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思想上百家争鸣,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思想家,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哲学思想听起来远离生活,却又与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哲学又与古代医疗经验相结合,导致中医理论体系建立,推动了中医体系的发展。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在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中医学术的诸多特点,本文探讨了中医学的特质及其科学性。
中医学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医学在我国西医还没有大行其道时,为我国生灵的救死扶伤做下了难以磨灭的功绩,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至今在医疗系统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西医速成、便捷等特性,一些人对中医了有了偏见。因此,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探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分析其特质,并验证中医学的科学性,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医学是我国的民族瑰宝,是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深深地植根于我国5000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产生在先秦时代,《黄帝内经》规范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标准,《神农本草经》阐明了药理理论,《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辩证的医治方法。这四大中医学经典之作奠定了中医理论和中医医治的基础。
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战事纷争不断,医学发展得到了丰富经验的积累。医学家在不断的医治实践中,对于人体生理结构、病情医治、益寿延年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片面、不成体系。而随着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碰撞,天、地、人思想,阴阳理论和五行思想等哲学理论促进了中医学的理论整合与归纳。因此,就有了“医易同源”的说法。
二、中医学的特质分析
中医讲究从阴阳之说把握病理规律。病者百态,医者要从纷乱复杂病状的表象着手,分析、归纳病情,诊断、确定病症及其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这与我国的古代哲学思想高度统一,古人认为:圣人观测天地万物之表象,归纳总结分析,掌握和了解其中蕴含的大道真相。中医医治讲究治标又治本,本即大道。《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原则之基,《黄帝内经》要求首先确定阴阳二者的理念,以阴阳平衡之理对比身体生理规律。“阴阳者,天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把握了阴阳变化之理,就可以掌握分析病情和诊断之法。阴阳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能够归纳统一身体病情表象,如,冷暖、内外等。
中医较西医来讲具有独特的认知方法。中医形式上较为神秘和玄学,是因为它区别于西医的实验理论。中医对于五脏有特殊的五行定义,中医中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内容,这种对应关系好比一个身体健康的公式。《黄帝内经》和《难经》确定的中医理论是来自古医者归纳总结天地万象得来的辩证理解与认识,是来自“知道者”入定情况下对身体的内观很感悟,并结合以哲学智慧的思考而形成,不同于西医实验仪器的观察和小白鼠的试验。
三、中医学的科学性探究
古人讲究,大道至简,越是复杂的东西,总结归纳至最通透的程度时,越是简明。中医学对于现代人的神秘感很大程度上由于内容的高度简化造成的,但中医学的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古典之作的诸多要点,对于现在医学仍有重要参考和实践价值。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集合了其他三个经典之作的精华理论与医者的多年医治经验,总结出“六经辨证”方法。此法以阴阳辩证统一为核心,将错综复杂的各种病症分类为六种,极大加强了《皇帝内径》、《难经》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医治中,使得中医医治方法简化。
《伤寒杂病论》提出的“理、法、方和药”的诊治流程规范,避免了中医治疗的“医者意也”的难题和误区。我们对于这样的诊治流程并不觉得有多稀奇,现在的治疗手段也是这种方法的升华版。医治流程的规范体现了现代科学的内容和要点:在观测之后做出猜想,借助实践来验证猜想的准确性,看之前的猜想是否成立。两千多年前的张仲景的理论与现代科学的概念不谋而合,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先人的高瞻远瞩与聪明才智,又体现了中医学的无可置疑的科学性。
张仲景的辩证理论是这样的:加入病人的生病情况是一定的,那么不一样的医生根据《伤寒杂病论》的规范进行诊治的判断和医治的手段都应该是相同的。张仲景的理论毫无疑问的体现了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则。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当今时代,我们应当理性的对待中医学的特性和科学性,增强最自身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将中医学的理论多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求证先哲思想的准确性,并将科学的内容应用于现代医学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多做出一份努力,同时也不要将古代先哲们的宝贵财富挥霍。
作者:周杨瑞娟 来源:青年时代 2016年26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