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下文是通过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疗等几个方面对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
现代医学统一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是人类呼吸系统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产生这种疾病的最主要一点的原因就是细菌以及病毒感染导致的,其中有70%---80%都是病毒感染所致。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简称URTI,西医学名为上呼吸道感染。它指的是人体从鼻腔到喉部这中间产生急性炎症的总称[1]。上呼吸道感染无论季节、年龄都有发病的可能。上呼吸道的感染方式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法飞沫经空气传播或者是通过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来接触传播的。它常常在人们身体抵抗力降低到时候开始侵袭,如:伤风、感冒、劳累、受寒以及淋雨等等情况。当人类的机体已经存在或者是当外界细菌或者病毒侵入的时候致使细菌开始迅速的生长并且繁衍,导致人类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症状为上呼吸道卡他和身体发热、腹泻、流涕以及咽部充血等症状,基本症状的表现形式和感染病毒的轻重有直接关系。根据我国诸多次的死亡原因调查报告显示,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在农村地区占据第一位,而在城市当中则占据第四位。上呼吸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毒居高不下,而且还导致身体发生许多慢性疾病,使人类的肺功能遭到严重损害,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见,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严重,它的防治任务形式艰巨。
1、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又称“感冒”,它指的是人体外鼻孔到环状形的软骨下面的包括咽喉、鼻腔以及喉部的急性炎症的概称。它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以鼻咽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病。而主要引起这种病毒感染的病毒种类有:冠状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腺病毒和链球菌等等[2]。偶尔见有格兰阴性杆菌[3]。上呼吸道遭受感染的临床表现形式为咽喉炎、鼻炎以及扁桃体炎等。有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病毒性咽炎、普通感冒、细菌性咽炎等。上呼吸道遭受感染以后的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鼻腔内部有水肿和咽粘膜充血的症状、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以及上皮细胞遭到破坏并且伴随有浆液性粘液渗出。其潜伏期约为1~2天,起初该病情会有过度劳累或受凉等诱因,患者会感觉咽部不适,随后出现流鼻涕、咳嗽、头疼、咽疼等全身不适的症状。患者如果是细菌感染所致的情况下,则会出现身体发热,身体局部性化脓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果患者出现中耳炎、鼻窦炎以及扁桃体发炎等症状的时候,会导致病情延长,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如肺炎、支气管炎等,这对患者的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以及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幼儿和老年人,可以会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并发症从而导致死亡。在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明显偏低,且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也会升高[4]。当时细菌感染的时候会出现白细胞的数量升高或者是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或者是核偏左移动的现象。经现代微生物学研究得知,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鼻病毒、麻疹病毒以及埃克冰毒等等[5]。
上呼吸道感染遭受细菌感染可以直接或者是继病毒感染之后出现[6],其中最常见的是溶血链球菌,其次就是肺炎球菌、格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嗜血杆菌等等。
2、关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
上呼吸道感染大多都具有散发性的特征,它的发病性别、年龄以及地区和职业都没有明显的差别,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而且大多以春季和冬季较多,但是在气候多变和气候交替的季节最容易发病[7]。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来自被污染的公共用具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等进行传播。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存在的病毒类型较多,在人体感染到病毒以后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力短暂而且较弱,各种类型的病毒之间又没有交叉免疫的能力,因此感染病毒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就很高,而且容易产生普遍感染的情况。
在临床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就是感冒。根据郭劳珠教授针对我国的感冒市场进行分析得知,我国的感冒发病率为每年85%左右,其中75%的人在一年当中至少患一次感冒,而中国的年均患感冒率的人数也高达11亿之多。尤其是在一般人群当中,成年人每年患感冒的次数为2~4次,最常见的感冒发病人群多为幼儿,在诸多次调查当中显示发现没有一个人有终生不感冒的症状。
3、抗病毒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占门诊病人的55%之多,而这其中有75%~85%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8]。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身体发热为主要的就诊。近些年来,临床不断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治疗的相关数据和研究报道。以下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抗病毒治疗以及发热情况作下综述。
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分为两种:核苷类、非核苷类。其中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昔洛韦、齐多夫定以及利巴韦林等,而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达菲、金刚烷胺以及干扰素等[9]。我国临床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为干扰素和病毒唑,而潘生丁等一些治疗药物可以用在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方面。
3.1 干扰素
王氏[10]分别用干扰素滴鼻和肌注来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数分别为121例和100例。这两组都不用抗生素,对其中患者体温超过38℃的服用臣功再欣,当患者体温超过39℃的时候则服用肌注氨基比林[9]。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121例的成功治愈率为90.15%,而对照组的成功治愈率为50.15%。然而,对照组的患者服用过肌注退热针和退热药物,每例平均3.8次。由此可见,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1)。因此,作者认为,患者使用干扰素滴鼻能使患者的体温得到缓解,其病程也日渐缩短,中毒的症状明显减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通过使用干扰素滴鼻患者的体温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明显的下降,说明干扰素没有明显的退热效果。
林氏[11]用小计量的干扰素治疗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面35例,对照组的34例患者则服用抗病毒型病毒灵或者是口服液。两组患者都使用常规红霉素,当患者体温超过39℃的时候开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退热。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35例的成功治愈率为92.34%,而对照组的成功治愈率只有56.93%。
3.2 病毒唑
病毒唑是一种常见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医学临床当中用于腺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水痘病毒等的治疗当中,它对流感性病毒的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在人体的细胞内有导致身体贫血、身体畸形或者是肝肺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武氏[12]治疗500例患者,用病毒唑滴鼻。把5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病毒唑滴鼻组315例,和肌注对照组185例,等患者体温正常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得到,治疗组的成功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功治愈率,并且没有发现毒副作用。因此,作者认为,当病毒性上感期发生的早期会出现鼻咽部粘膜充血的状况,而病毒唑滴鼻正好可以在鼻咽部充分形成高浓度,以此来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使患者得到轻微的缓解。其次,这种方法对于患者出现咳嗽情况的效果不明显,因此,病毒唑滴鼻对于非急性病毒性上感的疗效和肌注给药的差异明显的缩小。
于氏[13]用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早期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40例,并且设置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成功治愈率达97.12%,而对照组的成功治愈了达到了96.53%。由此可见,这种制剂在对症状减轻和退热等方面和注射液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别。
何氏[13]用病毒唑治疗病毒性的上呼吸道感染45例,并且配合维生素C1~2g,加入到葡萄糖静脉滴注里15%,连续3天,分1~2此加注。当患者的并且得到好转以后换用肌注维持1~2天,最后治疗结果显示有效率达到了94.56%。
陈氏[14]用利巴韦林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80例,其中,得到有效治愈的患者为49例,患者的痊愈率达到了65.79%,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4.46%。
赵氏[15]对聚肌胞治疗和病毒唑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其中,病毒唑组为60例,而聚肌胞治疗组为63例。两组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均相同,如果在患者中出现合并细菌感染的应该加以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结果显示,病毒唑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96.25%,聚肌胞治疗组的有效率仅为87.48%。虽然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对患者来说使用病毒唑药物聚肌胞的治愈率明显较高(P<0.01),而且在使用聚肌胞的过程中发现它有导致患者发热的副作用,当患者应用到一定时间以后体温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数小时后才有缓慢的下降。而患者使用病毒唑则没有聚肌胞的副作用,所以作者认为病毒唑可以作为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良药。
陆氏[16]用阿昔洛韦来治疗非疱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20例,结合对照组进行医院的常规治疗,如:退热片、螺旋霉素以及止咳合剂等。治疗结果显示,使用阿昔洛韦来治疗非疱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组在患者退热的时间上面要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阿昔洛韦对治疗非疱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疗效。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从临床资料看来治疗组要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是经过统计之后发现没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和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3.3 病毒灵
席氏[17]用病毒灵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00例,并且分别分为治疗组241例,和对照组132例患者。此外设预防组患者为27例。对照组的患者通过给感冒清或者是速效伤风胶囊、银翘片等等,或者是退热感染补液等进行对症处理。而治疗组除了给对照组相同的药物外,再加以润喉片以及口服病毒灵。另外,预防组只给予口服病毒灵和润喉片。从治疗结果中显示,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4.15%,而预防组的有效率则达到了100%[18]。其次,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53.48%。在整个用药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的情况,因此,作者认为这种抗病毒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3.4 臣功再欣
于氏[19]臣功再欣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90例,并且对照组使用复方大青叶合剂和小儿速效伤风冲击进行治疗为40例。两组患同时口服头孢氨苄或者是羟氨苄青霉素。结果显示,从整体的退热情况看来,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6.78%,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只有65.95%,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而且两组患者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P<0.01)。但是,有数据和研究证明显示,臣功再欣对机体的增强确实有免疫功能,而葡萄糖酸辛可以抑制病毒衣壳蛋白酶和病毒DNA的活性,具有明确的抗病毒作用。其中,扑尔敏、布洛芬以及葡萄糖酸辛具有协同的作用,能够迅速的使患者得到有效的缓解,如:气流、咳嗽和流涕等症状。此外,患者通过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或琥珀酸红霉素来预防继发的感染,结果所有患者均被治愈,当加用了三氮唑核苷退热和用药时间都比患者使用臣功再欣组的差异显著(P<0.01)。因此,作者认为臣功再欣和三氮唑核苷一同使用具有明显的系统作用,而且能使患者的体温迅速恢复至正常状态。
4、药物治疗
4.1 非甾体类的消炎药物,是一种类似非同质而且具有不同药理的的化合物。它的临床药理特性主要有:缓解疼痛、起效迅速、改善机体功能、减轻炎症,但是它并没有无病因性治疗的作用,不能够防止疾病的合并症和再发展[20]。NSAIIDS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将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前列腺素物质生物的合成,一些NSAIIDS对中性细胞的激活、聚集以及趋化自由基的产生都有抑制作用的抗炎作用机制。并且,根据NSAIIDS的化学特点将它分为:丙酸类、水杨酸类以及喜桶类和乙酸类、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精氨酸、痛灭定、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下面将在临床当中常用的药物列举如下:
4.2 布洛芬
这种药物是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的唯一一种用于临床的非甾体类的消炎物,它的材料为氧化酶抑制剂[21]。它既是肿瘤坏死因子等一些细胞的释放,又是抑制前列腺的合成素,因此它能除了够发挥降低发热的作用,还能降低机体的代谢率和防治急性的肺损伤,它经常用于严重感染的治疗方案当中。如:全省性炎症反应综合症,它的用量为每日3~4次,每次的用量为5~10mg/kg,它是安全有效的。
4.3 乙酰氨基酚
它和泰诺林退热系列的疗效相同,不容易引起胃出血,对肠道的刺激性也比较小,而且它对线粒体功能没有毒性的作用,其退热的效果明显,在常规剂量的用药下没有副作用.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04:25-2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