篇新闻作品由语言文字组成,新闻语句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见长,适当地融入一些文字修饰词句,则使文章更精彩,它包涵了开头语、正文叙述、段落过渡、同期声、细节描述、现场声、成语形容词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编后话、标点符号等内容。责编审阅一篇新闻稿件至少阅读两遍,方可下笔修改。

  首先文章脉络是否顺畅,重点把关重复句现象,这是较为常见的问题,重复句多了,逻辑性就减弱了。语句重复大多出现在文中上下段过渡句之间,一般出现在同期声前面的段落上,在解说词中被采访对象原原本本所说的话,接着在后面的同期声中又重新叙述了一遍。只不过前者是解说词某某说,后者是同期声。一般表现手法而言,前面解新闻论文发表说词只要大致交待过渡一下,点到为止,然后,尽量用同期声为主,这样现场感强,有说服力,既可避免解说词和同期声之间内容重叠现象,又使语句更为流畅,衔接更趋紧凑,逻辑更为严密。除此之外,除了开头语,正文中出现内容相同的语句也是屡见不鲜。记者应练就过硬的写作基本功,学会舍弃,力求精炼。

  其次,要注意把握上、下篇新闻作品之间串接词的巧妙运用,即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语和编后语的衔接,每一篇民生新闻前都有开头语,由主持人出境。开头语的写作手法不外乎两种写法,各有特点。一种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用最精辟的语言把全文所要表达的主题作了集中概括。另一种为提出问题,叙述此事的种种疑点或谜团,一些蹊跷的现象,然而,没有挑明事情缘由,给观众留下悬念,埋下伏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法。开头语的文字表述颇有讲究,要视新闻具体内容来写,主持人应视具体情况临场发挥。编后话对于民生新闻来说不可缺少,记者、责编、主持人都应养成勤写勤说编后话的良好习惯,有了编后话,新闻就更有力度和鲜活完整,如曝光《公园设施人为破坏,江边护栏不翼而飞》不文明行为的新闻,配上“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呵护,除了相关部门加大处罚力度,呼吁市民要监督和举报这种不文明行为,创造美好和谐的家园”编后话,达到了震慑的作用。一篇民生新闻有贴切巧妙的开头语和编后话,使报道更有深度,更有看点。

  再次,新闻作品适当地增添文学色彩,使观众看了新闻不觉得干巴巴的,在稿件中,尤其是一些细节描述的段落,拟用形容词、成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淋漓酣畅,很有美感,然而,电视新闻语言以朴实明快为主基调,运用修辞手法应把握分寸,比喻恰当,不能过分渲染,夸大其词,如把甘蔗脱皮比喻作跳脱衣舞等。新闻毕竟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大量运用修辞表现手法,记者应根据文中特定环境来确定是否用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另外,还应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使新闻稿件既简洁明快,又形象生动。用扎实的文字功底驾驭新闻作品。

  6把好画面关,节目保优质

  电视新闻责编与报刊、杂志责编不同,报刊、杂志责编在审稿、校对后就已基本完成,而电视则与众不同,在完成审稿组稿后,编辑工作才过半,紧接着主持人出境,画面拍摄、运用是否到位,制作字幕、特技处理、新闻稿件串接是否正确,配音有无差错等,最后把整档节目仔细审核,至少看一遍以上,发现问题,及时更改。是责任编辑把守的最后一道关。

  审片时,责编从画面质量入手,画面光线不足、阴暗,是否用了新闻灯,剪辑画面是否到位,长镜头、短镜头、大景、中景、近景、特写、推、拉、揺、移等拍摄手法运用是否恰当;同期声采制有无音响问题,是否出现同景别,画面有无重复使用现象;有无存在逆光、顶光现象,画面剪辑能否做到动静结合,画面稳定性如何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记者本人,提醒注意改进,从而促使新闻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确保节目播出质量。

  依笔者之见,归纳起来,责任编辑对电视民生类新闻的编排主要把好六关,有的细节不一一阐述。吃一堑,长一智。新闻采编人员在实践中逐渐提高了认识,在撰稿时就意识到了以上这些问题,配合默契,不再重蹈覆辙。从新闻稿件的审阅到一档节目制作完成播出,就像一项浩大的工程,环环相扣,如果某个环节把关松懈,势必将带来负面影响,淡化节目。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日新月异发展,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审时度势,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层层把好采编关,保障节目正常、安全播出,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有质的提高和飞跃。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农业电视节目有哪些)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