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地方戏曲作为一种传统化的文艺形式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赣南采茶戏历史悠久,其所独有的民族特色旋律和客家方言结合的地方韵味、风趣豁达的语言、浓郁的本土气息以及轻松自在的氛围受到了大众广泛的喜爱。首先分析了赣南采茶戏人才培养期间存在的困境,之后对赣南采茶戏艺术创新人才创造性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探究,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人才;创造性;培养模式
戏曲艺术的直接呈现者是戏曲人才,相对于其他的表演艺术而言,地方戏曲人才培养更加注重通过实践进行培养。俗话说“三年出一个状元,十年难出个戏子”,培养地方戏曲人才的难度可想而知。地方戏曲人才不但需要具备有扎实的表演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创新性,如此才能够真正展现出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所独有的艺术光彩。
一、赣南采茶戏人才培养所存在的困境
(一)艺术市场萎缩,专业人才招生难度大
当前,我国戏曲市场逐渐萎缩,再加上社会偏见、经济的发展等等原因,使得我国戏曲专业的招生难度越来越大。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如今戏曲专业无论是在招生生源方面,还是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天赋方面,都有着较大差距。再加上部分人员对传统化的地方戏曲误解以及偏见的情况,使得学生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出现抵触以及消极情绪,难以在专业学习上有所成就和突破。在这一大环境之下,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性戏曲人才在培养上存在发展困境。
(二)人才培养青黄不接,师资力量缺乏
人才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以及繁荣的关键所在,然而优秀的人才又源于更加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现阶段,赣南采茶戏艺术人才培养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实困境,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较为匮乏的情况,某些地方院校依旧缺乏较为专业化的教学队伍,即便有些学校建立了专业化的赣南采茶戏教学队伍,但是伴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一些较为年老的教师在面对人才培养以及治学的任务时呈现出无力的感觉。此外,还有部分年轻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素养低等原因,教学理念陈旧,教学专业水准低,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这些都是导致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些原因。
(三)戏曲专业课程设置陈旧,教学体系落后
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工作当中,目前赣南采茶戏这一戏曲专业教学存在课程设置陈旧、课程标准单一以及教学体系落后的问题,戏曲地方特色表现不显著。就当前高校专业情况来看,传统化的地方戏曲专业大多存在专业调整以及被压缩的情况,使得高校当中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设备、课程专业设置以及教学设备上过于轻视。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期间,所采取的课程标准依旧较为老旧,无法充分体现出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所具备的地方特色,在课程设施当中课程拓展面较窄,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将教学内容限制在剧种知识以及表演技巧的传授中,在课程设置中过于随意以及片面,使得学生无法全面理解以及认识赣南采茶戏艺术[1]。
二、赣南采茶戏艺术创新人才创造性培养措施
(一)重视基本功,增加舞台实力
基本功一直都是艺术表演类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的先决条件之一,赣南采茶戏的手、眼、身、法、步是戏曲表演者树立人物的基本要素。因此,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将会影响到其在舞台上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2]。因此,在教学期间必须强化青年演员基本功,对现有艺术院校学生练习基本功的大环境进行深入化改进。很多的学生日常过于轻视基本功锻炼,对其必须强化学生的基本功练习意识,还可以邀请艺术当中成就较高的老艺术家以及赣南采茶戏传承人训练以及辅导青年演员,特别需要对尖子学生开小灶,对其进行重点性辅导以及加工,帮助其攻克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升学生艺术水平。在对学生实施艺术只是一对一辅导期间,还可以为优秀青年人才进行个性化剧目地制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展示的平台。
(二)挖掘规化戏曲资源,明确专业建设方向
在进行学科建设期间必须要始终以强化作曲以及作曲技术理论特色为核心,其他专业协调性发展,逐渐形成极具特色、优势互补、专业性强的学科布局。对作曲以及作曲技术理论特色专业优势进行大力发展,重点突出赣南采茶戏地方作曲特色专业发展,提升赣南采茶人才的创新能力。音乐学专业中包含有音乐制作、民族器乐等等专业,在建设学科专业期间,可以大胆研究和实践戏曲音乐批评、民族器乐戏曲化教学以及以音乐制作的戏曲伴奏新模式等等教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赣南采茶戏地方性戏曲的办学特点,在办学方向上以及办学思路上,更加明确学科主要发展方向,统一思想,创建人无我有的地方戏曲特色化办学思路。
(三)整合资源,实现校内外互通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校内外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以往地方戏曲教育的办学思路以及观念进行转变,在如今教育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必须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以及先进化的教学理念实施赣南采茶戏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施,实现开放式办学,在教学期间以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以及社会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对学科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增加学科建设强度。其次,在培养赣南采茶戏艺术表演人才期间,需要始终强化各大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以社会的需求为基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和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让用人单位成为高校在外的人才培养基地,借助实习以及实践的环节,逐步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平台的搭建。再次,还可以采取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各大高校间的联合培养工作以及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合培养工作。对于存在考研需求的学生可以实施校际联合培养模式,学生除了可以得到校内培养之外,还可以聘请一些知名教授以及专家担任合作教学导师,定期进行专业性指导,将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3]。
(四)重创新,推动优秀原创作品的创作
高校有传承以及发展传统化戏曲艺术的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学必须注重人才创新,不断为传统化的戏曲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比如在学科建设方面,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研究、创作等制度体系。在后续采取戏曲艺术创作实践,充分展现学校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成果,反映出各大高校当中的戏曲特色资源以及教学实力。同时,采取培养、输出地方戏曲高端人才的方式,对赣南采茶戏剧中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强化彰显这一传统化地方剧种所存在的独特魅力,进而让赣南采茶戏能够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三、结语
国家的发展程度不仅仅体现在国内的GDP水平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也充分体现着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情况,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伴随着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高校所面对的人才培养标准也越来越高,对地方性传统戏曲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新媒体以及网络等行业的发展,文化市场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戏曲艺术市场所面对的危机也越发严峻。地方化戏曲艺术保护以及传承工作的诉求极为紧迫,保持赣南采茶戏这一极具地方生命力以及人民生活色彩的戏曲艺术的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转机,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运用创新性教学模式,培养出专业性强的赣南采茶戏艺术创新人才,勇于创新,为我国地方戏曲人才培养以及戏曲艺术繁荣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樊凤龙,马艳.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的传统与变迁[J].艺术百家,2020,(3):96-101.
[2]付佐勇.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3):94.
[3]刘新阳,梁海燕.新兴地方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以辽剧和海城喇叭戏为例[J].戏剧文学,2020,(5):120-128.
作者:欧阳剑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