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例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2022-11-07  本文已影响 461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患者,除严重外伤和患者自身抵抗力特别差致即时死亡外,影响重型颅脑损伤转归的因素很多,若处理得当可改善其预后。重型颅脑损伤可因伤后ICP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如果血氧供应降低,会严重影响组织的有氧代谢,而保持气道畅通是首要的一步,行机械通气是必不可少的抢救步骤,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有许多不适和痛苦,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何护理好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须制定出详实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将护理人员抢救11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1月~2009年12月,共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所致呼吸衰竭患者118例,男92例,占78%,女26名,占22%,年龄12~76岁,平均44岁,全部病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4 h后,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机械通气时间为3~38 d。通过机械通气后,其中97例抢救成功,顺利脱机康复出院,治愈率83%,放弃治疗12例,死亡9例。
  2 气道湿化
  机械通气后,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自主加温及湿化作用消失,纤毛运动减弱,如果吸入气体没有进行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消失,防御能力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或血痂,导致气道堵塞、缺氧,加重肺部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除房间内要保持一定温度(22~25℃)和湿度(相对湿度50%)外,更需要采取有效湿化气道的护理措施。
  2.1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也不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使机体仍然处于失水状态,因此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应保持2 500~3 000 ml/d。
  2.2 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器:现代多功能呼吸机附有电热恒温湿化罐,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送入气体的温度宜控制在32~36℃,如超过40℃可造成气道烫伤[1]。
  2.3 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液:用注射器连接静脉头皮针,在气管套管口覆盖一层纱布并固定,去除头皮针头,将头皮针管别在纱布上,以0.2 ml/min的速度微量泵泵入湿化液[1]。
  2.4 雾化吸入:经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为防止患者出现憋气、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应注意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氧分压低的患者雾化应与吸氧同时进行。一般气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5~37℃,吸入气体温度过高,可引起体湿升高、出汗等,严重时可造成气道烫伤。温度过低,则失去加温湿化作用。
  3 有效吸痰
  3.1 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硬度适中,过软易被负压吸扁影响吸引,过硬易损伤气道黏膜。吸痰管粗细应适宜,最粗不超过导管内径的2/3,吸痰管过粗会影响通气,加重患者缺氧;吸痰管过细使痰液吸出不畅。
  3.2 纠正缺氧:在吸痰前后视病情需要应给予较高浓度氧气3~5 min,可防止因吸痰而发生的低氧血症。上呼吸机患者可给予100%纯氧3 min以纠正缺氧。
  3.3 吸痰方法:应先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待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遇到阻力后回抽再放开反折处,然后缓慢转动吸引,时间不应超过15 s。若一次痰液不能吸净者应先给予吸纯氧后再行吸痰术。气管插管患者,应注意吸痰顺序,先吸净鼻咽部分泌物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并尽量吸引附着在套囊上部的分泌物,以免咽部分泌物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然后换至另一无菌吸痰管,尽可能吸净气道深部的痰液。
  3.4 病情观察
  3.4.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体温、脉博、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尿量、面色以及肢端颜色,尤其是要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特征,观察血氧饱和度,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效果。
  3.4.2 吸痰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频率及节律,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是否存在呼吸过度等不适。
  3.4.3 吸痰时应仔细观察痰液的颜色、量、味,提示病情动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取深部痰液标本检验,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资料。
  4 预防感染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机械通气给患者带来很多不适和痛苦,如果护理某一环节处理不善都会影响患者的病情转归和康复,综合护理非常重要,具体护理如下:
  4.1 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室24 h监护,抬高床头15~30°,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医护人员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所有医疗器械和物品定期消毒,更换呼吸机外接管每3天1次,换下的管道清洗后,用1:5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冲洗后送供应室灭菌后备用,用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2次/d,30 min/次,保持室内良好的通气和换气环境。
  4.2 严格无菌操作:以先气道后口腔为原则,吸痰时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相对固定。上呼吸机的患者有条件时可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护理操作应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每次吸痰后应立即更换,湿化液每天配置更换。
  4.3 口腔护理:行口腔护理2~3次/d,根据口腔pH值选择性使用口腔护理液。长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每周常规作口腔咽部及痰液的细菌培养,根据药敏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4.4 体位护理:患者鼻饲后如果病情平稳,应给予抬高床头或取半卧位,防止误吸返流,鼻饲后30 min内尽量不吸痰。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应给予翻身叩背,叩背的方法: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从肺底到肺尖、从肺外侧到肺内侧适度叩背。叩背时轻扣击背部、胸部,掌握扣击力度,目的是通过胸壁震动使小气管分泌物松动,易进入较大气道,从而容易被吸出,并能促进循环,对改善肺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5 加强营养支持
  气管插管的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对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疗法,胃肠功能好的患者置胃管鼻饲牛奶、稀米汤、清淡汤,同时部分肠营养类静脉支持疗法,如脂肪千乳、复方氨基酸,根据病情给:葡萄糖、Vit、微量元素、电解质等成分营养液,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6 心理护理
  6.1 向清醒患者说明机械通气的目的,需要配合的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6.2 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医护人员要多接触患者,在可能的条件下,医护人员在患者的视野内活动。要多与患者交流,并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传递给患者,以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同时应了解患者的视、听、运动、理解与语言交流能力。经常和患者握手,说话时靠近病床,询问患者的自我感受,服务态度要和蔼,操作要轻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6.3 积极鼓励清醒患者参与适当的自理活动,做一些卡片和患者交流,使医生和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给予帮助。有书写能力者可以让患者把自己的感觉和要求写出来,必要时请患者家属和患者交流,有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6.4 在撤机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一下子脱不了机,需要逐渐训练脱机,此时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停机—使用呼吸机—再停机只是为了让其有一个适应过程,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树立信心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治疗,争取早日脱机。
  7 讨论
由于采取了综合性预防措施,积极主动地护理,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衡,预防口腔感染,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肺部通气功能,为治疗原发症赢得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田 平,林桂芳.喉癌后套管内滴药的量、时机与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15(8):30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现代医学模式的主要观点对护理工作有何启示(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现代护理学发展有什么影响)上一篇: 肺癌患者术后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全肺切除后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