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药学论文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控制)

2022-11-06  本文已影响 20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艺提取、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制粒等工序精制而成的一种粉末或颗粒状制剂,供中医临床配方时使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就已采用这种新的饮药形式,患者服药时将每味单味药合而冲之,即冲即服,即所谓“以冲代煎”。它突破了传统中药饮片混合煎煮的应用形式,具有免煎易服、作用迅速、成分完全、安全卫生、携带方便等优点,既满足了临床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需要,又有利于药房调剂和药材资源的深度开发及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1研究现状


1.1投料饮片研究


中药材原料主要针对药材的品种、产地的研究,以保证原料药的质量可控。中药材种植广泛,但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等生态原因及生产技术的差异,使各地生产的药材中有效成分、农药残量、重金属含量差异也相对较大。为此,部分企业相继投资,在药材的地道产区建立自己的规范化种植(GAP)药材基地,以保证其质量。传统饮片在原料药的选取方面则较混乱,无法严格控制原料药品种及产地。


1.2制备工艺研究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在生产工艺及设备方面大都采用水煎煮提取,部分品种辅以乙醇渗漉、水提醇沉、挥发油提取等工艺,制得的清膏浓缩后,加辅料制粒。日本制造汉方颗粒时大都采用水提工艺及温度较低的动态温浸工艺;在提取物的浓缩方面,采用逆渗透浓缩、冷冻浓缩、薄膜浓缩和离心薄膜浓缩新技术;在除杂方面,多应用离心、高速离心或超滤技术;在干燥工艺上,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最为常见;在挥发性药材的处理上,采用提取挥发油再喷入颗粒的方法。此外,挥发油经13—环糊精包合后再与干燥提取物混合制粒的技术,很大程度上保存了挥发性的有效成分,并使产品的稳定性增强,口感良好。在配料方面,我国常用的辅料是蔗糖和糊精;在包装方面,大都采用复合型铝箔包装,使其具有更好的防潮效果。由此可见,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大都为水提取,再采用合适的浓缩、干燥方法进行处理,最后成型。


1.3质量标准研究


目前,包括江苏江阴天江药业、广东一方药业有限公司等几个厂家已对400多味常用配方颗粒建立了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含量测定、浸出物测定等相关检验项目,其中,含量测定大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如对天麻、川芎、丹参、连翘等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测定。此外,在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真伪鉴别方面,采用了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其中运用红外指纹图谱技术较多。指纹图谱鉴别配方颗粒品种,采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与仪器,使配方颗粒标准有所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准确鉴别配方颗粒的品种,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了依据。


1.4临床研究


刘星对三利降脂方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组成的复方(单煎)与同一复方的传统饮片标准汤剂制成的颗粒(合煎)进行了60例临床等效性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二者在降血脂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唐波[i21分别用配方颗粒与饮片配方葛根苓连汤精制颗粒治疗湿热泄泻。结果表明,有效率配方颗粒组93.4%,饮片配方组90%,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配方颗粒组934%,饮片配方组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配方颗粒疗效优于传统饮片的葛根芩连汤精制颗粒。戚操其等[131选取120例寒湿阻络型痹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组成的祛痹汤治疗。结果表明,2组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方颗粒组临床治愈率稍高于饮片组。刘百祥对48例寒哮、热哮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治疗组采用配方颗粒组成的小青龙汤、定喘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结果表明,有效率治疗组85.4%,对照组81.3%,无显著性差异(P>0.05)何玲对7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比较牛黄汤及其改革剂型牛黄配方颗粒的疗效,其中配方颗粒组40例,牛黄汤组38例,均以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积分的改善情况为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有效率牛黄配方颗粒组87.5%,牛黄汤组89.5%,经Ridit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配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某些疗效甚至高于传统饮片。因此,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新的饮片形式,具有良好的临床基础。


2存在问题


2.1单煎与合煎


目前,针对中药配方颗粒单煎与合煎的争论尚未休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2种观点开始也有所共识。首先,合煎并非中药制剂的唯一工艺,几百种中药也不可能只存在唯一的提取方法;其次,合煎过程较为复杂,某种化学成分在其间可能出现或消失,甚至产生新的化学成分。分煎工艺与合煎工艺的合理性要结合处方具体分析,或许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大多是一致的,少数则各有优劣。


2.2质量标准


虽然中药配方颗粒具有的优点较多,但人们对其在不具备饮片外形后的真伪鉴别和优劣评价一直存在疑虑。广东一方药业有限公司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原药材的质量和工艺控制、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制订了402种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使中药配方颗粒的真伪鉴别和优劣评价开始有据可依,产品的稳定、均一、安全、可控性也因此有了技术保证[171。笔者认为,中药配方颗粒不仅仅是单味或多味中药制成的颗粒剂,其标准与一般的颗粒剂相比,应更加完善。除按照《中国药典〉〉颗粒剂相应规定进行检查外,应有更多的检测指标或检查项目尽量阐明制剂中的各种有效成分,才能显示出配方颗粒与一般颗粒剂或传统饮片的不同。


2.3规格


有关中药配方颗粒的规格问题,国内业界对此并未统一。以天麻配方颗粒为例,有每1g颗粒相当于6g生药,也有每2.5g颗粒相当于5g生药的,考虑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有关天麻的用量为3g~9g,结合本次实验研究,天麻配方颗粒规格暂定为每1g颗粒相当于4g生药。对配方颗粒的规格还需做进一步研究,以使配方颗粒标准更加规范,利于调剂。


2.4等效性研究


余子川等采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HPLC法及氨基酸分析法对二陈汤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配方颗粒色谱图反映出的化学成分与传统煎剂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贝立民以单味中药配方颗粒配平胃散、桑菊饮、三仁汤和逍遥散,与传统饮片水煎剂作对照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表明,有效率4种配方颗粒分别为85.7%、92%、91.7%和86.7%,传统饮片分别为92.8%、92%、83.3%和93.3%,2组疗效基本一致。由此认为,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在生物等效性方面差异不是太大。因此,中药配方颗粒的等效性研究已提上日程,从这方面说明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说服力。


2.5销售情况


目前,配方颗粒市场的开拓与中成药新药相比较为缓慢,原因之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据资料显示,配方颗粒使用者中有86%的患者是从医师处方中得知。因此,其可参照其它药品有效的宣传方法,如以科普及学术方式分别向患者及医师宣传,使其能主动使用配方颗粒,如此局面就大为改观;宣传上需注意定位准确,配方颗粒可为患者及医师在配方时增加一种选择,但在临床比较时不能全盘否定已有的传统用药方法。上述问题若不引起注意,则易引起学术界的反感。


3结语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如果不提高自身水平,其生存空间将会受到威胁。作为中医药现代化的项目之一,中药配方颗粒规范化研究的实施,必将推动和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质优价廉、为国际认可的现代中药,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作者:周霞万军12,吴纯洁,杨俊芸2(1.西南交通大学药学院,峨嵋市614202;.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市610072)


第2篇: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分析方法的应用阐述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按一定的生产工艺制成提取物与适当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供临床调剂使用的颗粒剂产品。


数千年以来,中医临床使用的传统中药汤剂是辨证施治、个体化配方,临用现煎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现用现煎的“不方便性”和疗效上的“不确定性”就显现得越来越突出。一方面西方人在观念上不接受患者自己煎煮中药的用药方式,另一方面这种服药方法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不相适应,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中医药在国内外,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和推广。这种情况下中药配方颗粒应运而生,该剂型是20世纪90年代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产物。在这以前,配方颗粒在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早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中国大陆地区,直到2001年


中药配方颗粒才开始正式纳入到中药饮片管理范畴,目前已经有6家企业获得SFDA认可作为中药饮片改革试点单位,研制和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颗粒剂不但在国内30个省区的1000多家中医院里使用,一些厂家的部分产品还远销到国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和地区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替代品,虽然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有许多优势,但是仍有部分专家学者对中药饮片的这一改革表示担忧,主要包括:在饮片原有的外在的形态特征消失后如何进行真伪鉴别,用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混合配方后与传统饮片混合煎煮出来的汤剂是否等效等。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标准,解决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真伪鉴别、质量的优劣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价等关键技术问题,一直是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致力解决的重点内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7月26日颁布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来源、炮制、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项目。江阴天江、广东一方、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等国内6家配方颗粒试生产企业近年来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质量控制方面已初步建立了原材料入选标准、浓缩浸膏内控标准、半成品质量控制标准、包装规格和包装材料标准;同时应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以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对中医药事业现代化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以上这些分析方法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TLC)法是对组分体系特别是中药成分分析的重要手段,既可用于定性,也可用于定量,具有分离和鉴别双重功效,且快速、经济、使用范围广。李进明应用TLC法对板蓝根、酸枣仁传统饮片与其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将板蓝根药材和配方颗粒分别用乙醇超声提取,用硅胶G薄层定性鉴别,展开剂为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显色剂为茚三酮试液,结果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酸枣仁药材与配方颗粒用乙醚、甲醇分别回流,用硅胶H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展开剂为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液),显色剂为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结果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对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定量鉴别方面,马成花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利舒康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量,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扫描波长为345nm,点样量在0.039〜0.195咫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1%,RSD值为0.84%。


应用TLC法进行配方颗粒定性鉴别和定量鉴别,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显色容易;展开速度快,一般仅需15〜20mm;适用范围广,特别适合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由于目前国内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均是单味药的配方颗粒,涂瑶生等对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已收载TLC法的品种按照药典的规定进行检验,对《中国药典》未收载TLC鉴别的部分品种,鉴别了沉香、郁金、泽泻等。对药典中部分仅采用与对照药材进行TLC鉴别的药材,各企业及研究机构自制对照品,胥秀英等增加了茯苓对照品的研究。


2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定量检测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检测器种类多、稳定性好等特点。且不受样品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样品中大多数成分均可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分析检测,是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含量测定和构建指纹图谱的主要方法之一。


徐海波等用HPLC法比较了不同厂家生产的葛根、黄连、当归配方颗粒质量,采用LichrospherCi8色谱柱(200mmX4.6mm,5叫),葛根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为250nm,体积流量1mL/min;黄连的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乙腈(70:30),检测波长为270nm,体积流量1mL/min;当归的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30:70),检测波长320nm,体积流量1mL/min。


中药及其复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其疗效是多组分、多靶点的综合表现,检测当中的任何一种或者一类成分都不能完全代表某味中药或者复方,所以目前的化药质量控制模式不适合中药,而指纹图谱是一种比用单一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方法更切合中药特点的模式。


HPLC法与气相色谱法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供试品不受样品蒸汽压和热稳定性的限制,适用范围广,目前已成为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最常用的方法。HPLC法的检测器在中药指纹图谱中具有很大优势,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光谱信息整合在1张图谱中,可以得到三维谱图,适合分析成分复杂且有紫外吸收的样品,而中药材里的黄酮、蒽醌等活性成分大多数均有紫外吸收,因此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非常适合中药成分的检测。


王丽莉等通过HPLC指纹图谱比较了麻黄汤(麻黄、甘草、桂枝和苦杏仁组方)配方颗粒剂与其传统汤剂的主要指标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色谱柱为KromasilC18(200mmX4.6mm,5叫);流动相A相甲醇,B相0.01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磷酸调pH3),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nm;体积流量0.8mL/min;为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的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马跃平等通过HPLC指纹图谱考察组成泻心汤的大黄、黄连、黄芩配方颗粒剂与标准汤剂主要指标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色谱柱KromasilCi8(200mmX4.6mm,5叫);流动相A相甲醇,B相含0.02mol/L磷酸二氢钾的0.1%磷酸水(pH3),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体积流量1.0mL/min。发现两者主要指标成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泻心汤配方颗粒剂含量较高。


束雅春等通过比较银翘散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柱为YMC-PackODS(250mmX4.6mm,5叫),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C,进样量5^L。结果发现二者色谱图形和相对应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基本相似,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部分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尤其是银翘散配方颗粒汤剂大多数化学成分的含量只是传统饮片汤剂的1/2,个别化学成分只达到了1/3。


3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IR)法是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结构的常用手段之一,在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分子结构的研究方面,具有高度的特征性。在中药配方颗粒失去其原有的传统饮片形态学鉴别特征后无法进行定性鉴别的情况下,IR将是中药配方颗粒宏观定性鉴别的一个强有力的检测手段,从而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分析鉴别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田进国等[16]通过IR测试了牡丹皮、葛根等12种中药配方颗粒丁酮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2种中药配方颗粒分别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指纹图谱,中药配方颗粒的红外指纹图谱可以作为其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的根据。


4紫外光谱


紫外光谱(UV)法是中药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范围广、设备便宜等优点。中药的紫外吸收光谱是多种成分特征吸收光谱叠加而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中药多成分的复杂组合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在紫外叠加光谱显示出一定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目前采用该方法对砂仁、川乌、草乌等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行了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并已建立了500多种中药配方颗粒的UV谱图,供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在线分析使用。谢仕伟等采用UV法在270nm波长处分析检测银柴胡配方颗粒的特征吸收。


5超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是一个新兴的技术,是以粒径低于2的小颗粒为固定相,并依此来增加色谱柱效能。与传统的HPLC法比较,UPLC的检测速度、灵敏度及分离度分别是HPLC的9倍、3倍和1.7倍。


UPLC技术的应用对天然产物分析,尤其是中药材及其配方颗粒剂质量控制是极大的促进。采用传统HPLC法测定时,低含量组分的分离效果不理想,UPLC由于使用了小颗粒填料技术,使分离能力得到提高,非常适合组分复杂、含量较低的中药产品分析。温庆伟等采用UPLC法测定小柴胡汤配方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选用ACQUITYUPLCBEHC18(100mmX2.1mm,1.7叫)色谱柱,甲醇-0.2%磷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3mL/min,检测波长为315nm。结果黄芩苷在0.02042〜0.32672咫内进样量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2%,RSD值为1.04%。


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可用于混合物的快速分离与定性,利用色谱对混合物强有力的分离能力,使混合物分离成各个单一组分的质谱图以便确定结构。目前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广藿香、广佛手、化橘红、砂仁等品种的研究。


为了研究广藿香配方颗粒和药材之间的质量关系,应用GC-MS联用法分析挥发油,GC条件为HP-5MSCapilary柱(30.0mX250叫,0.25叫),进样口温度250C,接口温度280C,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量1.3mL/min,分流比60:1。MS条件为EI(70eV),双灯丝,扫描范围40〜400w/z,扫描间歇1.0s;升温程序,柱温60C,5C/min程序升至250C,保持2min,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结果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9个成分峰,配方颗粒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0个成分峰,两者具有良好的相似性。


7结语


中药配方颗粒剂是传统中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产物,从根本上改变了很久以来形成的中药以植物原形态直接入药的习惯,是中药饮片汤剂在新历史时期的一种传承和发展。这一新的用药形式虽然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不长,但已经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并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技术层面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如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研究,建立专属性强的鉴别方法和更加客观的质量评价方法,以便更好地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稳定、安全、有效。广大研究人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方法,建立一套专属性强、操作简便、反应快速,并且能够真正反映配方颗粒内在质量的质控标准,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保驾护航,进一步增强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中医药标准化进程。


作者:郝云芳,倪艳,李先荣(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


第3篇: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


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免煎中药饮片”,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提取与分离技术,经提取、浓缩、制粒、干燥、封装而成。其优点是如同饮片一样可随中医辨证随证加减,免去了传统饮片汤剂在临床使用时的烦琐的煎煮过程,使患者服药变得简单、快捷,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有益探索。现作为替代中药饮片的新剂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一经面市就带来了诸多的关注与争议,中药配方颗粒是否可以取代传统的饮片,逐渐成为中医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药物的等效性研究,可区分为以药物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的药学等效性、以药理效应为指标的药效学等效性及以生物利用度相关参数为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的2种制剂的可替代性。美国FDA于2003年发布了口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南(Guidanceforindustrybioavailabilityandbioequivalencestudiesfororallyadministereddrugproducts-generalconsiderations)。


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也于2005年3月颁布了关于《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明确了从药学、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口服化学药物制剂等效性的原则与方法,为药物的等效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与指导。本文基于现有临床与非临床药效学实验研究文献,综述了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饮片汤剂的等效性研究进展。


1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非临床药效学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汤剂的非临床药效学比较实验研究中,共有10篇文献,包含13个方剂,24项实验。设计均符合随机对照原则,数据采用了适当的统计学分析。汤剂采用炮制合格的饮片按照传统的方法制备,对应的配方颗粒采用混合后,加沸水冲调成含生药量、浓度与汤剂相等。根据报道的实验结果,归纳为以下三类。


1.1由中药配方颗粒组成与中药饮片汤剂具有药效学等效性的方剂


薄荷的抗炎与止痛效应、当归补血汤、二妙散、小陷胸汤、加味补肾壮筋汤、理中汤、蛭丹化瘀汤、小柴胡汤、三黄泻心汤的抗炎与止血作用等15项实验结果表明,配方颗粒与对应中药饮片组成的方剂效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提示二者具有等效性。


1.2由中药配方颗粒组成效应强于中药饮片汤剂的方剂


薄荷的体外抗菌作用、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的促进胃排空作用、小柴胡汤降低肝损害模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含量、四物汤改善血象相关指标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数作用等6项实验表明,配方颗粒的效应强于对应中药饮片汤剂。


1.3由中药配方颗粒组成效应弱于中药饮片汤剂的方剂


四妙勇安汤的抗炎作用、玉屏风散的免疫调节作用、三黄泻心汤促进肠蠕动作用等3项实验表明,配方颗粒组方的效应弱于对应中药饮片汤剂。2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临床药效学等效性实验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汤剂的临床药效学实验研究中,共有6篇文献,7个方剂。病例纳入依据清楚,均符合随机对照原则,数据均采用了适当的统计学分析。汤剂采用中药饮片按照传统的方法制备,对应的配方颗粒采用混合后,加沸水冲调成含生药量、浓度与饮片汤剂相等。结果均表明配方颗粒组方与对应的饮片汤剂之间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存在等效性。


2讨论


鉴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及所组成复方药理作用的复杂性,在非临床实验的研究结果中,具有等效或配方颗粒剂的效应强于对应饮片的配伍,提示可以替代,但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验证研究;在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等效性研究中,均提示二者存在等效性,但研究所包含的病例数较少,多未采用盲法,还有待于更多的相关临床研究。此外,尚存在以下待解决的问题。


(1)配方颗粒采取单味提取,混合冲服的方法,缺失了合煎过程,而传统汤剂在饮片共煎制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有效成分。如生脉散合煎后产生新成分5-HMF,具有抗氧化活性,有利于抗心肌缺血;原微量成分人参皂苷Rg3、Rh1,在合煎液中成为主要成分。为弥补配方颗粒在复方中的这一不足,笔者认为可先将配方颗粒混合后,以沸水冲匀,再保温20min的办法,是否可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对于一些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复方合煎,可能起到减毒的作用,而单煎后再混合则使患者增加中毒的风险。如附子所含有的乌头碱既是有效成分,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致死的毒性成分,在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中,单味附子的提取液,乌头碱含量最高;在附子配伍大黄的共煎液中,大黄中含有的鞣质与附子中乌头碱生成不为肠道所吸收的鞣酸乌头碱盐,从而达到减毒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含有毒性药物的复方,在没有充足证据证明配方颗粒组成复方的安全性时,还是使用传统饮片汤剂。


中药组方随证加减,组成的复方较多,而现有配方颗粒进入临床研究的数量较少,尤其对复方与经方研究更为不足。因此,加强对有确切疗效的经典方剂的等效性研究更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作者:赵叶东1,叶宏军2(1.肥东县店埠镇定光卫生院,安徽肥东2316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23006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关于药剂的毕业论文(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