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主要由平滑肌和纤维间质组成,多发于30~50岁[1],是育龄期女性常见良性肿瘤,通过妇科检查、B超可确诊。子宫肌瘤比较常见,但是巨大的子宫肌瘤相对少见,肿瘤大小以CT图像上测得的瘤体最大直径为依据,>7cm时定义为巨大子宫肌瘤[2],与腹腔内肿瘤的鉴别难度较大[3].巨大型子宫肌瘤体积较大、病变范围广,对腹、盆腔内多脏器产生推压,但临床症状较少、容易出现误诊[4].CT扫描可观察子宫、肿瘤及其与其他脏器的关系,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析CT平扫对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9月67例已确诊为巨大子宫肌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7~62岁,平均(43.26±4.97)岁,入院原因均为腹部巨大肿块入诊,病史5月~7年,平均(2.61±1.97)年,其中5例伴有阴道出血,2例有子宫肌瘤局部摘除术史。
1.2诊断方法通过GELightSpeed64排螺旋CT进行检测,扫描前做好准备,检查前4h、2h口服1~2%碘水500mL,检查前30min内使膀胱保持充盈状态。管电压120Kev,以自动曝光控制技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管电流,层厚及层距均5.0mm,螺距1.0.采取扩大扫描法对盆底至肝顶范围进行扫描,采取增强扫描团注法,以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1.5mL/kg,注射速率3.0mL/s,67例患者中44例仅行平扫,23例采取平扫联合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分别为28s、65s,图像重建层厚及层距为0.625mm,数据均传入GEADW4.4工作站进行MPR冠矢状位重建观察,部分患者进行VR-3D重组。
1.3图像分析由我院2名以上高资历影像学医师进行分析,在GEADW4.4工作站及PACS终端进行图像分析,主要观察病灶大小、部位、边界、形态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所纳入患者肌瘤最大径均>7cm.
2结果
2.1肿瘤病变部位67例患者有19例子宫肌瘤处于浆膜下方,15例为宫颈肌部,33例处于肌壁间,全组未见黏膜下者;单发37例,多发30例,14例患者术前未明确肌瘤部位,包括宫颈部6例、浆膜下3例、肌壁间3例、阔韧带2例,其中8例患者肿瘤较大,盆腹腔基本占据,平均径线为27.5cm,另外4例源于宫颈、阔韧带,2例肿瘤变性明显。CT三维成像可立体地显示巨大子宫肌瘤与子宫、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肿块内血管情况,见图1、图2,CT横断面可见肿块内扭曲血管、邻近小肠受推压向腹腔两侧移位,见图3、图4.
2.2肿瘤形态67例患者有51例病灶边界清晰,16例边界不清,主要因处于宫颈处无法判断,CT扫描肌瘤性状包括不规则形10例、分叶状7例、椭圆形14例、类圆形36例。21例患者子宫腔变形移位较模糊,30例肿瘤生长已超过骨盆高度,其中3例达胸11椎体水平,5例双肾及胰腺受肌瘤挤压上移,15例位于子宫后方,另17例膀胱受压前移,21例肠道受压向上。由图像可见子宫肌瘤肿块内多发结节状、团块状或漩涡状、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且完整的细胞团组成结节状、团块状强化的肌瘤,而漩涡状强化方式可能与肌瘤内平滑肌细胞的漩涡状排列相关(见图5、图6)。
2.3肿瘤密度15例肿块呈均质性,CT值约35~60Hu,32例为非均质肿块,4例表现为囊实性,玻璃样变性20例、囊性变性3例、粘液样变性12例,实性部分CT值40~60Hu,囊性部分CT值18~22Hu,增强扫描23例患者中21例表现为不均匀中、重度强化,均可见细小血管影,见图7、图8.
3讨论
子宫肌瘤为女性常见疾病,虽属于良性疾病、预后良好,但早期有效诊断是后期生活质量能否改善的关键[5].子宫肌瘤病理上主要由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并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两者构成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平滑肌细胞呈规则、漩涡或交错状排列[6].CT增强扫描可见肌瘤内血供丰富,早期强化均匀、密度稍低于子宫。有学者认为子宫肌瘤血供主要来自单、双侧子宫动脉,经瘤蒂及假包膜供血,且多呈放射状供应[7].典型的子宫肌瘤CT诊断效果较好,而巨大型子宫肌瘤体积较大、病变部位特殊、容易与盆腔或中下腹肿瘤混淆,从而容易发生误诊[8].
巨大型子宫肌瘤形态各异,瘤内易变性,国外研究显示子宫肌瘤变性率约70%[9],本次研究中患者肌瘤形态、密度等病理信息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不规则形10例、分叶状7例、椭圆形14例、类圆形36例,32例患者为非均质肿块,CT扫描主要以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为主,而囊实混合型、囊性变性分别4、3例,增强扫描中有21例患者呈不均匀中、重度强化,考虑与瘤内变性和纤维结缔组织排列差异有关。
子宫腔存在明显的占位效应,本次研究中21例患者子宫腔变形移位,巨大子宫肌瘤和周围器官及血管脂肪的间隙较清晰,但常见推移出现,主要因子宫是腹膜间位器官,腹膜覆盖子宫上部,其他均处于腹膜外间隙[10-11].巨大子宫肌瘤出现部位较为特殊,如阔韧带、子宫颈等,以上因素导致子宫肌瘤的CT表现不典型[12].本次研究中14例患者术前未明确肌瘤部位,病变部位包括宫颈部、浆膜下、肌壁间、阔韧带,与相关研究吻合[13].
结合本次研究,MSCT具有分辨率高,可准确诊断肌瘤的病理变化,如钙化、脂肪、囊变等,且扫描后MSCT图像处理较为系统,可观察巨大子宫肌瘤大小、部位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CT双期增强扫描可用于观察肌瘤的血流情况,从而判断肿瘤的来源。综上,MSCT诊断巨大子宫肌瘤效果显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小韩。本文来自《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