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媒介融合对社会的影响(如何看待报网融合)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 53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035-02
  一、关于选题
  随着媒介发展日益丰富,媒介融合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报纸是最早的大众媒介,也是受新媒体冲击最严重的媒介。不论网络对报纸的冲击如何,报纸一直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报网融合是最主要的选择途径。其最初的形式是报纸网络版,即 “报纸的电子版”;之后,开始建设新闻网站,以及打造“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全媒体”采编播模式、“全媒体编辑部”等,进一步拓展报网融合之路[1]。
  报网融合是最早的媒介融合形式,但关于报网融合的研究却不是太全面,也不够深入。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从数据上描述报网融合研究的现状,分析其不足,指出这一研究方向有待完善和强化的地方。
  二、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论文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首先是搜集材料,即在中国知识网上以“报网融合”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索到137篇文章,经过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有123篇文章符合研究主题。然后根据对123篇文章进行数据统计,结合论文具体内容做进一步分析,最终进行描述性总结。
  通过对123篇文章进行整理,根据文献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分析的类目包括:年份、区域、报纸类型、业务类型、涉及内容和范围6个方面。
  1.年份。年份的划分主要根据论文发表时间,从论文统计的实际情况来看,从2004年开始,本统计于2011年3月完成,故共有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八个年份。
  2.区域。区域主要是根据论文中报纸所在的地域进行分类,分为内地、香港、美国和其他(指没有任何区域指向)。
  3.研究范畴。研究范畴按照论文的普适性分为个案和普遍。个案指研究对象是具体的某份报纸,普遍指研究对象没有具体针对性,研究范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4.研究类型。研究类型主要是针对论文内容,看其主要是关注相关理论研究还是着重实践分析,分为理论探讨型、实践分析型、二者兼有型三类。
  5.报纸类型。报纸类型包括:党报、都市报、军报、高校报纸。党报是指党政机关报;都市报是指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具有明显市场运行特征,新闻性与服务性并重的综合性日报[2];军报是指部队的机关报;高校报纸是指各高校主办,主要在校园发行,用于学校之间交流的报纸。
  6.业务类型。将论文研究涉及的业务类型分为评论、摄影、视觉、采编模式、品牌营销、舆论。
  三、研究发现
  1.从统计数据来看,关于报网融合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2008年起迅速增加,之后不断加强,2010年达到一个高峰,具体篇数和比例见表1。
  表1 年份统计
  年份篇数百分比
  200410.8
  200500
  200610.8
  200764.9
  20082217.9
  20093326.8
  20105846.3
  201121.6
  国内报网融合的实践始于1993年的《杭州日报》,而关于报网融合的研究却很难有一个准确时间,从统计的论文来看晚于实践,始于2004年,即李宝国的《高校报网融合发展与校园媒体传播》。2008年,自山东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开始全媒体探索之后,全国各报业集团纷纷尝试报网融合之路,报网融合的形式越来越丰富,这方面的研究也在这个时间点上开始增加,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2010年共有58篇,比例达到46.3%(从篇数上来看,2011年仅有2篇,不符合上升趋势的描述,这主要是由于本文的统计是2011年3月,这一年的相关论文不完整)。按这一趋势,未来研究将快速增加。
  2.从对区域的统计来看,研究不止局限于本国,也有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相关实践。其中主要涉及到的区域是内地、香港和美国,论文分别为28篇、1篇、10篇,所占比例分别为22.8%、0.8%、8.1%。剩下的84篇论文是没有具体区域指向的,占68.3% 。
  报纸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城市的经济水平。内地涉及到的具体报纸有《都市快报》、《兰江导报》、《苏州日报》、《新华日报》、《现代金融》、《南方周末》、《新民晚报》等,涉及到的报社及报业集团有中国日报社、杭州报业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青报集团等,涉及到的城市有杭州、苏州、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这些媒体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反映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报业发展较快,报业竞争激烈,说明其报网融合实践走在全国前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所有论文中仅有一篇涉及到西部地区,即茹坚的《报网融合 开拓西部媒介新天地》(见于2007年6月的《新闻战线》),反映了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的报网融合之路发展缓慢。但西部地区的报网融合现状究竟如何,与东部地区有多大差距等问题是有研究价值的。且近几年,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西部的报网融合也有了较快发展,故关于西部地区的相关研究有待丰富和拓展。
  3.结合研究范畴和研究类型来看,关于抽象的理论太多,重复性较高,对实践经验的介绍略显不足。
  从论文研究范畴来看,涉及到具体个案较少,更多的是普遍现象,具体篇数分别为26和97,比例分别为21.1%、78.9%。从研究类型来看,理论探讨为主,实践操作为辅,具体情况是:理论探讨共97篇,占78.9%;实践分析3篇,占2.4;二者兼有的共23篇,占18.7%。
 个案研究具有原创性,主要是对实践的介绍和分析,能丰富相关研究领域的案例,为理论研究提供数据和案例。普遍现象研究是对某一种普遍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一定结论(有些能称之为理论,有些不能,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偏向理论探讨。从数据来看,个案研究不足,具体实践的介绍和总结有待完善,普遍现象研究偏多,理论研究缺乏事实支撑。在未来,个案研究及反思性研究具有较大空间。
  4.从论文涉及到的报纸类型来看,以政党性报刊为主,高校报纸和军报占有一定数量,都市报等市场化报纸较少,没有具体报纸类型的最多,具体篇数和比例见表2。
  表2 报纸类型
  报纸类型篇数百分比
  高校报纸118.9
  军报97.3
  都市报86.5
  党报1915.4
  其他129.8
  无6452.0
  报网融合是报纸在面对新媒体冲击下,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应对策略和途径。从目前中国的报业市场来看,市场化程度越高的报纸受新媒体冲击越严重,所做的报网融合尝试越多,报网融合的产品越丰富。就高校报纸、军报、都市报和党报而言,都市报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报纸,但从统计的论文来看,关于都市报(狭义上的)的论文是最少的。随着整个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党报在不断探索和实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之路,不少党报已全面实现市场化,称得上广义上的都市报。即使如此,关于大众化、市场化报纸的研究仍有限,还有一定研究空间。
  5.从研究主题来看,论文涉及的主题很广泛,但关于评论、采编、经营模式等具体业务的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关于整体趋势等概念性的研究,具体篇数和比例见表3。
  表3 涉及业务类型
  研究主题篇数百分比
  评论21.6
  摄影21.6
  采编模式10.8
  视觉32.4
  品牌营销10.8
  舆论64.9
  其他10887.8
  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报网融合研究的主流是大而抽象的研究,即关于报网融合的概念、应对策略、趋势等,同时也出现了少数关于报网融合中具体业务的研究,比如评论、摄影、采编模式等,说明报网融合的研究已经不止停留在表层。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随着报网融合的深入,报纸已逐步追求超越报纸电子版、建立网站、开设微博等形式上的更深层次融合,并开始反思在报网融合过程中,报纸究竟需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不被网络淹没等问题[5]。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关于报纸在报网融合过程中如何做好和改进评论、摄影、舆论、采编模式等传统业务的研究既有现实价值,也有理论意义,但这样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媒介融合是当今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冲击时不可逃避的选择,尤其随着多媒体的日益发展和多元,媒介融合的方式和产品都将越来越丰富,相关研究也将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关于其中的报网融合研究就有了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论文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于西部地区的报网融合研究有待丰富,对于市场化媒体(尤其是都市报)的报网融合研究需要加强,个案研究有待拓展,理论研究有待深化等。这些归纳总结既是对已有研究的描述,也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待改进,比如时间的局限性、类目的确定不够科学等。另外,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些地方的总结还不够深入。最后,本文统计的论文有限,且随着新的研究论文出现,本文的观点有待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孔纬.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发展方向的思考[J].传媒观察,2011(3).
  [2]陈强,郑贵兰.1995~2005:中国都市报十年研究实证分析[J].中国报业,2006(11).
  [3]陈国权.新媒体拯救报业?[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视频媒体的发展趋势(网络社交媒体的特点)上一篇: 报社新闻采编笔试题(党报中社会新闻的特点与采编策略的创新思路)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