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患者男50岁患大隐静脉曲张站立时)

2022-11-07  本文已影响 64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被动活动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对64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早期被动活动,并与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观察组64例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伤口感染人数明显减少、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三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均未见患肢与足部肿胀,未见切口感染病例,全部患者术后静脉曲张体征完全消失,足靴区色素沉着症状明显改善,溃疡基本愈合,未见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传统护理常规基础上,通过早期被动活动对于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早期被动活动;护理

大隐静脉曲张属于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传统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留下较大瘢痕等缺陷[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采用高位结扎加电凝术方法,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的优点,而卧床时间长会增加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为了配合该手术,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6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早期被动护理活动,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4例,共计88条肢体,男27例,女37例,年龄29~60岁,患病时间6~31年。患者患肢酸胀,大隐静脉走行区静脉扩张且出现迂曲,呈现团块状,直立时更加明显,部分患肢有水肿现象,其中22例并发湿疹或溃疡。全部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将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早期被动活动,另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静脉曲张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早期被动护理活动实施
1.2.1 体位与活动:患者术后需平卧6 h,将下肢抬高30°,6 h后开始进行被动活动其方法,协助将患侧踝部抬高30°垫实,进行各脚趾关节和踝关节的重复功能活动,包括背伸、趾屈、环转运动;45°伸屈膝关节的活动5次后按摩小腿和大腿后肌群,方向是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以上三种方法按序进行,每个关节5 min,活动结束后鼓励患者翻身1次。术后1 d可下床活动,缓慢行走5~10 min,主动进行趾、踝、膝关节伸屈和环转运动,加快下肢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肢术后采用弹性绑带包扎7 d。7 d后穿分段压力型弹力袜[2]。
1.2.2 观察与评价指标:注意观察患者患肢的感觉、温度、色泽、动脉搏动以及肿胀与疼痛状况,关注切口渗血以及是否发生感染,如色泽红润且肢端动脉波动正常表明血运正常,如色泽青紫且温度低表明静脉回流障碍,当患肢剧烈疼痛、温度下降、色泽苍白、麻木以及末梢发紫等症状时,注意检查绷带包扎是否过紧。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感染例数、出院时满意度评价。嘱患者于术后1、3、6个月来院复查超声以确定是否发生静脉闭塞等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15.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观察组64例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伤口感染人数明显减少、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三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均未见患肢与足部肿胀,未见切口感染病例,全部患者术后静脉曲张体征完全消失,足靴区色素沉着症状明显改善,溃疡基本愈合,未见静脉血栓形成。详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感染、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银屑病发病机制PPT(银屑病的表皮病理变化特征是角化过度)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