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营销论文

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类型有哪些(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体系现状与发展探究论文)

2022-11-28  本文已影响 27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在世界产业经济转型、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理论研究正在逐渐完善。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创意产业集群理论的体系现状探究,以期为创意产业集群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其实践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文中指出已有研究亟待解答的整合与深化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集群;创意集聚区
创意集群的研究主要来自于文化产业学、经济地理学、艺术社会学、管理组织学等多种学科。集群的成因,在文化产业学、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主要从新经济社会学角度进行解释。在管理组织学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区域政策及资源配置,促进多样性方面。社会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意集群的特殊社会环境、集群个案及发展路径以及创意集群场所与城市更新等方面。
一、创意产业集群环境研究
  形成创意集群所需要的特殊环境是诸多研究者的关注重点,在这种特殊环境的论述中,为数不少的学者从塑造“创意城市”的视角,进行了要素归纳。查尔斯·兰德利认为这种环境是归因于人员品质、意志与领导素质、人力的多样性、各种人才的发展机会、组织文化、地方认同、都市空间与设施、网络动力关系七个要素提升上,通过这些要素,营造出“创意生活圈”1,从而形成创意集群。霍斯珀斯认为集中性、多样性和非稳定状态三个要素是关键性因素。2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3T理论3,认为技术、人才和包容度是核心环境因素。随后格莱泽也提出3S理论4,指出技能、阳光和城市蔓延是其关键所在。部分研究者从社区视角解释这种特殊环境。马克·波义耳提出四海一家的“无边界社区”5,Meri Louekari将这种环境的形成归因于“源开放社区”6。于长江认为“心灵共同体”7等因素从非实体的关系纽带上解释这种特殊环境的成因。
二、集群的发展动力及路径研究
  部分研究者发现地域的文化资源禀赋在创意集群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霍斯珀斯从全球与地方博弈的论点出发,指出地域文化资源禀赋在地域竞争中的关键作用。艾伦·斯科特认为通过地方的密集网络和文化产品的生成,最终发展为地理品牌。以大学为重要载体的知识源所形成的集群内部结构是另一个研究重点,比如内部分工与特殊协作等。其他的研究还有:特定的艺术产业与地域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意集群的发展经验,路径研究;创意集群所在城市的特定研究与比较,创意城市的网络延伸和所依赖的社区研究等。
三、集体创造力和艺术生态的研究
  地理临近有利于知识溢出并直接影响到创意集群的效果。核心团队、关联单位、关键大众、管道网络等不同层级构成了创意集群的项目生态,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创意活动也形成实质影响。创意集群内的核心团队、关键人物和艺术家对集群起到重要作用,规划与非规划同时并存所形成不一样的生态。佛罗里达提出创意阶层的概念,创意阶层被划分为艺术家为主体的具有特别创造力的核心人员,以及创造性的专门职业人员包括管理、金融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创意职业阶层,创意阶层是艺术、商业和技术等不同阶层在文化经济领域的融合。由诸多文化艺术生产者组成当代独特的艺术生态,艺术家具有特殊的“文化资本”8,艺术家或设计师和公众的关系是一种“后工艺人”9的关系。艺术家的流动和迁居、身份辨认等也被研究者们所关注。
四、策略管理和政策研究
  策略管理和政策研究是创意集群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其中文化政策与创意集群的关系成果颇丰。国内研究者关注到欧美国家与区域城市的文化或产业政策,并与国内现状结合进行探讨,并以核心城市北京、上海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策略和政策研究。
五、集聚区与城市更新研究
  创意集群涉及城市更新,常与工业历史遗产联系在一起,由传统工业区到创意产业园的改造成为一种实践,兰格将艺术区的空间视为其产品的结果10。传统的城市景观和已有的空间业态结构,从公共文化空间向文化经济空间、象征经济空间转变,从工业生产空间向文化消费空间转变。创意集聚区常常建立在城市废弃空间和衰退地区基础上,这种改造推动城市空间的转型,也是区域振兴终结城市蔓延的手段。大规模的城区改造割裂人们对文化的联系,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反对,吴良镛提出有机更新理论。产业遗产的保护以及重新再利用的开发模式被学者们所关注。
六、已有理论体系的发展探究
  已有的创意集群研究大多处在一般抽象的理论层面,对于如何指导集聚区建设指涉不多,亟待解答我国现阶段集聚区建设的整合与深化的阶段性问题。据《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创意产业集聚区数量已多达230处,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园区业态雷同,资源利用率低下,成了以收取租金的房产项目;园区所在的社区未能获得利益,成为自娱自乐的项目;进驻企业缺少联系,不能形成集群;园区建成后租金高,企业入驻率低,有悖于建设初衷;以工业区和商业区的方式建园,文化气息缺失等。问题的症结是建园容易,生存难,发展更难。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阶段缺少理论研究和依据。
  已有研究笼统地指出创意集群具有发展演化特征,但这种演化是将创意集群本身作为一个抽象的整体存在来进行叙述,并没有指出创意集群内部究竟发生什么演化,这种发展需要哪些要素。另一方面,创意集群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事实上各个阶段需要的要素各不相同,需要研究者给予解析。在关于创意集群管理组织形式上,研究者已经从各种角度归纳出集群的组织模式,但这种研究基本上将模式类型作为静态对比,缺少与集聚区不同时期发展阶段的交叉研究。
  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与艺术人群集聚过程、城市更新、社区发展等联系密切,但这些研究大多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规划学者侧重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层面,文化产业研究者偏重创意阶层地理分布和经济地理学角度,艺术理论家倚重于当代艺术实验性以及新艺术生态层面等角度,将创意集群与创意集聚区实体空间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研究存在知识缝隙。受发达国家创意集群研究影响,在国内关于创意集群依托于城市产业转型的旧厂房发展的研究者众多,但关于创意集群在乡村发展的研究者就寥寥无几,事实上在国内创意集群结合乡村发展已不是个案,结合国情的理论仍然缺少,亟待被充实。
参考文献:
1 Charles Landry, The Creative City :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 Earthscan Ltd, 2008,pp132-157
2 Gert-lan Hospers, Creative Cities: Breeding Places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Knowledge, Technology, & Policy, Fall 2003, Vol. 16, No.3, pp. 143-162
3 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7-40页。
4 Jamie Peck, Struggling with the Creative Cl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5,29(4),pp740-770
5 Mark Boyle, Culture in the Rise of Tiger Economies: Scottish Expatriates in Dublin and the 'Creative Class' The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6,30(2),pp420
6 Meri Louekari, The Creative Potential of Berlin: Creating Alternative Models of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n the Form of Network Forming and Open-Source Communities, Planning, Practice & Research, Vol.21, No.4, November 2006, pp463-481
7 于长江:《在历史的废墟旁边——对圆明园艺术群落的社会学思考》,《艺术评论》,2005年第5期,第20页。
8 皮埃尔·布尔迪厄:《资本的形式》,武锡申译,《全球化与文化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22页。
9 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王升才,张爱东,卿十力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90-94页。
10 Bastian Lange, Berlin’s Creative Industries: Governing Creativity? 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08,15(5),pp53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营销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民国时期上海大夏大学广告学系考述上一篇: 广告学属于中文类专业吗(广告学归类于什么学科)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