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灵枢·九针论》:“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其中“苦走血,咸走骨”在《太素》卷二《调食》中记为“苦走骨,咸走血”。本文通过心配土说以及《灵枢·五味论》、《素问·宣明五气篇》等篇中的相关经文论证《灵枢·九针论》最初的经文应当是:“酸走筋,辛走气,苦走骨,咸走血,甘走肉。”
关键词:灵枢 九针论 五行配属 古文经学 太素
在《灵枢·九针论》记载着:“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似乎完全符合现今的五行配属:五味入于五脏,酸味入于筋(肝主筋),辛味入于气(肺主气),苦味入于血(心主血),咸味入于骨(肾主骨),甘味入于肉(脾主肉)。但许多书的注释却写着:“苦走血,咸走骨”这两句,在隋唐时期的医学家杨上善的著作《黄帝内经太素》卷二《调食》中记为“苦走骨,咸走血”[1],不符合现今的五行配属,这是什么原因?
心配土说与心配火说
自汉代开始就存在着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两派的争论。两派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五行与五脏配法的不同。古文经学认为:脾属木,其味酸;肺属火,其味苦;心属土,其味甘;肝属金,其味辛;肾属水,其味咸。本文将它称作心配土说。今文经学认为:肝属木,其味酸;心属火,其味苦;脾属土,其味甘;肺属金,其味辛;肾属水,其味咸。本文将它称作心配火说。
心配土说与《灵枢·五味论》等篇
《灵枢·五味论》:“酸走筋,…咸走血,…辛走气,…苦走骨,…甘走肉。”这几句,若用心配火说来讲,是讲不通的:气病(肺主气),不能多食它的本味——辛,肉病(脾主肉)与筋病(肝主筋)也都不能多食它们的本味——甘与酸;可血病(心主血)却不能多食咸,咸与心的本味苦呈反侮关系;骨病(肾主骨)却不能多食苦,苦与肾的本味咸呈相克关系。若用心配土说,则很容易理解,全部是反侮关系。
如果仅仅是《灵枢·五味论》中的一段文字记载,孤证不立,很难让人相信有一派医家使用的五行配属是心配土说。但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也有类似的记载:“五味所禁,辛走气,…咸走血,…苦走骨,…甘走肉,…酸走筋…。”这段文字也使用的是心配土说。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内经时代确有一派医家,他们使用的五行配属是心配土说,他们的部分文章被收入了内经。
3 心配土说与《灵枢·九针论》
《灵枢·九针论》记载的“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符合心配火说。但若将“苦走血,咸走骨”改为杨上善《太素》中的“苦走骨,咸走血”,则符合心配土说。杨上善做为一名医学家,奉敕编撰《黄帝内经太素》,应当不会随意改动内经经文。笔者认为,最初的内经版本中的《灵枢·九针论》中的经文应当是心配土说的“苦走骨,咸走血”,与《灵枢·五味论》以及《素问·宣明五气篇》等篇相符,均为心配土说。
4 结论
综上,内经时代有一派医家,他们使用的五行配属是古文经学的心配土说。《灵枢·九针论》最初的经文应当是:“酸走筋,辛走气,苦走骨,咸走血,甘走肉。”杨上善在编撰《黄帝内经太素》时看到的也是这样的经文。后世医家在抄写或者编辑内经时按心配火说将经文该为了“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
参考文献:
1 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第一版第1次印刷.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41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