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较为高发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目前,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人中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1]。多项研究结果证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目前因药物应用等因素引起的低血糖已经成为影响血糖控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波动的血糖可能破坏长期保持血糖稳定达标水平所带来的益处,可以引发严重的血管性并发症,严重者直接危害生命[2]。因此如何防止降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则成为临床重大课题,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就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近3年来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70周岁;(2)发作低血糖时血糖值< 3.9 mmol/L,存在低血糖症状,且进食或静脉给予葡萄糖后症状明显缓解;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免疫性疾病;(2)有严重全身性感染;(3)近期应用其他对血糖有影响的非降糖类药物。通过标准严格筛选出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在同期进行糖尿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未发生低血糖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与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临床资料采集,对性别、年龄、病程进行收集和记录;入组时嘱患者等食 8 h,次日清晨进行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观察组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次日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照组在入院后7日进行静脉采血检测Hs-CRP。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主要发病因素进行赋值后,以有无低血糖为因变量,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CR方面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的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分析 将有无低血糖做为因变量,年龄、病程、性别、BMI、FPG、ALT、CR、HbA1c和Hs-CRP做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BMI(OR=0.648,P=0.017)和年龄(OR=1.812,P=0.010)是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其中BMI是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保护性因素,与低血糖的发生呈负相关,而年龄因素则与之正相关,见表2。 表2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根据IDF统计报告,全球目前有超过3亿的糖尿病患者,而中国已经以其高发病率居于全球第二,糖尿病类型主要为2型糖尿病[4],到203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突破5亿[5]。与此同时,近年来糖尿病发病还存在着低龄化的趋[论文写作 ]势,有研究称年龄大于20周岁的中国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15.5%[6]。控制糖尿病的同时必须兼顾低血糖风险考虑,DCCT、UKPDS以及ACCORD等临床研究提出了严格血糖控制可能会增加临床低血糖发生的风险[7],而严重的低血糖事件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显示,一次医源性低血糖所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可能会抵消一生控制良好血糖的益处[8]。 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易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或者是脑细胞缺糖,临床表现分为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两种[9]。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较多,据研究显示,其与口服降糖药物、应用胰岛素、年龄、生理因素、肝肾功能不全等等都有密切的关联,值得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对3年来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观察研究,其中50例在降糖治疗中发生低血糖,而另外50例则未发生,通过对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观察和检测,对所有研究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入选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年龄普遍偏高,差异显著,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比对照组CR值高,差异显著,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BMI方面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并且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表明BMI是低血糖的保护因素,身体消瘦患者不容易引发低血糖发生,因此低水平的BMI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之一;观察组较对照组糖尿病病程明显较长,差异显著,但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长期用药可能会导致对血糖控制情况的疏忽而出现自行加大药量等原因从而导致低血糖发生的机会,本研究结果与临床中探究2型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10]。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危险因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降低低血糖发生的关键,建议患者熟练掌握低血糖特点和解决手段,避免低血糖发生。 [参考文献] [1] Yang WY,Lu J,Weng J,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张红梅,陈璐璐,吴朝虹,等. 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相关因素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535-1537. [3] Funnell MM,Brown TL,Child BP,et al. National standards for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J]. Diabetes Care,2011,34(1):89-96. [4] 沈小燕,陈刚,林丽香,等.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12):935-938. [5] 张新华,耿梅.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811-4812. [6] 刘晓明,仲伟红.糖尿病足预防护理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 23(2):104-106. [7] 王少波,田向荣.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658-3660. [8] 文晓红.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及护理[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147-148. [9]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1):619-62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