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中医面瘫针灸治法,艾灸治疗面瘫护理论文

2024-03-26  本文已影响 523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治疗周围性面瘫后的中医护理措施

周围性面瘫多由脉络空虚,感受风寒或者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抑或其他七情外伤等因素引起,在面神经损伤中比较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诱因多为吹风以及受凉。面瘫的发病进展神速,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达到最严重的程度。作者在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采用中医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2013年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7.2岁,病程2~30d。为了探索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的效果,选择男女各20例组成观察组,随机选了同期男女各20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组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8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或者眼睑闭合不全,临床诊断均为周围性面瘫。

1.2方法

8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清淡饮食,食物容易消化,忌油腻,戒烟酒。常规中医护理为:心理疏通辅导护理,稳定患者恐惧及不安等消极情绪。盯嘱患者做好面部保暖防风工作,忌冷水刺激,常规休息饮食护理,禁忌辛辣生冷及粗糙难以消化的食物,予清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建议患者咀嚼口香糖锻炼面部肌群,大概3~5次/d,保持20min/次左右。灸法为在体表一些穴位上用艾绒温熨,每个穴位5min左右,以患者感觉正常,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艾绒中加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的麝香、冰片、没药、当归、雄黄等。选择患部的鱼腰、迎香、颊车、地仓、阳白、四白等穴为主,温熨程度为皮肤微红。翳风以及风池用雀啄法灸潮红为度,最佳情况为耳后的热传导至面部。灸法以4d为1个疗程气。

1.3注意事项

施灸者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艾条移位或者掉落情况,对于小儿以及老年人保持艾条距离稍远。关注患者是否有不适感。

1.4疗效判定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仍然存在,没有好转甚至恶化。有效: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缓解,或可见到轻微的口角歪斜,面部肌肉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治愈:面瘫症状完全消失,面部的肌肉功能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历资料此次试验过程中,患者依从性高,并没有因为不符合入选标准而被剔除者,资料完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构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此次试验中并无药物不良反应。3讨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多为风寒入侵,阻碍经络导致气血不畅,头面肌肉失于濡养导致纵缓不收。艾叶本身具有止痛、散寒的功效,而在艾叶中加入麝香、冰片、没药、当归、雄黄等,则增强了其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灸法能使热气透达皮肤传入经络,有效的温煦经络气血。具有研究报道,艾灸具有增强人体内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反应,此外还能改善人体的血循环以及组织营养情况。故艾灸能改善神经、肌肉的功能促使其恢复。

本次试验在中医基础护理上采用灸法总有效率高达97.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证明中医基础护理加上灸法能有效地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症状,不仅缓解临床症状,还缩短入院的时长,治疗过程简单舒缓,颇得患者青睐,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种翠红(277000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

第2篇: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中的运用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口眼卩呙斜。临床表现为患侧肌肉麻木,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因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人中脉络,气血痹阻而发生。本病病位以阳明经为主,属多气多血之经。目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手段以中医护理措施为主,特别是针刺,有报道显示有效率为97%。采取特色中医护理措施,可尽快促进面瘫患者康复。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查阅相关文献,将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情志护理

本病起病突然,患者因面容改变、出现咀嚼及言语功能障碍及担心预后等产生极重的心理负担,常表现为急躁、紧张、担忧等。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病程、预后,教授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并与家属协作,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持愉快心情。

2起居护理

注意休息,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患侧面部勿吹风扇、空调,勿用冷水清洗。注意面部保暖,外出时轻揉面部、耳后、颈部,必要时戴口罩、围巾。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风淋雨,以防感冒。同时注意用眼卫生,不能用手、脏手帕等擦眼泪。

3饮食护理

患者面神经麻痹致咀嚼不便,可造成潜在营养失调,故应加强饮食调护。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饮食,禁酒,忌肥、甘、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注意避免食用冰冷的饮料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指导患者将食物放于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由于进食时食物残渣易停留在患侧颊齿间,应经常用温开水漱口。

4局部护理

周围性面瘫多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以致气血阻滞,故护理时给予面部保暖,可通经脉痕滞、调畅经脉气机。

4.1热疗

热敷患侧,使温度保持在41C左右;或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面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TDP照射时须用纱布遮眼,防止长时间照射引起白内障。治疗时应告知患者不宜随便活动,以免碰触灯头而烫伤。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感觉迟钝者,应经常测试温度是否适宜,如发现皮肤紫红,应立即涂用凡士林或烫伤膏,防起水泡。

4.2生姜外敷

生姜性温、味辛,温经散寒通络。以生姜末局部敷于患侧,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也可在针刺配合使用TDP时,将姜片或姜末敷于针刺穴位,借助TDP的温热,共同增强针灸疗效。

4.3鳝鱼血外敷

鳝鱼性味甘平,涂鳝鱼血是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传统方法之一。具体方法:先用面粉加水,调搓成面条,做成圆圈形,置于患侧面部。用消毒针头在面圈内地仓穴划“+”,渗血为度。最后,取一条鳝鱼切头,滴血于面圈内。两天后擦去,每2~5天1次。

4.4艾灸

指导患者每日用艾条灸翳风穴15分钟,或用艾条灸患侧面部,以皮肤微红为宜。严格掌握灸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5拔火罐

用走罐法,拔罐时有意识地在患侧面部由下至上推,注意用力适度。为避免留罐使面部色泽改变,最好选用闪罐方式。

5针刺护理

针刺作为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刺前让患者稍作休息,消除其因畏惧疼痛而产生的紧张心理。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位置,避免坐在风口处。讲解针刺的注意事项,并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是否存在饥饿、疲劳等禁忌证,以免造成晕针。针刺时,为患者安排合适的体位,协助医生治疗,并随时询问患者针感并观察其反应。如发现晕针先兆,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早采取急救措施,拔出全部针具,让患者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夏天通风,用指甲掐人中、中冲等穴,饮热开水或糖开水,严重者可灸气海、百会或针刺内关。针刺后,注意观察穿刺处的皮肤情况,如出现出血或血肿应加压止血,并指导患者保护穿刺部位,短时间内避免接触水。

6局部按摩

临床对周围性面瘫的推拿手法多使用一指禅推法、揉按法,另有擦法、拿法、抹法等,治疗以患侧为主,健侧为辅。通常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法自患侧印堂开始,经睛明、阳白、攒竹、太阳至四白,循环往返操作约5分钟;用一指禅推法自太阳开始,经下关、翳风、颊车、颧髎、地仓、迎香、水沟至承浆,往返操作约5分钟,用拇指按揉上述各穴,以酸胀为度;双手拇指以抹法自印堂左右抹至两侧太阳6~8遍,从印堂向左右抹上下眼眶6~8遍,从迎香沿两侧颧骨抹向耳前听会6~8遍;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对侧)一,每穴约1分钟;用大鱼际揉面部前额及颊部3~5分钟;用擦法按患侧颜面部,以透热为度。

指导患者运用自我按摩及功能锻炼的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疗效。使用大、小鱼际按揉患侧面部5~30分钟,点揉头面部穴位3~5次,由内向外提捏患侧上眼睑3?5次,以上按摩每日2~3次。听力受影响的患者可按摩双耳周的穴位,如听宫、耳门等。

7健康指导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选择合适的健康宣教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对着镜子做抬眉、皱眉、闭眼、鼓腮、撅嘴、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用力做3~5遍,每日3~4次,逐渐增加,坚持至恢复正常也可用患侧咀嚼口香糖,应避免咀嚼过度导致咀嚼肌疲劳。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节制性生活。告知患者本病常见诱因:掏耳朵、饮酒、劳累、受冷等M。—旦出现原病变部位不适,应立即来院就诊。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恢复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在辨证施护的原则下,要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和正确实施中医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促进其康复,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医护理。

作者:梁清芳,张先庚(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第3篇: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

周围性面瘫又叫面神经炎/是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导致/临床常见症状有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颜面麻木、面部抽搐等。本病一般在季节变换、冷热骤变的时候容易发病。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多因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而发生。目前治疗面瘫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也缺乏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明。我科于2014年1月~10月对收治的48例周围性面瘫住院患者运用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面瘫患者96例/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中枢性面瘫患者除外),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38例/年龄3~78岁/左侧55例/右侧41例/发病时间最短1天/最长3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遵医嘱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包括给予营养神经和活血通络的药物,同时针刺四白、地仓、颊车、头维、翳风、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治疗/每日1次/直到患者出院为止。同时将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8例和实验组(中医护理)48例。

2.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2.2.1生活起居护理慎起居,防外感。病室避免对流风,外出时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骑自行车和摩托车时一定要戴口罩或围巾/开车或坐车时不要摇下车窗/让风直吹面部/避免受风淋雨,以防感冒。患侧面部勿吹风扇空调/勿用冷水洗脸。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2.2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味觉减退/面神经麻痹致咀嚼不便、纳差、不思饮食/可造成潜在营养失调/故应加强饮食调护,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食物温度不可过烫,避免烫伤口腔黏膜。指导患者进食时将食物放于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需要。

2.2.3局部护理由于进食时食物残渣易停留在颊齿间/饭后应及时漱口/注意口腔卫生/可经常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清洁;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外出时应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布保护/同时注意用眼卫生/不能用手或脏毛巾擦眼/预防结膜炎。少看电视电脑/减少用眼,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2.4情志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有的担心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5,因此/护士应根据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病程、预后,教授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倾听舒缓的音乐或喜悦的相声/抒发情感/排解悲观情绪,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2.5面部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每天协助患者做以下康复训练:如轮刮眼眶/指擦鼻翼/点捻四白/掌揉颊车、地仓等穴/也可以指导患者对着镜子或在家人的帮助下做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等面部肌肉训练。

2.3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由责任组长、管床护士组成研究小组/严格按照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

2.3.1艾灸护理(风热袭络证除外)艾灸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驱风散寒/是中医治疗面瘫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遵医嘱实施面部隔姜灸/施灸前应询问病史/患者对烟雾和艾绒味是否过敏。灸至局部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每个穴位灸5分钟左右,及时更换,避免烫伤面部皮肤。可灸面部的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等穴,施灸完毕30分钟内尽量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

2.3.2拔罐护理拔罐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特别是闪罐,对面瘫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闪罐前要先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皮肤破损、瘢痕、水肿、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闪罐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掌握罐口温度不宜过高,所用酒精棉球不可过湿,及时更换火罐,动作要稳、准、快,随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以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不留痧为度,避免烫伤。闪罐时要避开毛发和眼鼻周围凹凸不平的部位。

2.3.3耳穴贴压护理耳穴贴压又称耳穴埋豆,是选用一粒大小合适,质硬光滑的中药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于耳穴上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耳穴贴压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睡眠等功能,取穴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对酒精和胶布过敏,评估患者耳部皮肤有无破损,取穴主要针对面瘫的临床表现取耳垂部的舌、眼、面颊等穴。耳穴留埋期间应指导患者保持耳廓干燥,淋浴时可用保鲜膜包住耳朵或戴浴帽,打湿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棉签吸干水分,夏季保留1~3天,冬季保留5~7天,若出现痒痛等不适应先用水湿润后再及时取下,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疼痛。

2.3.4穴位按摩护理遵医嘱实施穴位按摩,操作者应修剪指甲,防止损伤患者皮肤。操作前先评估患者面部的皮肤情况以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皮肤有破损、有出血性疾患以及孕妇禁用。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适度、注意为患者保暖。穴位按摩可取患侧的太阳、阳白、鱼腰、四白、印堂等穴,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停止按摩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2.4统计学分析将资料整理录入,采用SPSS15.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对于面瘫患者的常见症候要点、证候施护、健康指导、操作技术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士明确自己在工作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中医特色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对于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医保政策的原因,我科只开展了艾灸、拔罐、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四项中医特色技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这四项操作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效果明显,患者的依从性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面瘫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加强了护患沟通,使护士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更加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也因此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周期,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用性较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莉,沈音丽,谢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中医药民俗文化,民俗研究论文方向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