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老年报内容(中国老年报app)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 30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报纸上的图片制作过程,对图片应用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图片应用;报纸;摄影
  
  新闻界老前辈穆青同志说过:“摄影报道是 现代 世界性通讯社不可缺少的一翼”,“一个图片,一个文字,是新华社腾飞的两翼,缺哪一个都飞不起来”,“一个新闻单位,对于文字和摄影报道要同等重视,同等爱护,不能厚此薄彼”。
  穆老的这些话虽是对新华社说的,同样适用于其他报纸。如今,对于进一步办好老年报,使新闻摄影这一翼真正飞起来,仍具有指导作用。
  这里着重谈谈老年报图片的应用问题及其对策。
  
  一、图片的特性符合老年人的读报特点
  
  人们读报的目的是要获得信息,而获得信息时首先看重的是形象,图片是版面上最显眼、最能迅速反映到眼里的形象,是报纸上展示的形象信息。这种形象信息是“视觉”的延伸,既能先从图片上得到准确的新闻事实,产生精神上的快意,又可以超越细读文字而耗费时光的速度。图片的直观、形象、生动性,决定了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过目难忘。图片的这种固有的特性,尤为适合于工作经验丰富、生活阅历深,但普遍眼睛不好,记性差的老年人。
  
  二、图片运用应成为老年报办报特色
  
  老年报是份比较特殊的专业报,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老年人。怎样使你所办的报纸更加符合老年读者的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图片的作用不可忽视。这里所说的图片,不单纯指摄影图片,还包括漫画、速写、图表等。
  
  (一)一图胜千言
  新闻摄影在形象性、现场感和感染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文字报道所不及的。它最能体现新闻事件本质特征的最佳瞬间,向读者展示该事件最精彩、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情节和细节,使读者能从照片画面提供的有限信息中联想起事件的前因后果和预期的 发展 趋势,而且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甚至能和画面中的人物产生交流,还能得到美的享受。比如,

  三、图片这一翼还不硬,两翼难齐飞
  
  近年来,各家老年报在图文并重方面做了努力,有很大的改观,图片使用的数量有所增多。但也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版面还出现图片空白;二是新闻性图片偏少,刊头照较多;三是图片采用范围狭窄,好照片不多,还被“涉老”这个框框锁住;四是有随意堆砌组照编排现象。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原因有:
  (一)老年报是份比较特殊的专业报,它的图片稿源狭窄;
  (二)老年报大多没有设专职摄影记者,主要依靠各级老龄委、老干局、老体协或老年摄影爱好者投稿。他们的摄影技术相对不成熟,向报社提供的大量稿件中可选用的图片不多;
  (三)由于老年报的稿费相对偏低,且因版面少采用率低等原故,真正搞摄影的人不愿意将稿件投给老年报;
  (四)有不少老年报采用图片的范围仍限定在“涉老”这个框框上,可选的余地小,因而出现大量质量差且雷同的图片;
  (五)版面编辑对图片的使用仍存有“有你不多,无你不少”的思想,版面安得下就发,安不下就压;
  (六)大部分老年报的印刷质量欠佳,影响了报纸图片的观赏效果。于是,就干脆不用或少用图片。
  
  四、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让图片这翼硬起来
  
  既然图片具有文字报道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又如何让这一优势在老年报办报中得以发挥,使“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成为现实呢?结合云南老年报的做法和自己的采编体会,谈几点对策。
  
  (一)强化总编辑的图文并重意识
  总编辑在版面安排上掌握着生杀权。总编辑对图片的重视程度高,“图文并重”的意识强,图片肯定用得好,反之,连总编辑都认为图片只是美化版面的“填充料”,那么这张报纸的图片运用肯定不会好,更谈不上出图片精品。因此,强化总编辑的“图文并重”意识是关键。首先是重视新闻摄影,亲自组织,亲自策划,亲自落实版面;其次是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闻摄影记者和通讯员队伍;再次是做好总编辑、版面编辑和记者三方协调工作。
  
  (二)强化编辑人员的优先意识
  每个版面编辑要优先考虑、优先筛选、优先处理、优先刊发新闻图片,严格规定每版每期至少刊登一幅图片。同时,在无条件设专职图片编辑的情况下,文字编辑也要学点图片编辑技巧,不能作者怎么拍,编辑就怎么“安”在版面上。
  
  (三)摄影记者要练就独具慧眼
  不少摄影记者常常抱怨,我们天天面对的净是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和事,怎么拍出有新意的照片?这除了考验记者的技术外,更考验记者的“敏感”。除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还要练就在同一场合能拍摄出不同反响的照片的敏感性。在同一现场,你通过调整相机的拍摄角度,改变透视效果;有意识地利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创造不同的景别;通过巧妙用光,取得与众不同的光影效果。
  
  (四)培养两栖采编人员
  由于老年报大多无专职摄影记者,如果采编人员都喜爱新闻摄影,都能了解新闻摄影,能够举起相机拍摄新闻图片或利用新闻事实创作新闻漫画、新闻速写,那对丰富图片内容,搞好图片报道,大有裨益。
  
  (五)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
  社会上对通讯员队伍出现萎缩现象归纳为,“70年代的退休了,80年代的提升了,90年代的下海了”。针对这种现象,云南老年报先后在昆明、玉溪、曲靖等地州市举办通讯员培训班,邀请老龄委、老干局、老体协工作人员中喜欢新闻报道的同志参加,培养新闻报道骨干分子。从省市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中培养通讯员。同时,利用老编辑的老关系,团结了一批漫画家及新闻速写爱好者。
  
  (六)加强协调与配合
  加强总编辑、版面编辑、摄影记者的沟通、协调。总编辑总揽版面安排,掌握生杀权;编辑对摄影报道具有操控权;摄影记者掌握了拍摄的主动权。三方既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也要加强协调与配合,尤其是编辑与记者更需要配合默契。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报道中,编辑的操控越要提前,从获得新闻线索那一刻起,编辑与记者的思维火花就要碰撞到一起,以求达成共识。而摄影记者既然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权,更要主动与编辑联系,除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外,摄影记者要主动把掌握的新闻采访线索告诉编辑,谈谈自己的构思,征求版面编辑的编排意图,以避免版面编辑想要的照片记者没拍到,记者辛辛苦苦拍来的照片却被编辑无情地枪毙了的尴尬局面。
  由此看来,只要把图片采用与文字采用同等重视,同等爱护,不厚此薄彼,新闻摄影这一翼一定能真正飞起来。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美国传播学博士项目(美国传播学博士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文)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