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51例烧伤恢复期患者根据具体病情从多方面加强针对性的抗感染护理。结果: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8%,均经对症处理得到控制,无感染死亡病例,结论:为了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易感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护理。
关键词:烧伤;感染因素;护理措施
烧伤是外科常见病症之一,许多患者虽然经过及时治疗度过了急性期,但在恢复期由于感染而导致病情恶化的情况不在少数[1]。烧伤后免疫力降低,皮肤失去了抵御微生物的屏障,对微生物易感性增加;坏死的组织也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导致烧伤后感染率较高[2],因此恢复期控制感染对患者的恢复极为重要。为了探讨感染的相关因素,尽量减少感染,对51例恢复期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06年6月~2009年1月本院共收治烧伤面积均在40%以上的患者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13~67岁,平均36.8岁。有创动静脉脉检测结果:肺动脉契压≤18 mm Hg(1 mm Hg=0.1333 kPa),中心静脉压≤5 cmH2O;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 Hg;左心房压力无明显增高。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发凉,恶心呕吐,心率增速,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浅静脉充盈不良等。烧伤原因:开水烫伤9例,火焰烧伤25例,蒸气烫伤6例,电流火花烧伤3例,化学烧伤8例。烧伤程度:Ⅱ度烧伤27例,Ⅱ~Ⅲ度混合烧伤24例。所有患者均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补液通畅。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给予通气和吸氧等综合治疗,并做血电解质检测和血气分析,密切监视心跳,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患者均安全度过急性期。
1.2 方法: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做全身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控制感染护理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临床反馈酌情调整,具体如下:
1.2.1 环境护理:规范烧伤科布局,按病情合理安排病房,尽量安置单间隔离病房,减少病房内用品存放,病房内保持清洁,开空气净化器加强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病室内温度保持在28℃~32℃,湿度40%~60%。2次/d空气消毒,每周做空气培养1次,确保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3,棉垫经高压蒸气灭菌后每天更换[3]。床单被套均需高压蒸气灭菌后使用,每周更换2次,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床上用保温架或悬吊烤灯以干燥保温.接触创面铺无菌纱布垫,发现潮湿或污染立即更换。
1.2.2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感染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度,强化无菌概念,定期检查检测物体表面、创面分泌物及医务人员手部的细菌情况。医护人员手有伤口时先做好伤口处理,加强自身防护。操作前后按消毒规范认真洗手,消毒剂抹擦范围符合规范,洗手时间足够再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避免将前一患者换药时剩下的已开启敷料液体继续使用,液体要写明开启时间,保证无菌敷料、器械、液体一人一用一消毒。换药应在消毒后的换药室进行操作者必须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还需穿隔离衣,熟练规范操作[4],尽量避免换药过程中机体损伤,必要时两个患者换药之间要空气消毒。密切观察创面,遵医嘱定时给与抗感染或保护创面药物,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如创面敷料被浸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污染潮湿的敷料,尽可能采取暴露疗法,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溶液喷洒或克霉唑软膏。掌握各种抗生素的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静滴的抗生素须现配现用,注意用药的时效性,保证有效血药浓度。使用抗生素时间超过1周者,要做创面分泌物培养。
1.2.3 饮食护理:烧伤后机体的高代谢以及蛋白分解旺盛容易引起大量热能消耗,导致负氮平衡。此外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容易增加感染可能。因此,必须尽早补充足够的营养。由于患者卧床期间肠蠕动减慢,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的易消化食物,加强水分的摄入,以促进黏膜代谢与生长,保护胃肠道黏膜,预防菌群失调,维持肠道组织结构与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如无吸入性损伤,可早期给予肠内营养,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进食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以调整胃肠功能,避免急性胃扩张。
2 结果
经过护理,本组51例烧伤恢复期患者中,仅有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8%,均经对症处理得到控制,无感染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烧伤是指机体由于接触电流、高温、强辐射或者腐蚀性物质所发生的损伤。烧伤的程度由作用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而不同,烧伤深度可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Ⅰ度烧伤可有轻度水肿,皮肤发红剧痛,没有水疱。Ⅱ度烧伤皮肤有水疱,充满清澈、黏稠的液体,呈红色或白色。Ⅲ度烧伤烧伤表面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偶尔有水疱,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Ⅱ度和Ⅲ度烧伤特别是大面积深烧伤治疗后由于新生表皮耐磨性差,较薄,常出现水疱破溃糜烂而形成残余创面;留在真皮内的皮脂腺、肝腺等的分泌物被阻塞,形成潴留性小囊泡,继发感染破溃而形成,极易导致感染。
从临床经验来看,烧伤感染的因素主要有:①细菌是寄宿于人体的条件致病菌,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但是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失去皮肤的保护屏障,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以及内环境的紊乱,创面充血水肿、坏死,抵抗力下降,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外界或寄宿于体内的真菌可大量繁殖,造成细菌感染;②重度烧伤由于失去了皮肤的保护,大量液体渗出,使床单,创面敷料潮湿,造成局部的温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繁殖;侵入性操作及治疗,如长期留置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置管输液等,也可能成为细菌感染的诱发因素和入侵途径;③对严重烧伤患者应用局部抗菌药或广谱抗菌药物抗感染时,破坏菌群之间正常关系,一些抗生素可能通过抑制细菌生长,机体菌群间的拮抗作用失去平衡,细菌不断被抑制和杀死,可能导致微生态环境改变,间接促进真菌生长。
对烧伤创面理想的护理是既能促进上皮生长,又能控制感染,加速创面的愈合。为了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易感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 罗 影.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管理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5):448.
[2] 郝立洪,王淑芳,王连英.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5(4):25.
[3] 伍素华,刘永芳.68例呼吸道烧伤患者的护理分析[J].重庆医学,2006,32(6):52.
[4] 彭 丽,李志湘,欧阳忠秀,等.严重烧伤患者真菌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8,13(5):2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