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设计永恒的主题。然,对传统的继承却密不可分的。借用现代家居设计“中国风”,运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加以浅析。以期在当今“世界大同”之态势下,探究运用民族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成就真正的现代中国设计。
关键词:
关注时下,各种符号无所不在。符号是由人们创造出来并约定用以代表对象的标志物,或是用来代表事物的记号、标记。广义而言,“凡能表示另一东西的都可以归入符号现象。”
创新—设计永恒的主题。然,对传统的继承是与其既看似矛盾,实质上却如影随形密不可分的。如从语言学观点看,这种关系可用语言的稳定性变异性间的关系加以理解。设计者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关乎水准、决定作品能否被他人理解,选择恰当的“词汇”并遵守一定的“语法”至关重要,但这并非意味着设计只能墨守陈规,毫无个人建树。如运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设计的整个研究过程就变成:(1)将研究对象符号化,抽象成符号系统,间接的表现对象,类似于语言结构的符号化模式。(2)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概念,模拟它们的形式结构。(3)研究在现代条件下,如何运用已有的“语言”表达新的语意或创造新的“语言 ”来表达传统的观念。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及人们观念的大动荡无可回避,处于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非物质社会,文化传统的三维性是现代艺术设计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并随着社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也经历着质变:由工具理性演变为追求无目的性、不可预料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情感的不确定形式使设计结果迅速向艺术靠拢,艺术设计也成为连接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的边缘学科。维持现代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要求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特质。然,深厚的文化传统运用,绝非简单照搬几个传统纹样了事。于是,如何将看似悖论的高科技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成新世纪的又一挑战。
在多种有益的尝试中,设计者巧妙的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有意改变符号间的常规组合关联,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就是一种。也就是将一些常见的符号变形、分裂,或者把代码编制顺序加以改变,来起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加强环境语言信息传递的作用。美国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就是在设计中大胆抽取各古典建筑要素符号,以象征的手法加以再现出来。抽象化的意大利地图为平面,罗马的古典柱式科林斯嫁接不锈钢柱头,质色形改良的建构,圆券上嵌着图水的摩尔头像……在这里轻松欢愉的同时又弥散着浓重的历史、乡土的温情。古罗马柱式、凯旋门及帕拉蒂奥母题的变形组合;柱廊围合的圆形广场暗喻圣彼得大教堂广场……这一切复杂的文脉,用隐喻和装饰手法以模棱两可或不确定的变形断裂反射等手法加工组合起来。有人将其视作是对庄严的古典形式的亵渎,事实上,设计者目的是将人们熟悉的符号变形分裂后重新加以编排,使其处于人们不习惯的位置 ,引发现实与经验的矛盾冲突,从中体现特殊的意味。
现代家居设计“中国风”,它绝非仅限于中式传统家具和老式的陈设,而是大胆地添加欧美传统、现代、西亚、中东、非洲……的各元素,追求既耳目一新又亲切自然的感受。既可作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解,又可视作符号运用的有益尝试。场景㈠室内设计的灵感可以来自于中国乡村的遥远畅想……传统的符号运用在餐厨吊顶设计,浴室门和门头装饰书房的雕花及砖雕修饰,加上特殊面的自然形态及色彩纹理,视觉效果异常出彩;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令各式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族家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将老式箱子竖放并稍稍改动,成了别致的小书柜;北方的炕桌炕几到了南方就改变了角色,成就新茶几搁脚凳,旧时的豆腐架作搁几、书刊架,木提桶、筷笼作为花瓶。看似信手拈来,如细细玩味:百合、马蹄莲、石竹、非洲菊等现代花卉,和这些土生土长的器皿结合,本身就是传统符号中生出新的现代感……这是传统的乡土气息浓郁的装饰符号和现代家居结构功能的融合。场景㈡亦可源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年代的艺术,不同风格的装饰品,错落有致的分布其间,形成特有氛围、情调,让人一踏入便如置身于艺术般妙不可言。多元化的家,细观,仍感到即便有贴金箔的泰国雕刻、镶铜饰的朝鲜低柜、细密花饰的波斯地毯、浮世绘日本屏风、亮晶晶的英国餐具,中国传统的家具和饰品依然是装饰的主角——玄关处的构建、墙边的红色灯笼、炕柜椅上仿制的汉代长信宫灯和布艺靠垫最为醒目;老北京的连三柜作为餐厅的边柜,浙江传统的三层提篮成为装饰,放置灯具的是藏式木柜;起居室放了山东罗汉床,书桌是成都清代画桌,由山东官帽扶手椅与之相配,书桌上摆了官皮箱,地上铺了西藏地毯;走廊上有浙江宁波的红漆太阳柜……装饰符号的巧妙结合,不仅限于泛言的中西方风格,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传统。上述案例明见,设计者是在追求对传统文化全新阐释的同时,避免沦为对民俗的模仿,与当地久已存在的各种条件进行开放的交流,特别是要了解进而考虑到使用者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欣赏习惯和一些其它限定因素。现今的社会精英,多为高知、高品、国外教育背景或较高的国外文化背景、良好的经济条件于一身,他们对多种文化包容性很强。正如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对前一层次感到不满足,求新求异心里倍增,就如语言中外来词汇频频出现甚至部分已融入,“中国风”备受推崇自也不足为奇。
随时代演进,科技和文化交流频盛,各国“词汇”和“语法”在发展中有渐趋统一之态势,但一个民族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文化习俗的差异,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这也可认作是我们民族的密码,是我们亲切的方音和乡土气息,缺少了这些我们会有丧失民族身份之痛,墨守陈规又何谈发展自强,囊四海为一炉的现代“中国风”是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
参考文献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1(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