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是什么(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 14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本文以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以量化研究为主的方法对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进行描述。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媒介形象 大学生
  
  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构建的信息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闻报道所使用的话语在潜移默化中为人们建构了意识形态,形成了我们的认知框架和模式。媒体是形象的“加工厂”,人们对某一群体的了解,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形象再现。新闻报道对社会某一群体形象的呈现,实际上也反映了媒体对这一群体的意义建构。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本研究把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界定的“大学生”概念是指作为群体的大学生,而非指具体某个或某一类大学生。研究样本涉及我国全日制高等学校(包括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以及各类民办高校的大学生,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研究文本全部来自新浪网的爱问新闻搜索,搜集到的样本包括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具体操作方法是:以“大学生”为标题,对标题中含有“大学生”的新闻报道进行搜索。这种搜索既是出于对文本纯度的考虑,同时符合我国新闻媒体的普遍新闻价值观,即在新闻标题中凸显报道的相关主体。
  笔者将研究样本采集的时间跨度定为一年(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目的是为保证样本的覆盖面,避免因抽取到某一特殊时间段的新闻,而使得某一新闻主题过分突出。在具体日期选取上,搜索每月的5日、15日、25日的相关新闻,即每月的上、中、下旬各一天,既考虑到时间上的均衡,也避免了一些重大和特殊日期给研究带来的影响。采用上述方法,得到新闻样本1862个,因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位在以“大学生”为主角的事件性新闻报道体裁上,故在统计之前,人为剔除了一些新闻评论类文章,非事件性报道以及大量重复和无效的新闻样本共计879个,最后得到研究样本883个,样本利用率47.42%。
  
  二、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分析
  
  通过对883个新闻样本的研究发现,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闻事件报道主题主要分布在以下方面:就业和创业,学习,消费,恋爱,自杀、犯罪,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和其他等方面(详见表一)。由于概念界定上存在一定难度,笔者只对含义较清晰的以上六个类别:就业与创业、学习、消费、恋爱、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自杀与犯罪进行了统计,其他不易做归类的新闻标题统统归入了其他类,其他类包括:与大学生活无关的事件以及一些难以归类的事件。
  在前六大类别中,就业与创业报道所占比重最大,占研究样本的三分之一还多;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报道也占有不小的比例;而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习的相关报道却寥寥无几。
  
  综合所选新闻报道样本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出以下六种类型:
  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形象——喜忧参半
  在研究样本中占三分之一比例以上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报道,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新闻报道对就业中的大学生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呢?在对364篇关于就业和创业的报道中,笔者对大学生在这类新闻报道事件中的形象定位作了分类统计,分为:积极形象、消极形象和中性形象(见表二)。
  从图中可以看到,新闻报道呈现出的大学生形象出现了消极和积极并重的情况。大学生的积极形象和消极形象分别通过以下方面表现出来(见表三):
  


  在创业的新闻报道中,“破烂王”“羊倌”“洗车工”等字眼频繁出现,大学生多以追求梦想,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形象出现。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立精神,有强烈的挑战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因素,但面对创业实践,大学生又明显感到了自身素质,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为追逐梦想,选择从最底层和最不起眼的行业做起。根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有85%以失败收场。①而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失败与困难等方面,新闻报道则鲜有关注。
  在就业报道中,大学生的积极形象是现代大学生调整心态,抓住机遇,积极面对挑战的最好写照。经历了1999年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实现了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精英形象逐渐在人们心中瓦解。 “大学生保姆”“高端家政”“大学生村官”“服务生”等等,既是对传统大学生精英形象的颠覆,又体现出现代大学生理性的求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本次研究来看,网络媒体对从事“保姆”“服务生”等职业的大学生过分关注,“上海首位大学生职业奶妈正式上岗”“外语系大学生担当涉外管家”等类似的新闻频繁出现,而现实中,许多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其他的工作岗位,媒体鲜有报道。
   面对就业压力,有的大学生选择消极应对,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些不体面,工资不高的工作,如销售类工作等,仍是大学生不愿选择的。在塑造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形象中,将大学生与民工、保姆等职业相提并论,似乎是有些新闻媒体乐衷的报道手法,“民工市场半月来了60名大学生‘经验’仍是门槛”“ 大学生保姆双选会上演全军覆没”等,媒体的态度几乎都认为大学生“要价偏高、爱挑活儿以及心气高”, 太过计较“名分”,应该“自降身份” 应该抛弃这种“门第观念”。
  2.热衷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在883个研究样本中,有215个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报道样本。在研究中,笔者将标题中带有“志愿者”“无偿”“义工”“献爱心”等字眼的报道都纳入“社会公益活动”主题,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报道有137个,占215个样本的63.72%。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勤工俭学、暑期实践等;公益活动包括:环境保护、反盗版、维护交通安全、无偿献血、捐献骨髓、帮助患病和生活困难的同学、帮助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人等、志愿服务基层、农村和西部地区等。
  此类新闻报道体裁多为消息,请看下面一则新闻:
  浙工大学生为慈善献爱心②
  早报讯 7月13日,浙江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分队在西湖边开展了一次主题为“爱在西子湖畔 情洒天堂故乡”的慈善公益宣传活动。
  天气闷热,酷暑难耐,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没有说过一个“累”字,都积极地向来往的行人做着慈善事业的宣传和介绍,积极呼吁广大市民前来参与。在做问卷调查时,有时也会受到行人的冷落和刁难,但同学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直坚持到所有问卷发放回收完毕。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工作对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意义,并热衷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多数媒体在此类报道中,使用“积极”“坚持”“爱心”等字眼,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典型的正面形象。
  3.高消费和缺乏理财能力
  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呈现高消费、超前消费,经济上依赖父母,而财商和理财能力偏低的整体形象。关于大学生消费的新闻多以调查类和评论类报道为主,内容涉及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上:“超前消费大学生难挡透支卡诱惑”、“大学生不顾父母窘迫狂消费” 、“大学生消费多靠父母,被侵权时48%认倒霉”、“透视大学生卡奴生存方式”、“大学生财商低 调查七成受访者算不出贷款利息” 等等。
  超前消费大学生难挡透支卡诱惑③

  ……
  据悉,办这种卡的同学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因为大一学生刚入校,父母还未完全放手;而大四学生流动性大,追款不便,所以,银行的推销目标锁定了这批人群。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理财观念尚未成熟,很容易被周边氛围带动,盲目产生消费冲动。一位打扮时尚的女生说:“以后不用为看上了漂 亮衣服,但卡里没这么多钱而犯愁了!”也有同学认为:“办卡本来就是让自己有更多的‘私房钱’,所以不想让父母知道。”
  ……
   请同学们想想,你挣钱了吗?你有资格超前消费吗?你这是在透支父母的血汗啊!
  结尾句:“请同学们想想,你挣钱了吗?你有资格超前消费吗?你这是在透支父母的血汗啊!”为整篇报道奠定了话语基调,也体现了媒体的价值立场,这种以报道加评论的手法在消费类报道中十分普遍。
  4、婚恋观开放
  研究样本中的大学生呈现出婚恋观开放的特征。在23则报道中,出现“同居”等字眼12次,个人本位主义、忽视传统道德、片面追求享乐的倾向突出,例如:“女大学生征男友过节”“高年级大学生争补黄昏恋”等等。
  下面一则报道是媒介对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典型描述:
  调查显示七成大学生不介意婚前性行为④
   “在青少年性观念日益开放的情况下,相关的性教育急待跟进。”在日前举行的“心系女性—玫瑰绽放校园行”启动仪式上,北大医院妇产科郑淑蓉教授强烈呼吁说。
  她列举了一组对2600名大学生调查后的数据: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普遍比较开放,“不刻意追求,但感情成熟时,也不介意发生”的占70.4%,认为“不道德”和“不应该”的仅占7.2%。而承认有婚前性行为的,男生达29.7%,女生达12.9%。……
  市场经济在带来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方面积极的、革命性变化的同时,其功利性与道德性的内在矛盾,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和个人本位主义。这些变化给大学生的婚恋观带来极大冲击,使得他们在恋爱和婚姻中,自主意识增强,择偶注重人品与个人体验,但也出现了个人本位主义、忽视传统道德、片面追求享乐并存等一系列倾向。
  5.犯罪报道中的弱者形象
  关于犯罪的报道有52则,自杀的报道有5则。在犯罪报道中,大学生以被害者形象出现的有31则,占59.62%;大学生实施犯罪的有21则,占40.38%。大学生因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而成为被害人的报道在犯罪报道中占很大比例,如“大学生误入传销陷阱,抛纸币报警获救”“19岁少女自称网络美少女骗光大学生万元学费”等。在这些报道中,大学生被呈现出“好骗”“易上当”的形象,请看下面一则报道的导语:
  19岁少女自称是网络美女骗光大学生万元学费⑤
  5月13日,海口市公安局刑警队接到多名群众举报后,在临高沿江北路富罗江宾馆,抓获一名以网络美女头像冒称自己,以网恋的形式疯狂诈骗大学生钱财的女骗子。女骗子年纪只有19岁,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却让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甚至把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全骗光了。 …….
  “诈骗手段并不高明” “却让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 “甚至”等词句的使用,透露出媒体对大学生“如此好骗”的惊讶态度。
  6、略显消极的女大学生形象
  所有研究样本中,有85则以“女大学生”作为新闻标题的报道,呈现出的形象大致分为三类,见表四:
  表四:
 
  女大学生的消极形象明显多于积极形象,占整体数量的68.24%。本文界定的消极形象指女大学生的负面形象和其作为弱者的形象,主要包括:
   违法犯罪者,如“返校途中见财起意 风华正茂女大学生成为盗贼”。
   受害者如:“女大学生街头追贼被刺两刀无人相助”“女大学生遭3名匪徒抢劫 消防战士奋勇施救”“女大学生列车钱财被盗 沿途铁警联动揪出惯犯”。
  身患疾病者,“女大学生捐骨髓 不料查出白血病”
  心理不健康者:如“女大学生厌学 母亲征寻良方”。
  生活困难者,如“不忙就业忙相亲 三大压力让女大学生成急嫁族”。
  其中,以受害者形象出现的最多,有31个,占负面形象的53.45%。受害者成为新闻报道中女大学生形象的主体。
   积极形象包括:“河北一女大学生创办报恩网”“患癌女大学生选择自强”“女大学生开起小面馆”“女大学生网上追缉骗子版主 嫌犯网吧落网”等,女大学生的积极形象特征并不显著,报道主题不集中,可以说女大学生的正面形象和积极风貌未能充分展现。
   关于女大学生的研究样本中涉及“性”的有26个,占30.59%,;涉及女大学生“求职”的位居其次,有19个,占22.36%。
  
  三、简短的结论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以消极和负面形象稍多。大学生群体是新闻报道中大学生媒介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新闻报道的信息源,媒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学生现状的描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面对社会转型,当代大学生身上既体现出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进步潮流和积极向上的一面,又有着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各种消极思想与心态。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特征无疑应该全面反映在以大学生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中。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媒体报道并没有完整呈现出现代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完整形象,对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对从事家政服务、村官、服务生、保安等职业以外的大学生鲜有报道。对大学生婚恋观和消费观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大学生的特有社会价值观,但报道内容过于单一,两性观念开放和高消费的大学生媒介形象,并不能全面反映现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过于消极的女大学生形象和大学生在犯罪报道中的弱者形象,则体现出了媒体对大学生形象塑造中的歧视和偏见。
  
  注释
  丁三青:《大学生创业心态及其流变》[j],《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2期。
  .cn.2006.07.15.05:16来源:今日早报
  .cn 2006.10.25.09:34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cn .2006.12.04.10:44 来源:人民网
  .cn. 2006.05.16. 10:38.来源: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根据最近的新闻谈谈你的看法(最近的新闻以及对新闻的看法)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