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肺炎性假瘤ct表现,肺炎性假瘤细胞学病理报告

2024-03-26  本文已影响 483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肺炎性假瘤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多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卵圆形或不规则肿块,主要位于胸膜下并与胸膜以广基底相连;病灶直径2~5 cm,边缘可见粗长毛刺、棘状突起或浅分叶;6例可见“平直”征,7例可见“桃尖”征;纵膈和肺门可有淋巴结增大。结论:紧密结合肺内感染的病史,对肺炎性假瘤的MS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作为炎性假瘤的一部分,是位于肺实质内的一种以炎性增生性肉芽组织为主的肿瘤样病变,CT表现常常缺少特异性,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笔者对2006年3月~2011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肺炎性假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3月~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27例,术前均行MSCT检查,其中11例行增强检查。男16例,女11例,年龄34~72岁,平均(53.1±6.7)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22例(81.5%)有咳嗽、咯痰,其中9例(40.9%)曾有咯暗红色痰或痰中带血,7例(25.9%)伴有低热,6例(22.2%)伴有胸闷、胸痛,4例(14.8%)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3例(11.1%)因其他疾病就诊行胸部CT检查偶然发现。70.4%(19/27)的患者追问病史曾有呼吸道感染及不规律的抗感染史。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平扫+增强检查,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40 kV,电流200 mA,层厚5 mm,重建层厚2~3 mm,FOV 35 cm,矩阵512 × 512。增强扫描经肘前静脉团注入80~10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350),注射速度2.5~3.0 ml,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为注射对比剂后25 s、60 s及120 s扫描。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大小为(2.5 cm×3.5 cm×3.0 cm)~(6.0 cm×5.5 cm×5.0 cm),病灶位置分布:右肺上叶3例(11.1%),右肺中叶1例(3.7%),右肺下叶12例(44.4%),左肺上叶2例(7.4%),左肺下叶9例(33.3%)。其中8例(29.6%)病灶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肿块,平扫平均CT值为(35.8±8.6)Hu;另19例(70.4%)病变呈轮廓欠清、密度不均匀的不规则肿块,以广基底与胸膜相连,胸膜外脂肪间隙清楚,其中5例近似楔形,4例薄层重建病变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6例可见“平直”征,7例可见“桃尖”征,9例病灶周围可见粗大的毛刺,5例病变周围见大片渗出的炎性实变阴影,1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11例行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中-重度强化,且延迟期仍有轻-中度强化。

3 讨论

肺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以非特异性增生性炎性反应为主的肿瘤样病变,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不完全清楚,但多数认为其与肺部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病理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细胞等多种炎细胞成构成,是一种增生性炎性肉芽肿样病变,是肺内感染转归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本组中大多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胸痛等呼吸道症状,其中19例(70.4%)患者经过追问病史了解到1~2个月前曾有呼吸道感染史及不规律的抗感染治疗史,因此,认真详细的追问患者有无感染病史有助于改病的诊断[1-2]。

肺炎性假瘤的发病率仅次于结核球,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MSCT可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可多种后处理方法清晰地显示病灶内及其周围的细微征象,有助于正确诊断[3]。病灶可以位于肺内的任何部位,但多位于外周胸膜下,且多与胸膜以广基底相连,可引起局部胸膜的增厚,但胸膜外脂肪均无改变;病灶多为卵圆形,多无分叶征象和细小毛刺征,仅少数病变可显示浅小分叶及粗大的毛刺或棘状突起,有助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4]。多数研究认为“桃尖”征、“平直”征是炎性假瘤较为特异的征象,“桃尖”征即病变边缘的尖角样突起,而“平直”征是指病灶的某一边缘似刀切样,或病灶呈方形与胸膜广基底相连,但该征象在肺炎性假瘤中并不多见,本组“桃尖”征和“平直”征的显示率为25.9%(7/27)和22.2%(6/27)。由于肺炎性假瘤为炎性肉芽肿性病变,CT增强扫描多强化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本组11例行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中-重度强化,且延迟期仍有轻-中度强化,有助于与肺癌鉴别。

综上所述,肺炎性假瘤常因缺少特征性的CT征象,术前定性较困难,而肺部感染史有助于鉴别诊断,因此必须紧密结合病史对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4 参考文献

[1] 潘 鑫,毕纯龙,万 霞,等.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重庆医学,2009,38(8):970.

[2] 戚跃勇,戴书华,邹利光,等.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03.

[3] 黄文磊.肺炎性假瘤的X线及CT分析(附11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587.

[4] 单秀红,郑金旭,彭卫斌,等.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假瘤的动态CT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2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急诊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康复嘛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