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了解分析城镇与农村妇女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和差异,提出相应对策普及农村妇女对性激素补充疗法的认知和合理应用,保障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水平。方法:选择36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成城镇居民组(A组)和农村户口妇女组(B组)两组,每组各180名,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激素补充疗法的问题。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农村妇女对围绝经期保健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妇女自身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未有充分的重视;掌握的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不够系统,缺乏生殖健康保健知识来源。结论:农村地区妇女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认识程度有侍普及提高,科学合理的性激素补充疗法可以提高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必症发生和保障身心健康。
关键词:围绝经期;农村妇女;性激素补充;调查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1次月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大转变时期[1]。此时,卵巢一垂体一下丘脑性腺轴的功能逐渐衰退,卵巢功能由活跃状态变为减退状态,排卵停止、月经紊乱,引起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的变化,导致身体相应器官出现一系列综合征,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替代疗法(HRT)就是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分泌减少而对机体进行外源性性激素补充的一种疗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并预防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生[2]。2005年6月~2007年6月对本地区36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问题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调查对象选择在2005年6月~2007年6月间妇科门诊就诊或参加妇女保健检查的围绝经期妇女360例。其中城镇户口妇女180例,定为调查A组,农村户口妇女180例,定为调查B组。所有研究对象年龄42~54岁,平均48岁,均没有重大的躯体疾患,两组对象在年龄、孕产史、躯体疾患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对象的学历构成比见表1。 表1 360名围绝经期妇女学历构成比较
学历<?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城镇组(A组)
农民组(B组)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初中以下
40
22.22
68
32.77
高中或中专以下
57
31.66
94
46.66
大专以上
83
46.11
28
15.55
1.2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的是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及HRT认知问题调查问卷。调查方法由专人解释,以无记名方式发放,现场收回,共发放360份,加收360份,回收率100%。经审核有效率100%。 1.3 评价方法:根据各项内容回答正确与否,统计回答正确率,数据采用x2检验,a=0.05。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概念的了解程度:98.3%的城镇妇女表示知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念,89.7%的农村妇女也表示知道该概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对象对围绝经期结合征的症状及并发症的了解程度:调查中65.8%的城镇妇女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引起的各种躯体和心理症状及可能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等并发症的知识表示了解,但只有37.1%的农村妇女表示了解;城镇妇女组中有1.8%的研究对象表示完全不了解以上知识,而农村妇女组中此部分人数占该组总调查人数的2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对象对HRT作用的了解和认识程度:45.8%的城镇妇女表示对HRT了解及认识其作用,而只有27.3%的农村妇女表示对HRT作用了解知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妇女中有31%的研究对象和农村妇女中有60.8%的研究对象表示完全不知道HRT及其作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表示知之不多的研究对象,城镇组为11.9%,而农村组为23.2%,经x2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症状始于卵巢功能衰返开始时,持续至绝经后,可干扰妇女正常生活,并影响身体健康,根据症状出现的先后,可分为近期相关疾病,中、远期相关疾病。绝经后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绝经后,由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等许多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导致死亡率升高,还有伴随绝经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和疾病,也将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及并发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并成为老年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绝经妇女激素替代治疗(HRT)是近50年来预防医学的重要进展,已被相关医学证明利远大弊。激素补充疗法(HRT)是为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不足影响健康问题而采用的临床医疗措施,这一治疗方法已在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及利弊研讨中逐渐进步、发展,它在缓解围绝经期症后群、预防骨质疏松和泌尿生殖道问题及预防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多数学者推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采用激素补充治疗,理由是合理用药方案及定期监护可带给妇女最大的利益和最小的风险性,HRT对保障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的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延长,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是75岁,而女性40岁以后就进入了围绝经期,50岁后大多进入绝经期。可见,女性一生中有1/2的人生是在围绝经期中这一阶段渡过。据统计,2000年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达1.2亿,2030年将达2.8亿,怎样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预防老年期疾病,提高老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护人员和妇幼保健工作者所不能忽视的大事,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占总人口约11%的40~59岁的妇女中,5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绝经相关症状或疾病,而积极就医者为数不多,其实她们需要应用HRT。在对围绝经期妇女身心状况的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出现不仅与生物学因素有关,还和个体的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有关。城市和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多项生物学指标如各种性激素水平,骨矿物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并无显著性区别,但相关调查表明,文化程度较高,从事脑力劳力的妇女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较重,但此群体要求改善的意愿亦比文化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的妇女高。在我国,生殖健康的水平与当地妇女地位及经济能力成正比关系。因而,在城镇地区,妇女们不但意识到自身衰老的原因及对身心的影响,也意识到可以采用合理的手段措施去防治因衰老而影响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农村地区,妇女对衰老的意识及防治手段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因素和传统医学模式的密切影响,信息渠道和知识来源有限,导致与城镇妇女在该问题的认知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调查亦显示出相同的结论。 2006年5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对使用HRT的相关问题再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结合我国的特点,制定了我国《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期后激素治疗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修订搞草案》,以供广大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参考。目前,如何加大传授媒介宣传力度,更新广大农村妇女对传统生殖健康的观念,是提高围绝经妇女健康水平的核心。提高农村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应成为妇幼保健和临床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核心,对农村中老年妇女宣传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指导其认可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的重要性,使其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个体化的合理的HRT治疗方案,并详细告知在应用过程中的药效反应和指导做好风险监控,以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围绝经期疾病发生率,有效促进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群体健康水平和达到提高中老年农村妇女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参考文献:[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35.[2] 林守清,徐 岑.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5:4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