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应用

2021-11-22  本文已影响 618人 

  〔摘要〕该文分析了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报修单信息的管理。应用信息化系统后,报修单信息的管理支持线上提交报修申请、查看申请表、填写维修记录等工作,全面提升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效率,推动了医疗事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化的医疗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如监护仪、B超、放射与医用机器人等,互联网也逐渐渗透到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即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维护网络与主机安全、管理报修单信息,有效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促进了维修管理效率的提升。

  1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维修管理属于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维修登记与维修记录2项内容。为提高维修的质量与针对性,医院管理者应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的方式促进医疗活动的高效开展。从医院运营整体来看,在维修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满足医院规范化管理需求,如各级医疗安全质量检查、三甲医院评审等工作均要求提供医疗设备使用与维修记录;二是提高日常维修效率,在日常维修中可依靠历史维修记录,快速定位或排除故障,缩短医疗设备检修时间;三是满足医疗设备评价需求,能够客观评价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完好率、可维修性与相关费用等,使维修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1]。

  2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当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人员可以向医疗维修组申请报修,也可以直接送去维修;当技术人员将设备修好后,以手工填写的方式录入报表。但是随着医院设备数量不断增加,故障维修需求量不断提高,电话报修频率不断增加,当技术人员在其他科室维修或者外出时,便会出现无人接听电话、送修设备无人接待及登记等情况,无法满足临床的迫切需求。此外,传统管理模式存在技术人员任务量大的不足,会对维修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且由于技术人员自行填写的维修记录被用于绩效评价,易出现舞弊等情况。在信息技术与医疗设备协调发展的同时,此模式已很难适应医疗设备的维修要求,主要原因为:(1)人为因素影响填写维修记录的质量;(2)纸质文件不利于长久保存,很可能导致信息流失,且当某设备需要送到院外维修时,常需办理多重手续,维修周期较长,不利于跟踪管理;(3)监管信息无法纳入信息管理中,可能存在灰色地带,影响维修质量[2]。

  3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带来了诸多优势。我院构建的维修管理系统(见图1)包含应用层、Web服务发布层、数据处理层、数据支持层等多个模块,可依靠计算机全程参与监管,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安全与稳定,有助于信息共享、缩短医疗设备停机时间、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3.1维护网络安全

  维护网络安全功能体现在结构安全、访问控制、入侵防范、审计安全、网络设备防护等方面。在结构安全方面,为提高带宽冗余空间与设备处理能力,满足当前业务高峰期需求,可将信息运维移动监管平台核心服务器分为多个独立网段,以因特网统一技术进行隔离;对于医院运维移动监管平台来说,在与其他核心应用系统联合应用时,应确保最小带宽;在访问控制方面,根据岗位人员的分工情况,对人员访问、控制权限等进行设定,在用户与系统中设置用户粒度访问控制规则;在入侵防范方面,借助网络入侵防护设备,针对木马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恶意攻击等行为进行检测与防护,当识别到攻击行为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对该行为进行记录;在审计安全方面,针对管理者操作行为、网络流量、设备状态等进行记录,并将相应数据代入分析软件中进行评估,由此实现审计安全;在网络设备防护方面,针对登录地址、权限与身份等进行甄别,从而限制非法网络设备登录,同时分离设备特权用户权限,重视登录失败的处理,对非法登录频率与方式进行限制,对登录密码构成、使用时间等进行制约,当登录超时时会自动退出,以免网络传输被窃听。

  3.2维护主机安全

  在身份鉴别方面,将数据库系统的身份与主机系统身份对应,具有排他性、唯一性等特点,每个用户采用单独账号进行管理,针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支持使用PKI/CA与智能卡等多种鉴别方式,通过增加登录密码复杂度、长度等方式,降低密码变化周期,保障登录信息不被冒用;在资源控制方面,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对服务器CPU、内存、硬盘等资源应用情况进行监控,一旦服务水平低于预设值便可发出告警;在访问控制方面,主机系统与数据库系统控制用户对数据资源的访问,及时清除多余、过期的账户,控制用户对带有敏感标记重要资源的操作,支持特权用户权限分离,禁止默认用户访问权限,修改账户默认口令,标记重要信息资源与用户,坚持最小授权原则分离权限。

  3.3管理报修单信息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可借助信息化系统完成线上提交报修申请、查看申请表、填写维修记录等工作,具体如下。(1)提交报修申请:由临床科室负责人进入系统中的“新增医疗设备报修”页面,提交报修申请,填写维修单的相关内容,如设备名称、申请科室、故障表征、申请人与时间等,登录人与申请人相同,其他信息均由人工输入,待信息录入完毕后借助网络渠道传输到设备维修部门;在维修项目格式方面,内置常见的医疗设备标准保养报告单,可随时编辑打印,并记录和查询每台设备的历史维修记录;在工作提醒平台,根据项目处理状态分类显示,如维修中、状态正常等,并定期更新设备检修状态信息[3]。(2)查看申请表:由设备维修部门在计算机中接收临床科室申请表,由技术人员进入系统中的“医疗设备维修列表”中对申请情况进行查看,根据申请表的故障表征栏目,对故障设备的当前状态、保修期等进行查看,确定是否在院内进行维修,并对维修时长和费用等进行评估,再将评估结果提交给临床科室,为科室后续工作提供指导。(3)填写维修记录:由维修主管结合故障状态进行检验与维修,维修结束后填写相应的维护记录,包括维修人员、维修类型、故障排除等,因此,可借助系统软件完成电子化的登记与记录,不但可降低技术人员工作强度,还可避免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发生;若采用院外维修,则通过系统中的保修合同功能查询保修合同、上传电子件,系统自动计算是否处于保修期间以及维修费用,还可对全部投保设备进行查询,并根据保修合同、采购合同期限在临近保修期时向技术人员发出预警;此外,维修单位应对新设备状态进行更新,为临床科室在线查询提供更多便利,并在反馈意见中填入“已修好”“已检修”等字样。

  4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化系统使临床科室与设备维修部门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各临床科室的医疗设备故障均可在网上申报,以电子报修单的方式向设备维修部门提供报修申请;同时,全部申请事件将自动生成维修单号存储到日志中,以备后续检查;此外,不同科室在设备维修方面可实现信息共享,随时在网上查看故障设备的检修状态与历史维修记录,有助于医疗设备的统一管理,实现预防性维护与质量控制目标。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系统,可使医疗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减少医疗事故与突发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同时也使临床科室对设备维修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提高了维修管理效率,包括维修人员评价、维修数据统计、维修内容记录等;二是优化了设备评估,如故障次数、可维修性、维修费用等;三是为医院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即在确定设备利用率基础上,对设备稳定性与维修成本进行对比和评估,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综上所述,现代化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大势所趋。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线上完成提交报修申请、查看申请表、填写维修记录等工作,使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在未来的发展中,医院应紧跟时代步伐,依靠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高效。

  [参考文献]

  [1]魏宏硕.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9,174(4):230.

  [2]姜楠,刘镇华,商东民,等.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21):89-90.

  [3]邢士伟.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3):92-93.

  作者:韩建忠 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大株红景天对高血压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上一篇: 质量控制在医学检验科的必要性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