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借助医学人才的培养以促进人类健康,但是,医学和医学教育领域“重临床、轻基础”的现象普遍存在。事实上,临床医学为基础医学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而基础医学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分析和科学方法,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合作是解决临床相关问题的关键,两者是互惠互利的关系[1]。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基础研究人员都认识到加强临床与基础结合的重要性[2],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采取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础医学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和其他医学院校相似,我校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和就业中存在生源欠佳、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发展薄弱、就业渠道不畅等问题[M]。如果采取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培养,将有助于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综合医学研究素质,拓宽学术视野和就业途径。
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如何做到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有机融合,以及在基础医学各学科和专业中的具体操作措施,还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近年来,针对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曾存在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等情况,我们在导师选拔、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课题等方面注重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了我校基础医学教师与临床一线医技人员的交流和融合,提高了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增强基础研究人员与临床医技人员的交流,组建联合导师组
为了保证基础医学研究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技能,在师资力量配备上注重基础医学教师和临床医技人员的交叉与融合。我们利用学校附属医院的资源组建了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根据研究方向,由基础医学教师和相关临床医技人员组建联合导师组。
例如,联合神经外科、骨科和脑外科等临床科室的教师组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导师组,联合医学检验科、感染科等科室的教师组建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导师组,联合病理科、肿瘤科和ICU等科室的教师组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导师组,联合放射科、核医学等临床科室的教师组建放射医学专业导师组。导师组根据学生人学前的专业基础、研究方向及学生的研究兴趣,制定基于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选题、课题设计及实施,并且保证每个研究生可以在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临床科室调研、实习或实践,充分依托临床医学专业资源为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服务。
2调整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近年来我们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首先,调整了公共课考试方式和授课学时,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等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减少了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授课学时(分别从〗〇8学时和54学时缩减为72学时和36学时)。
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中的文献检索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新变化,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由25学时缩减为18学时。公共课的调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专业实践的学习时间。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方面,仅保留了高级生物化学、高级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培养技术、医学科研方法学等共同基础课程,其他课程由学生和导师组根据学生入学前所学专业及课程、研究方向等因素共同商定,实现了基于学生个人基础和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的个性化培养。
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加强科研实验技能的训练以及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多开设临床问题相关的专题实验,传授更多的技术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医学科研能力。
3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学术交流,鼓励基于临床问题的选题研究
医学研究的深人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我们既鼓励基础研究人员深人临床实践一线寻找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也重视临床一线医技人员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医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为此,我们定期组织基础医学教学和研究人员、临床医技人员、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会,就肝炎、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衰老、感染与免疫等重大疾病及基础与临床研究专题展开经验交流并探讨相关问题,最终实现以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有效沟通和共同攻关。
在这种交流中,基础医学教学和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可以敏锐地从临床中发现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且可以得到临床实践人员的积极反馈,真正做到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协同发展,并促进医学研究逐渐深人,从而创新了研究生培养模式[5,6]。
4促进基础医学各学科整合及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加强学科建设
基础医学作为医学各学科的重要支撑,加强其学科建设非常必要。为了充分实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交叉融合,我们首先在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进行了整合:将原有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个学科合并,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人体机能学,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此外,我们还建设了由人体解剖、组织胚胎、病理解剖及病原生物等标本模块组成的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和生命科学教育中心,作为医学人才培养、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基地,有效实现了学科间科学研究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了基础医学内部各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学科群组建、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以健康和疾病为基础,以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学校相关政策支持,注重基础医学教师和研究生的个人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科研素质,提升基础医学的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协同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表明:尽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生源类别和质量有各种差异,但通过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在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使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得到基础医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医技人员的联合指导,并通过所掌握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敏锐发现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好地促进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学生医学科研素质的提髙,为适应医疗卫生单位及医学研究等部门的相关工作奠定了职业技能基础,从而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