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干预使之恢复健康,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运用中医体质养生知识对护士亚健康状态进行护理干预。
关键词:护士;亚健康;中医体质养生;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弱、适应性减退,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1]。亚健康发生的基础是紧张的积累,当紧张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引发亚健康状态。较多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亚健康在护士中高发。现就护士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养生的研究作一综述如下。 1.护士亚健康状态 1.1亚健康及其表现 1.1.1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具有不被人们所意识,不被社会所承认,不为医学确认的隐匿性和潜伏性; 具有既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和可逆性等特点。它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 1.1.2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社会适应性亚健康、道德(思想)性亚健康。 1.1.3亚健康人群常见症状,在护士亚健康人群中,躯体症状出现率较高的为疲劳、腰酸腿痛、头晕头痛、眼睛疲劳、精力不支、体力不足等,以疲劳人群发生率最高;心理症状多见失眠多梦、困倦、烦躁易怒等。 1.1.4亚健康发生年龄分布在20—45岁之间,且女性略占多数。医院是面向社会的医疗服务窗口,患者集中,医疗和护理任务繁重。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临床护士在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再加上家庭、社会、教育、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护士的职业压力很高,常常导致护士出现身心紧张性反应,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工作,故临床护士的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1.2.护士亚健康的现状及发生原因 1.2.1护士亚健康的现状 金丽华对临床护士亚健康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中72.0%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状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25%一28%)。明显高于卫生部对10个城市的医院工作人员的调查统计数据(48.0%)。吕兆彩等对5所武警医院的550名护理人员调查显示,所调查的护理人员群体中出现30项亚健康阳性症状中1项以上的护理人员高达76.8%,出现5项以上亚健康症状的达50.4%。显然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很不乐观。提示临床护士健康状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2.2护士亚健康发生的原因 1.2.2.1心理压力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护理人员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培训与考核,如规范化护士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三基理论基础与技能、急救知识和技能等培训与考核,这样无形中给护士增加了很大的压力。由于目前大多数护理人员仍是中专学历,知识面窄,基础较差,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医疗体制的改革,提高自身的学历结构和知识层次,许多护士都利用业余时间想方设法参加各种函授班、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来提升自身的学历,同时还参加全国职称考试、职称英语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等等,沉重的压力使她们身心疲惫,心理压力加大。 1.2.2.2工作责任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每天面对的是痛苦、悲观的患者,工作节奏快,责任心强,情绪压抑,如有急危重症患者时精神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家属的期望值较高,重大的责任关系常使护理人员背负了沉重压力,尤其是“举证责任到置”和“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各式各样医疗事故或纠纷的报道,“医托”“医闹”的干扰等,更是加重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1.2.2.3人际关系复杂 由于护理人员的严重缺编,人力的不足,致使护士每天只是应付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和任务,而很少有时间与患者沟通与交流,加之沟通技巧的欠缺,往往使护理人员与医师、患者及家属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不能相互理解和配合,因而使部份护士对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困惑,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4性别因素的影响 女性由于生理的特点存在排卵、月经期,这个时期身体处于健康的低潮时期,会出现特定的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女性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的慢性应激其血浆GCS显著高于慢性应激的男性。 1.2.2.5生活不规律 护理人员“ 三班倒”的工作特点使她们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不能规律的生活和睡眠,而且夜班常只有一个人,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大、责任重等,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睡眠具有恢复疲劳的重要功能,睡眠剥夺的研究提示睡眠除了保证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外,还对于保持健康和适应社会环境方面有一定作用。因此,睡眠的缺乏是健康的重大杀手,长期倒班造成的睡眠质量低或睡眠缺乏是护理人员群体高发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1.2.2.6护士人力不足,超负荷工作 目前各医院护士均缺编,护士与床位配比不足是一大突出问题。一个护士往往要负责几项工作,工作量大.经常拖班, 不能按时就餐,甚至有些护士上班都没有时间喝水、上厕所,造成高发膀胱炎、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颈椎病、大隐静脉曲张、胃炎、胃溃疡、神经衰弱、心肌炎等疾病。 1.2.2.7学习机会少,待遇低 很多省巿地方性政策基本上只有全日制护理本科以上毕业的护理人员才有资格排队入编,其它学历的护士或经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入编的机会却微乎其微;晋职、晋级及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工资待遇低,个人发展空间小,竞争激烈。相反各种理论、技术考核比医生多得多、劳动强度比医生大得多,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有条件的改行,或是到经济效益好、待遇好的医院应聘,造成护士的大量流失和短缺,由于护士的流动性大,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中医体质与养生 2.1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体质理论目前被认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实祖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体质理论就已确立,并已经有细致的观察和较为丰富的记载。现代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王琦等认为 ,中医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 ,在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面所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许多研究表明,人群中个体体质的类型与性别、年龄、饮食、劳逸、地理、情志、疾病等诸多因素相关。 2.2中医体质的分型 体质分型是体质学说临床运用中的重要问题,现代中医对体质的分型研究,一般是从临床角度根据患病群体中的体质变化、表现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对体质作出分类。匡调元的六分法: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热质、迟冷质、倦晄质;何裕民的六分法:强壮型、虚弱型、偏寒型、偏热型、偏湿型、瘀迟型。另有学者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分别作体质分型。如陈慧珍将妇女体质分为七种类型: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肾虚质、气血虚弱质、痰湿质、瘀滞质。较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如下:王琦的七分法: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但近年来结合临床观察进行了完善,将原来的七分法增补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基本类型,并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同时制定了中国人群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而且该标准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认定为学会标准(试行)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2.3中医体质可变性 2.3.1体质是可变的。 王琦教授认为,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治疗的观点。 2.3.2正常体质的人因为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心理压力的影响 ,正常中医体质可能转向不健康中医体质。不健康中医体质的人可以根据本身中医体质特点通过调摄精神、平衡心态 、生活调养、体育运动、药物治疗等向中医正常体质转化。 3.护士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养生的研究和展望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干预使之恢复健康,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护理职业有着特殊的服务对象—身心失衡的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长期高度紧张,极易造成护士心理和体力的透支,如护理人员本身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则不可能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护理,甚至还易发生护理差错。因此,降低或消除护士群体亚健康状态和发病率,保证护理人员以健康心态和充沛精力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护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护士亚健康状态以中医体质学说理论为指导,辨别其中医体质类型,制定出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保健、康复等一系列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等,它既符合当代科学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祖国医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观”、“辩证观”和心身康复的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统一。 参考文献: [1]郑恒,崔丽萍.亚健康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1);32—3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