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化医学是近年来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出现的新理念,引导医学科学研究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如何运用转化医学的理念指导医院科研管理模式是科管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转化医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根据转化医学对生物医学研究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提出有针对性的医学科研管理对策。
作者:关艳蓉等
关键词:转化医学,医院科研管理,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也与日俱增。然而,基础研究的成果并未真正惠及更多的临床患者,而是随着医学研究的逐步细化,学科分支的增多,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的距离日益加大,再加上不同研究领域不能很好的沟通和协作而事倍功半,使得现代医学在治疗组织器官缺损、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和各种慢性病上的进步举步维艰,其成就与巨量的投入不甚匹配。除此之外,由于科研成果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引导和激励方向有偏差使得一些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重数量轻质量,重基础轻临床。因此,为了打破基础医学创新发现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屏障,转化医学模式应运而生。
1.转化医学的概念
转化医学的概念是新的,但其理念、内容并不是新的。我国汉代的名医华佗早在两千年前就从植物麻黄中提炼出麻沸散并用于临床治疗中。青霉素的发现、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及胃病防治等都是经典的转化医学范例,其共同特点是他们的科研成果造福了广大的临床患者。由此,这些研究人员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诺贝尔奖的青睐者。可以看出,转化医学倡导以病患中心的理念,从临床工作中去发现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提出问题,然后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和分析问题;随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解决问题,造福患者[1]。如今,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临床需求与产业化及开发应用技术的脱节已成为阻碍生物医学发展的壁垒,人们意识到必须要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以产学研一体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服务于病人。为此,转化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医学理念被重新提出。目前多数学者都支持转化医学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双向互补的,不断螺旋上升的,永无止境的研究过程,一方面把实验室研究获得的成果,迅速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另一方面把临床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又及时反馈到实验室,通过两方面双方的沟通和协作,不断地完善、推进或开展新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这个双向互补的过程涵盖了与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相关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中继点和加油站,环环相扣的每个环节都不可少,最终的目的是高效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2]该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二是就来自临床医生的观点和假设,设计基础研究实验并加以检测和验证[3]。
2.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科研模式的转变
转化医学从实践个体研究到系统化、综合各个学科研究的医学发展模式,对传统的医学模式提出挑战,也为医学的持续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转化医学的中心目标之一,通俗的说就是要大幅度促进和推动从实验台到病床(Fromthebenchtothebedside)的研究模式。然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它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这就意味着首先要有一个囊括多个基础学科及临床医生的研究团队,他们之间需要彼此紧密协作,才可能实现转化医学的主要目标。具体而言,传统医学研究模式向转化医学研究模式转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各自为营或有限合作到团队科学。转化研究强调,要实现科研成果迅速地成为临床可应用的技术、产品或方法,就必须主动从研究的最初阶段开始,让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在一个平台上开展团队工作,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走开放联合之路,拓展交叉合作领域和国际合作的渠道。二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转化医学的医学研究模式倡导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之间的双向通道,有利于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以提高医疗总体水平,最终使患者受益。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以系统生物学的思路,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即从临床问题出发,将相关的生物学和多学科手段集中在一起,有计划、由点到面的破解难题,加快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相互转化,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形式,推进临床应用新技术的发展。三是从医生、科学家独立个体到医生科学家。传统上,临床医生与基础研究人员是通过迥异的训练方式培养而成的,二者之间很少交集。或许在很多时候,个别医师由于个人兴趣再接受专门训练而成为具备一定基础研究能力的研究者,然而就一个临床机构的主要人员而言,还是以单纯的临床医师为主。然而,成规模的转化研究,其核心是一批具备临床医疗资格的科学家,他们通晓各自学科的临床实践技能,因而可敏锐的发现问题之所在;同时,他们也完全掌握相关基础研究的手段和语言。因此,这些医生科学家成为纯粹的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之间的桥梁,可以将临床问题顺畅地转化成为基础科学问题,并同样流畅的将基础研究获得的成果转化为临床技术[4]。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视转化医学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转化医学的实现,不是以牺牲基础医学研究为代价,而是要求科研工作者更应该在基础研究的方向选择和深入程度上深思熟虑、仔细斟酌。
3.科研模式转变对科研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有句话是:“科研工作三分研究,七分管理”。
zgjcc.com
足见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对推动科研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转化医学模式为科研管理提供了一体性的、系统化的解决思路。转化医学提示:必须打破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然后是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研究和管理模式,坚持医学科研活动的衔接和延续性,建立新的科研管理模式。第一,转变观念。作为执行科研管理的主体――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和宣传,切实做到从管理者到科技人员都要以患者为中心,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造福病患为检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形成医学研究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再从实验室推广到临床验证的良性双向转化。第二,人才培养。转化医学需要在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当中,有一些专业的、具有国际视野并精通国际领域问题的“领航者”,负责指导整个研发过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改革,有一整套完善的转化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看,储备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熟悉转化程序的规范性、通晓转化医学研究的规则章程的转化医学研究人才,使转化医学可持续稳步发展。第三,做好桥梁。医院的科研管理部门责无旁贷应是医院转化研究的组织者和推动者,科研管理人员不仅应该从管理的层面去指导临床科研人员进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还应该通过提供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促进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之间沟通与交流,着实做好转化医学的桥梁。[5]第四,加强成果转化。在选择了正确的基础研究方向并得到有价值的科研结果,并对临床需要有了深切了解和把握之后,下一步便是把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即B2B的转化。此时,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为之提供指导性的思路、决策和办法。4.医院科研管理的对策转化医学对医学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探讨转化医学的科研管理,推动我国转化医学发展,医院科研管理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4.1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者作为医院科研管理活动的实践者、服务者和信息反馈者,其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医院科研管理水平。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归根结底要有一支懂科研、善管理、能指导科研的管理队伍。一要制定好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通过在岗学习、短期脱产培训、继续学习深造,开展管理类课题研究,以此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二要让管理者深入到基层单位中,了解各个岗位科研管理流程,了解各个科室的研究进展和方向,以便提高服务水平和协作水平;三要增强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信息网络即时地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科研课题招标信息等科研动态,即时提供给科研人员,起到事半功倍的服务效果。
4.2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活动是遵循科研规律与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积极组织与国内外兄弟单位与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基础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提供宽松的信息交流平台,为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互通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以便更加系统、更加有效地开展转化医学教学科研工作,在沟通中产生思想火花,达成共识,以期促成成果转化。建立便捷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标准化样本库,构建现代化科研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的运行能够更加高效的促进资源的共享、支撑创新发展,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可以随时调取符合科研设计需要的疾病标本,随即用最新的科技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使临床资源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基础研究。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与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
4.3认真抓好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在转化医学研究中人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竞争靠科研、水平靠人才、人才靠培养、管理出成果的观念,不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改善科研条件,为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条件保障。选派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优秀的基础科研人员去国外深造,带着问题去学习,将医院的科研与国际接轨,推动本单位转化医学科研水平的发展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同时也鼓励年轻有作为的学科带头人承担科研管理工作,使他们科研与管理工作两头肩,使其熟悉科研管理工作流程,更加有效的进行科研管理工作,促使医院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充实和提高。
4.4建立适应转化医学发展的一整套管理规范
医学转化过程是由一系列连续的活动构成的,包括从最初的概念诞生到最后的临床试验并最终成为商业化的药物或医疗技术等整套流程。这么多的过程需要涉及不同领域,不同技术。每个领域都有不同挑战,因此,科研管理应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完善管理制度,鼓励科技创新为转化提供保障。医院应完善和修改管理制度,加强对课题申报、研究制度、中期检查制度、奖励激励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制定出详细周密、完备系统、合理有效的制度及奖惩方案,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另外,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审定与协调,提高科研质量,为转化提供平台;医院在过程管理上确保人员、项目、经费、条件四落实,确保课题研究质量,采取有效的监督和跟进并及时调整,杜绝了经费浪费、科研造假等现象。最后,关注成果申报,强调转化产出。
4.5在大型科研型医院和医学高校基础上,建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目前,许多高校通过发展转化医学机构来促进医院转型,如:跨单位的院所结合,在大学和综合性医院内部建立转化医学中心,例如复旦大学就建立了我国首个病理转化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哈佛大学医学院携手成立转化医学联合中心。这类机构将不再是单纯的临床诊疗单位,而是将科学研究和医院临床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搭建科研实践平台。这就需要科研管理工作者仔细论证考察,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选择条件较为成熟、有一定转化医学基础的机构先行试点在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
未来随着转化医学观念的临床普及、转化医学所涉及的各个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科人才的发展壮大,国家医学科技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都需要医院科管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认识和促进转化医学的临床医学科学家培养,促进转化医学发展的科研技术环境。本文来自《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