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画家绘画艺术探讨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485人 

  摘要:卢锡安·弗洛伊德是英国写实派画作的代表画家,在20世纪艺术向后现代主义转化的过程中,他不懈地追求画作风格的创新和探索,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备受推崇,在他的影响下,国内很多的写实派创作有了新的方向。文章从弗洛伊德的风格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其艺术表现的手法和语言进行了深度探究,并综合分析了其作品的深层含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卢锡安·弗洛伊德;绘画艺术;艺术表达

  一、前言

  卢锡安·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诞生,其祖父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的作品以超现实主义而著名,在他的画作中,观众几乎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肿胀的身躯和一条条密布的皱纹,他关注的并非是对于美的追求,而是对于一个个真实的灵魂的表达。他对于生命色彩的阐释,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况和盘托出,是更具有时代意味的艺术作品。

  二、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的艺术创作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是他绘画风格的变化,更是他对于艺术认识的不断深化,从早期的压抑走向晚期的自由,他的化作愈加成熟,也更具有观赏价值。

  (一)初始探索阶段

  从20年代到50年代中期,这一段时间是他的对于绘画艺术的早期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他处在家庭的环境中,画作的整体呈现出压抑和不安,人物的表现出现微微的怪诞和扭曲,甚至在脸部会出现游离的长条色彩,整体的形象并不具备真实性和质感性。同时,这一时期的画作对于人物表情的刻画十分深入,他将自身的内心想法和主观情感融入了画作中,进而让画作呈现出更加浓烈的精神气息。并且,这一时期他的画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古典主义画师风格的影响,包括著名画家安哥尔和哈尔思等,画作的精神表达上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惊悸的、细腻的感觉。而且,这一时期他的创作似乎是利用了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的,画作的细节雕刻都非常精致。特别是对于眼神的表达,弗洛伊德摒弃了传统的线雕式的手法,而是通过更加细腻的方式使得人物更加丰满、更加立体。例如在著名作品《少女与白狗》中,少女的眼神非常深邃和冷漠,体态非常丰盈,在弗洛伊德笔下,她的美丽被凸显得淋漓尽致。总之,这一时段,他的画作大都相同,整体的风格精巧又规整,人物刻画非常细腻。

  (二)风格成熟阶段

  同创作初期的风格相比,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的作品变化较大,这一时期,弗洛伊德更关注作品的表现力,画作的整体更加粗犷和硬朗。首先,惊悸的画作观感并没有消失。对比早期的作品,这一时段的绘画并没有摒弃不安和压抑的情绪表达,只不过画作的整体更具有一种安逸、和谐的美。其次,弗洛伊德对于油画的功能和绘画方法的学习和理解更加深入。一方面,他的创作笔法上对比前一个时期有所精进。早期的作品中,画面感的呈现较为空洞和稀薄,而中期随着创作方式的深入,作品更具备一定的自然感,更加丰富;另一方面,画面的线条更加有力,构图上已经不同于传统的西方优化,而更具备真实感和自由感,人物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最后,对于色彩的应用上,这一时期和初期探索阶段的使用方式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还是采用了较为统一、和谐的色彩,艺术表达方面一如既往的细腻。同时,在这一时期,他喜欢用绿色的植株作为作品的背景,在作品的整体意境中,绿植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每一个经过处理后的硬朗面庞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具备艺术冲突。

  (三)晚期自由阶段

  弗洛伊德的创作巅峰是在其晚期的自由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这段时间中。首先,步入中年后,他与供稿的画廊解约,因此创作更加奔放和自由,不受限制和约束,对于画作的表达更加大胆。其次,这一时期,在笔法的采用上,他的风格更加老辣,对于色彩的应用更加丰富,对比前两个阶段有了更大胆的突破,视觉上的冲突性更加强烈。例如在他的晚76书画雕塑年作品《自画像》中,不同的色彩和颜料的堆砌与层叠形成非常丰富、灵动的肌理效果,将自己的沧桑感更好地呈现给了观众。最后,这一时段的画作对象同上两个阶段有所差异,并不关注在对于女性人物和人体肌理的表达上,而更多的以自己作为创作对象,不仅体现出了弗洛伊德世界观、价值观的改变,也让观者更能感受到其回归本真、寻求灵魂和思想上提高的真挚。

  三、弗洛伊德艺术语言的探究

  弗洛伊德的作品中的艺术表达方式独具一格,作品中,他的笔法、构图、色彩应用和人物形象的诠释都十分具有思考价值,下文中对于其作品表达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构图精巧,形象生动

  通过不同时间段的作品分析,不难看出,对于构图方面,弗洛伊德拥有自己独到的智慧和眼光。他曾经表示,自己之所以绘画一个人物肖像全是因为对于其他同类肖像作品的不满,因而进行更具备水平和质量的创作。弗洛伊德的诸多作品中,肖像的角度大多是以正面和半侧面为主,人物的表情大约是惊悸、压抑的,透过其对于神情的侧写,观者能够更深一步陷入到他的情感表达中。而对于创作视角的考虑,佛洛依德在进行人体的画作中更多采用了俯视的视角,这样更加有利于对人物所在的环境和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展现,画面中,很多的人物都采用了侧卧或横躺着的方式,完全相悖于传统意义上对于绘画元素的均衡的考虑,显示出了其对绘画的表达的深入探索,给予观者更加新颖的体验。例如在作品《女人体》中,肌理清晰,脉络丰富的女人在沙发上卧躺,通过弗洛伊德对其肌肉纹理的刻写,我们能够更深入的体会到画中主角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并且在作品中,也不难看到弗洛伊德对于折线和斜线的利用。一方面,与直线式的表达方式刚好不同,斜线式的表达使得画作的整体呈现出更加惊惧和神秘的感情色彩。而利用折线虽然缺少温润的感觉,让观者产生呆板、尖刻、冲突性的视觉感受,但是这确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与古典主流绘画表达相径庭之处,更能体现出弗洛伊德独到的创作思路和更为深化的社会洞察力。同时,纵观他的画作可以看到,很多的构图都是以人体作为基础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利用非常态化的姿态和动作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着宣泄和表达。而且,人体作画是他作品中的又一个特点,没有过多的衣装和修饰,弗洛伊德对于各式各样瘦小的、臃肿的、纤细的、粗壮的身材的表达更具备强烈的感官冲击。这些灵动的肌肉和纹理在他的笔下更加形象,人们也更能够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美丽。

  (二)笔法恣意,肌理清晰

  弗洛伊德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的作品用笔较为缓和、细腻,对于人物形象的晕染和描绘是更为冷静的,绘画的方式和手法更为传统。画作整体的力量感和冲突感并不强烈,但是对于细节的描绘非常到位,例如在进行毛发的描绘中,每一根睫毛和头发都是利用画笔一根根描绘出来的,细致入微,源自于画作初期其对于人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和细节的对比,整体风格略显天真和刻板,但却简洁而真实。在创作中期,弗洛伊德的笔法更加老辣,在画笔的选择上,用猪毛画笔代替了前期经常应用的其他画笔,使得整体的笔法更有弹性,画作更显成熟。而在其晚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其笔触的丰富性,能够对于色彩的薄厚进行更加自由的控制,并且结构和轮廓更加清逸,作品整体更具有表现力。弗洛伊德笔法的精巧之处就在于能够和人物的形体进行更加贴切的结合,从而更加准确的反映出环境、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出画作整体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这与通过事物堆砌所形成的绘画是不能相比的,其体现的风韵、下笔的力度都极具独特的个性,充斥含蓄和凝合的力量。而对于人体绘画中人物肌理的表达,弗洛伊德也有自己的见解。首先,对于皮肤的勾勒,他更在乎质感的诠释,因而给观者整体的感觉更加粗糙,更加粗犷。其次,在进行躯体的展现时,弗洛伊德注重应用斑驳的光板效果对于人体躯干的高光部分进行描绘,使画作产生出更加庄重、苍劲的效果。例如在他的《自画像》《红衣老人》等作品中,肌理的运用非常巧妙,类似于被风雨侵蚀了一般,能够让人联想到腐化的石器或是残缺的建筑,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画作形象的粗糙美。最后,对于人物肌理的表达,他的作品更具备真实感,为了不破坏肌肉的真实性,他采用了吸油的方法,将破坏人物真实的光感进行稀释,从而保证肌理清晰的作品特质。

  (三)神情哀凄,风格神秘

  在弗洛伊德的每一篇画作中,我们都能够观察到其对于人物神情的描绘,尤其是早期和中期的作品中,每一人物的表情都非常哀戚、神秘,仿佛在进行游离意识之外的思考,非常耐人寻味。例如在《穿灰蓝睡衣的女人》《离家的母亲》《约翰·弥敦》等画作中,这种强烈的视觉观感给予作品独特而又神秘的视角86和韵味,让人们能够更加体会到其非凡的个人风格。对于弗洛伊德来讲,画作的美丽并不是创作的最终目标和追求,而他更在乎情感力度的宣扬和灵魂思想的表达,正如雨果所认为的那样,丑陋的背后藏着崇高的优美。弗洛伊德作品中对于糟乱和破败的凝聚正是通过给人以讨厌为主的情感刺激来进行表达的独特艺术,甚至在当时那个年代,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不少画家的创作风格,时至今天,这种超现实的画作方式都对于部分艺术家们的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四)色彩凝重,轮廓硬朗

  由于创作环境的限制,以室内环境为主的弗洛伊德的画作大都采用了更加固化的色系作为色彩调配的基础,整体上受环境和光的影响并不大。在弗洛伊德画中,我们更多能够看到的是对于灰色的应用,整体上能够更加感觉到神秘甚至怪诞的气息,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追求的并不是色彩的艳丽,而是对于色彩生命的运用,通过不媚俗的色系搭配,寻求作品意境的统一。这种凝重的色彩搭配也使得他的作品独具一格,不同于鲜艳的色彩对比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更有利于观者把握人物的情绪和心理。通过弗洛伊德的绘画研究,不难发现,他对于人物造型轮廓的架构同样是非常精准且传神的,这归功于他长久以来对于人体结构的分析,不论是肌肉的纹理还是器官的构造,他都非常了解,以至于对人体框架的表达更加自由,富于激情和表现力。同时,夸张的艺术手法是画家进行创作的常用手段,不论是以写实为主的西方艺术还是以意象表达为主的东方画作中,我们均能看到夸张的处理。但与传统的变形方法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的艺术再现更加具体,对于夸张的手法运用更加恰切,实现了夸张而不失形的目的。

  四、弗洛伊德作品意义的赏析

  纵观弗洛伊德的绘画作品,能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他作品中表达出来的理性和批判性,在他的绘画创作中,他更多运用了扭曲的构线和偏冷的色调,整体的搭配和谐而神秘,在当时的艺术情景中,他的风格独树一帜。很多的艺术创作都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而刻意的寻求突破和改变,创作渐渐流于形式,缺乏内容层面的深刻意涵,但对于弗洛伊德来说,艺术创作更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社会统摄意义,在他的绘画中,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真实和他对于客观存在的认识。随着后现代各种艺术源流的冲击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大环境下,有人提出写实派绘画已然消亡,而弗洛伊德的出现却为热爱写实创作的艺术家们带来了希望和热情,并深深地对他们的绘画创作产生着影响。20世纪90年代,我国涌现出了很多的新生代写实派画家,例如:忻东旺、刘小东等,这些新生代的画家们将创作视角放在社会发展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上,以当时社会上一些景象作为创作基础进行非常规视角下的描述,力求用最真实的笔触对于社会现象和周围的环境进行记录和表达。例如在刘小东的作品《烧耗子》中,两个游手好闲的青年在河边观望着一只被火烧的老鼠的动向,进一步体现出了两个人物心中的悲凉和孤寂,也不由得引人深思。如今,中国很多的写实派画家正在写实主义的道路上进行着探索,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像弗洛伊德一样的艺术家用绘画的语言进一步表达现实的社会和世界。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卢锡安·弗洛伊德作为世界具象派艺术领域的代表之一,其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非同一般,是风格萦乱的后现代艺术图景中非常重要的存在。弗洛伊德坚持用最真实的视角和写实的笔触对于身边的事物进行表达,其作品构图精巧,形象生动、笔法恣意,肌理清晰、色彩凝重,轮廓硬朗、神情哀凄,风格神秘,内敛而又不缺乏表现力,他的艺术始终都带有对于人的灵魂和精神的深度剖析,也将写实派艺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旭.在美术史脉络中探求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1):204-206.

  [2]孙峥.用艺术表现真实: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人体肖像画[J].西北美术,2020(3):85-89.

  [3]李染澄.探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的艺术“真实世界”[J].大观:论坛,2019(11):232-233.

  [4]汪涛,吴睿宇.弗洛伊德绘画风格在数字插画中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9(19):77-78.

  [5]贺文斌.弗洛伊德的油画艺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S1):212-214.

  作者:王冯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浅析“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异同上一篇: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与修养提高策略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